李鴻寶
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化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達到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整合,體現教育育人的本質。在教學中要開展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探究中獲得認知、體驗;在探究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在教學中筆者以此為宗旨,作了如下一些嘗試。
1)構建教與學的新模式。以往的高中化學課程,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但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真正體現,表現在聽課、實驗、作業(yè)等一切服從教師安排,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板書、學生記。學生對具體知識內容和實驗過程提出問題時,教師通常立即解答,把答案呈現給學生。新課改的重要突破口,就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構建教與學的新模式。學生應主動構建化學知識和有關技能,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學生碰到問題,教師應及時引導、指導。例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時,混合液會逐漸變黑,產生的氣體帶有刺激性,學生會提出:為什么混合液會變黑?乙烯是稍有氣味的氣體,而產生的氣體為什么會有較強的刺激性?此時,教師千萬不能像過去一樣直接說出自己的判斷,而應啟發(fā)學生:這個反應中的乙醇是什么類別的物質?遇到濃硫酸可能會有什么變化?從反應物的組成元素看,刺激性的氣體可能是什么?請學生設計實驗,檢驗氣體物質中含有哪些成分,證實假設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還有哪些問題要進一步研究探索?這個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由學生發(fā)現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假設,學生討論設計解決問題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歸納實驗結果。整個學習過程,學生是主體,學習的過程是知識與技能主動構建的過程,是探索研究的過程。
2)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中學階段,化學可分為有機與無機2大塊,結束無機化學的學習,學生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這時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也是進行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時期。比如“乙烯”這一節(jié)的教學,筆者打破書本上的順序,先講乙烯的分子結構,介紹乙烯分子的結構時,先由分子組成講到化學鍵類型、分子的極性、空間構型;據碳原子結合的氫原子數少于烷烴分子中碳原子結合的氫原子數引出不飽和烴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不飽和烴。再由其結構看其物理、化學性質,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氣體,讓學生從顏色、狀態(tài)、氣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幾個方面思考;根據乙烯結構中化學鍵的特征——雙鍵容易斷裂講乙烯的特征化學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根據絕大部分有機物易燃燒的性質講乙烯的氧化反應(補充講乙烯能跟強氧化劑發(fā)生氧化反應)。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來講其用途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如做有機溶劑(物理性質)、制造塑料和纖維(化學性質)等。最后對這一類含有碳碳雙鍵的烴,介紹其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3)把握教的最佳時機,突破難點,提升能力。課堂教學中只有在適當的時刻捕捉教的最佳時機,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展其思維,最終提高課堂效率。把握教的最佳時機,圍繞學生疑問詳細展開教學,既夯實基礎,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突破難點,提升能力。在高三化學總復習中,時間短,任務重,課堂教學中不斷產生矛盾。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教學時機,將教學不斷推向高潮,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興奮的心理狀態(tài)去解決問題就是最好的復習效果。
4)化學實驗功能的多樣性。實驗是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取化學知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實驗能力對于一個人終身的發(fā)展意義重大。新教材中增加很多學生實驗,在教學中可多發(fā)揮實驗的功能,不僅做好大綱要求的實驗,而且可以采取多樣的形式充分發(fā)揮實驗的功能??梢跃蛯嶒灛F象展開問題討論,以實驗檢驗某個結論的正確或錯誤,設計某一實驗使現象更加完美或解決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傊?實驗可在激起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應當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
5)積極營造課堂上的民主氣氛。教學中要改變以往教師為主的權威式教育和管理模式,在課堂上注意營造民主氛圍,采用鼓勵式教學方法,給學生的思想、行為以較大的自由度。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師生的情感交流,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和諧自然的教學環(huán)境,使自己處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讓學生感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這樣,學生沒有心理負擔,能積極參加討論,敢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
6)積極開展課外活動?;瘜W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高中學生會接觸到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在課外學生有著更廣泛的空間和時間去探索新知識和新領域。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實際,積極組織開展課外活動,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綜合運用化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分析解決有關問題。
隨著新課程實驗的不斷推進,也將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和問題。當解決了一個問題時,意味著教學又朝著新的目標邁進了一步。
(作者單位:寧夏海原縣回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