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于 紅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隨著我校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聾啞學生的語言教育及語文教育使我陷入了深思,使我深感責任的重大。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特教教師盡快走近新課程,立足本學科教學,以本學科為突破口,優(yōu)化課程教學;關注課堂教學改革研究,把課堂作為課改的主戰(zhàn)場;重視知識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達成;強調(diào)學生課堂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和體驗式學習。是啊,聾啞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因此,作為聾啞學校語文教師的我,常常思索著這樣的問題:怎樣讓語文課堂成為孩子們幸福的樂園?
一、挖掘教材,優(yōu)化課堂,享受語文美
漢語言是世界上最具個性、最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之一。語文世界是個琳瑯滿目的美的世界,構成這個世界的每個領域、每個方面、每個層次、每個環(huán)節(jié),我們都能感受到美的溫馨,尋覓到美的倩影。這里有文學美、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梢?語文本身蘊含著豐富的美的因素,閃現(xiàn)著無窮的魅力,這是語文教學得天獨厚的條件,是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力量源泉。聾啞孩子受先天殘疾的影響,“言語”是他們的大難題,也是他們最難應付的課程,在詞語的理解與運用上是錯誤百出。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地挖掘教材,優(yōu)化課堂,讓課堂充分地體現(xiàn)美、利用美,讓學生用心靈擁抱語言,感覺語言,體味語言,把被動的學習語文,變?yōu)樽灾鞫鞓返叵硎苷Z文。
如《水仙花》一文不僅寫出了水仙花的清新與誘人,而且寫出了主人公將“美”分享給大家的美好心靈,使讀者既能品味花的芬芳,又有德育穿插其中。這篇課文不失為一篇熏陶學生情操、培養(yǎng)學生道德感和人生觀的好范例。為此我在課前特意準備了一盆早開的水仙花,讓學生閉眼聞花的香氣,形成了“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diào),隨即讓學生細心地去觀察,去觸摸,充分地感覺花的外觀與香氣,讓學生觀看后用一個詞來形容看到的水仙花?!鞍咨乃苫ā?、“好香的水仙花”、“黃色的水仙花”、“漂亮的水仙花”……雖然孩子們傾盡了所有的詞匯,但仍覺得無法比擬眼中的水仙花。此時,我抓住契機再讓學生自由讀文,勾畫出自己認為最能表現(xiàn)水仙花美的句子,用筆試著去畫眼前這美麗而并不嬌艷的花朵。細讀課文,分析主人公的舉動,讓學生體會到水仙花此時帶給大家的歡樂與美好,體會主人公的良苦用心。這時因勢利導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精讀,讓他們在與同桌分享水仙花的芬芳的同時考慮文章主人公的行動,并從個性化朗讀、表演讀、想象讀中讀出文章的主旨,激起情感的深化,從而達到德育、美育的有機融合。 整節(jié)課學生在柔美的情境中,沉浸于水仙花的芬芳,體驗“有福大家同享”的味道。正是由于美感的作用,學生興致勃勃地讀著課文,品嘗著語言,在思維和想象的海洋里暢游,主動地甚至是忘我地傾向教學過程。此時的學習不就是自主而快樂地享受語文嗎?并且,孩子們的口語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充分的練習,使言語教學與語文教學又很好的融在了一起。
二、拓寬時空,開放課堂,享受語文美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語文離開了生活是蒼白的,那語文只是呆在空中的樓閣。只有走向生活才能使語文煥發(fā)生命的活力?!闭Z文課堂更應是師生間不可重復的生命體驗,是學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一直以來,我總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開放而快樂的課堂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
1. 時空連線,用心靈聆聽語文
在教學中跨越時空的限制,通過時空隧道,讓學生與文本的作者或主人公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實現(xiàn)心靈的溝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體現(xiàn)了新課標強調(diào)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強調(diào)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強調(diào)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的隨機滲透。如學習《小八路》一文時,我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來到抗戰(zhàn)時期,看看那時的孩子們是如何學習的。在和平年代,你們能夠幸福地坐在教室里專心學習,你們有何感想,想和那個小八路說些什么呢?學習《老山羊請客》一文時,全文采用擬人手法,學生不容易理解,便采用角色表演法,跨越物種限制,讓學生深入其中,解讀課文,并滲透知錯就改、熱情待客等思想品德教育。這些在教學中穿越時空的交流,是學生真實的內(nèi)心體驗,是一種無形的心靈感染。這樣的課堂也成了生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閃現(xiàn)出了生命的光環(huán)。
2. 走向生活,用生活理解語文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惟有從生活中多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積累得越(下轉(zhuǎn)92頁)(上接52頁)多,了解才越見深切?!笨梢?五彩斑斕的生活是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為語文課堂提供了源頭活水。如學習《洗手帕》一課時,課文的內(nèi)容側(cè)重點就是學生們?nèi)粘I钪泻苁煜さ膬?nèi)務勞動,但是落實到文字上,學生們卻犯難了。為此在教學中,我采用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采取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步驟洗毛巾,最后引導學生將毛巾換成手帕,在換的過程中再次帶領學生同步進行演示,訓練學生做到“手口合一”。
與此同時,我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事情學會有順序地說話、寫話,積累身邊的素材,運用現(xiàn)成的模板,學習“照貓畫虎”式寫話,鍛煉聾啞學生能夠較好地把心中所想用筆尖流露出來。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打破課內(nèi)課外的壁壘,把語文的課堂延伸到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類、關注自然、注重生活的積累,從而拓寬語文的時空領地。如學習《秀秀明白了》一課后,讓學生很吃驚的知道生活中的這些物理現(xiàn)象原來這么有趣,小小的暖瓶里還藏著這么深奧的知識。由此可見,語文教學已不再局限于對文本的理解和積累,而是將學習文本、積累文本的過程變成了尋找、發(fā)現(xiàn)、展示、創(chuàng)造的過程,學生受到的是美的熏陶、情的陶冶、心靈的凈化。讓孩子們在生活中享受語文,在語文課中感悟生活,當他們感到有一滴純潔的水滴落在靈魂深處的時候,當他們被沒膝的風劃過所震憾的時候,當他們被蜻蜓的脆弱而感動的時候,通過符號與語言、自然與生靈、真誠與熱情播撒的種子,就已經(jīng)在一顆幼小的生命里生根,發(fā)芽……我們也可以說,教育的目的達到了。
三、巧用評價,激活課堂,煥發(fā)語文生命
童年世界是情緒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響兒童的情感,積極的情感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因而我們應該巧妙地應用評價的激勵機制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安全、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在場每一顆心靈都敞開,生命之花都綻開,沒有人會被無情打擊,更沒有人會受到“法庭”式審判,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最和諧的統(tǒng)一。在教學中,我利用文本的內(nèi)容巧妙進行即時評價,以激活學生的情緒,創(chuàng)造一種美妙的語境,那孩子天性中最優(yōu)美、最靈性的東西就能發(fā)揮到極至,讓課堂中的美麗生命隨地綻放。
例如《好朋友》一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體會到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的精神,。為此,我啟發(fā)學生用心去朗讀課文,用心去體會文中人物如何互相幫助,兩個人如何才算是“好朋友”。文字的理解是孩子們的大難題,為此我加強他們的朗讀,讓他們充分地讀,在較準確、較流利的朗讀基礎上鼓勵孩子們有感情讀,體會課文的主旨。有時孩子畏懼讀書,我便想方設法用激勵的語言去鼓勵他們勇敢地站起來,張開嘴,大膽地讀,讀出準確的韻味,讀出內(nèi)心的感受……
在如春風拂面般的言語中,在充滿愛意的課堂中,學生展現(xiàn)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和智慧風采,也享受到了語文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