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景亮
我喜歡旅游。
假期,我來到了夢寐已久的“獅城”——新加坡,開始了一段難忘的國際旅行。
當我們幾經(jīng)周折,終于來到了夢幻般的新加坡時,我不禁被這里的美景所深深吸引。我貪婪地呼吸著這里的新鮮空氣,把它的一點一滴都印在我的腦海里。
新加坡位于東南亞,是馬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它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入口,由新加坡島與附近63個小島組成,其中新加坡島占全國面積的91.6%。這里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約有400萬人口,其中華人占76.7%。
邊走邊看,邊看邊走,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圣陶沙島。圣陶沙,在馬來語中意為“寧靜之島”。和新加坡市區(qū)相比,圣陶沙島更像是一個世外桃源。白沙鋪地,棕櫚成林,花團錦簇。我漫步在熱帶雨林的沙灘上,享受著真正的森林浴,把腳印和愉快的回憶一同留在潔白的沙灘上。讓我驚嘆不已的是在噴泉下面的園藝花卉和用樹木精心雕琢的藝術(shù)品,那逼真生動的模樣,它讓我想到《剪刀手愛德華》里的那一把神奇的剪刀。
第二天,吃罷早飯后,我們登上了花芭山。花芭山又稱“鳳凰山”,是新加坡的最高峰,從山頂上放眼望去,一面是蔚藍色的大海,海上矗立著多處高聳入云的煙囪,景觀格外引人注目,那是新加坡的煉油島;另一面是錯落有致的高樓大廈構(gòu)成的市區(qū)景觀。從這里可以俯瞰世界貿(mào)易中心郵輪碼頭、新加坡集裝箱碼頭以及圣陶沙全島的美景。
下午,我們來到了金融中心區(qū)。雖然這里高樓林立,建筑鱗次櫛比,人來人往,但是走在路上,卻沒有發(fā)現(xiàn)地上有丁點紙屑,整潔的路面讓人感受到人們對自己城市的喜愛和呵護。城市道路雖窄,但兩旁卻種滿了花草,悄悄抽出的新芽使得新綠滿眼;正在綻放的花朵,爛漫無比,讓城市里充滿了盎然生機。
晚上,搭乘水上計程車,我們在河上蕩漾。河上的垂柳輕柔地揮著手,輕風來回地在每個人耳畔喃喃低語,宣布著月夜的來臨。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灑下來。花兒披著輕紗,散發(fā)著醉人的濃香。清風陣陣,給我們帶來了絲絲涼意。明月透著清輝,播灑在寧靜而彌漫霧氣的河面上?!耙咕罢婷腊?”我感嘆道。可能,唯有這時,我才會有這樣的感嘆吧!
夜深了,所有人都已酣然入夢。只有我,躺在床上輾轉(zhuǎn)反側(cè),怎么也睡不著,可能是太興奮了,也可能是太陶醉了。我起身走到屋外,看著滿天的星斗,觀賞著這美麗的夜景。
踏上歸程的時候,天上的云彩在頭頂飄啊飄,就猶如我留戀的思緒……對我來說,在新加坡的兩天,雖然在我豐富的假期生活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卻像一顆晶瑩的珍珠,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耀眼的光輝。
多少笑聲都是友誼喚起的,多少眼淚都是友誼揩干的。友誼的港灣溫情脈脈,友誼的清風滿征帆。友誼不是感情的投資,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紅。
——題記
你留著短發(fā),靦腆十足。
剛?cè)雽W時,我和你就成為了室友,在送走家長后,我們陸續(xù)走進教室,而你卻只在教室外站著,抹著眼淚看著你漸漸走遠的父母,很久很久,才走進教室。這時教室差不多已坐滿,唯有我旁邊還有一個空位,像是專門為你留下的。于是我邀你同坐。老師讓我們做自我介紹,我發(fā)現(xiàn)我們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理想,盡管你有點內(nèi)向,但我比較開朗。就這樣,我們交往起來,建立了友誼,而你也變得開朗、活潑起來。
共同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增進了我們之間的友誼,也使我更加了解了你?,F(xiàn)在的你,性格開朗,但又很倔犟;你成績優(yōu)秀,但并不驕傲;你雖有不足,但認真努力。認識你,真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拔匆娖淙?先聞其聲。”無論走在校園的哪個角落,都能聽到你快樂的笑聲。這快樂的情緒自然也感染了我,即使當時我很傷心。你遇事很大度,從不以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學鬧矛盾,總是一笑了之。
你開朗的性格中又透露著倔犟。
記得那次學校長跑比賽,你報名參加了。背后卻聽有人說:“這個弱小女生,剛來學校時還掉‘金豆豆呢!現(xiàn)在居然報名長跑?!边@些譏諷的話,對于你可是不小的打擊。于是你下定決心鍛煉好身體,腿上綁著沙袋,一跑就是十多圈。就這樣堅持了一個多月,你最終在長跑比賽中贏得第二名,獲得了同學們的認可,我更為你高興。
你成績優(yōu)秀,但并不驕傲,你相信“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至理名言,并且你喜歡助人為樂,常常幫助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同學,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
你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有你在求學路上陪伴,我將不再寂寞。有這份友誼的存在,我將收獲更多。
如果說友誼是一棵常青樹,那么澆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說友誼是一朵開不敗的鮮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從心中升起的太陽。
點評
“千里難尋是朋友”。本文通篇洋溢著作者擁有朋友的歡快、活潑的情感。作者從朋友的相貌寫起,將自己與朋友從初識到深交的過程娓娓道來,一個由靦腆到開朗,由柔弱到堅強,并且成績優(yōu)秀,樂于助人的朋友的形象便躍然紙上了。
【指導并置評:董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