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建
在古詩教學中,我們不能只注重詞語的注釋、詩句的翻譯以及背誦和默寫全詩,而忽視了古詩節(jié)奏明快、音樂感強以及形象思維豐富、感情色彩濃厚等特點,以致放松了對詩的意境教學,影響了學生對古詩藝術真諦的感受,束縛了學生的審美鑒賞和創(chuàng)造力。
詩的意境,即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與生動的客觀事物的結合。詩總要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則要通過具體的事物,“托物言志”、“觸景生情”,構成一種意境,然后借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那么如何讓學生能夠心領神會呢?我認為,關鍵在于創(chuàng)設出詩中的“無窮之味,不盡之意”的意境,鑄造心靈,陶冶性情,進行審美教育。
一、生動的語言描述,引入意境
古詩教學達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師、學生與詩人產(chǎn)生情感共鳴。要做到這一點,教師生動的語言必不可少,它得貫穿課堂始終。如教學《梅花》時,用如下的導語:“同學們,在冬天,當百花早已凋謝的時候,有一種花卻在不被人注意的墻角里獨自開放,它冒著嚴寒,散發(fā)出誘人的香氣。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花嗎?”如此的導入,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傲雪凌霜的梅花有了初步的印象,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彩的畫面展現(xiàn),進入意境
詩是最精練的文學樣式,他截取生活中最感人的生活場景來反映生活,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但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圖畫加強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如教學《江雪》時,呈現(xiàn)的畫面是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人鳥絕跡、漁翁獨釣寒江的景象,而《小兒垂釣》呈現(xiàn)的是小兒“遙招手”的天真可愛的景色,《望廬山瀑布》表現(xiàn)的是廬山香爐峰瀑布奔流而下的壯觀景象。精彩的圖畫展現(xiàn),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直接理解了詩的主旨和詩人的情感。
三、美妙的音樂陪襯,展示意境
美妙的音樂在教學古詩的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音樂表現(xiàn)力的三要素——旋律、節(jié)奏、和聲中,詩歌語言具有節(jié)奏感強的音樂性。所以教學中適當運用音樂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宿新市徐公店》時,配上略帶抒情的鋼琴曲,朗讀“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弊寣W生邊欣賞音樂,邊聽朗誦,體會清新自然的農(nóng)村春夏之交的怡人景色和兒童浪漫的生活情趣。
四、美讀訓練,體會意境
詩用最精練的語言和比較短小的篇幅來反映生活、表達感情,給人以感染。詩的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反復誦讀,有利于體會感情,進入詩的意境。“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反復吟誦詩歌,縷縷情思便會從他們心底縈繞而上。無聲的文字變成了有聲的語言,學生通過有聲的語言,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鮮明、栩栩如聲的圖畫,增進了知識,發(fā)展了語言,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審美能力,從而體會詩的意境。如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時,可先范讀,以情真意切吸引學生。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孟浩然依依不舍的深情,讀時節(jié)奏舒緩?!肮嗜宋鬓o黃鶴樓”乃敘事,朗讀音調(diào)可稍低,“西”、“黃”都在句中間,應讀重音。后兩句寫景,但從空闊恢宏的景象中卻渲染出作者真切濃重的感情,“孤”、“遠”可重讀,表現(xiàn)故人獨自遠行和詩人寂寞惆悵;“碧空盡”要讀成升調(diào),朗讀最后一句應漸漸慢,音量漸漸弱,顯示舟行漸漸遠去,緩緩地消失在水天相接之處?!疤祀H流”三個字應讀得輕柔舒展,如靜靜的流水,表現(xiàn)出綿綿情意,力求聲止而意無窮,情不盡。老師可范讀,指導學生朗讀,反復朗讀,學生就會不由自主地進入意境。最后讓學生閉上眼睛,隨著配樂朗讀的錄音,學生在腦海中自然形成了一幅送別圖:孟浩然在草長鶯飛、柳絮如煙的陽春三月,乘船直下?lián)P州。李白站在黃鶴樓邊久久的目送著摯友……只見浩蕩的長江,一瀉千里,涌向天際,奔向蒼穹。滔滔的江水融進了詩人的友情,詩人的思念化作了流向天際的江水……這樣讓學生加深對詩意境的理解和體會。
五、大膽的豐富想象,深入意境
袁行霈教授曾說過:意境是主觀情意、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足以讓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因此古詩教學中應讓學生放膽想象。如教學李賀的《馬詩》時讓學生想象大漠的空曠壯闊,燕山的清涼幽靜;教學《冬景》時讓學生想象荷花謝落,荷葉凋零,體會菊花殘殘頹,卻傲視秋霜……啟迪學生思維,在反復吟誦之后閉上眼睛細細體味詩意,想象詩中所描繪的圖畫,將一幅精美的圖畫顯現(xiàn)在頭腦中,從而真正深入意境。這樣才能與詩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