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東星
[摘要]:由于長期受應式教育的影響,許多管理學的教學仍然以“填鴨式”為主,使本應與實踐相結合的管理學教學,變成純理論的教授。本文從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缺點、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等幾個方面對這一新的管理學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管理學 教師 學生
管理學的教學宗旨是讓學生樹立現(xiàn)代化管理的思想觀念,掌握并運用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質。它與實踐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注重學生運用理論知識于實際的能力。要突出它的實效性,必須改變以往單純的理論教學模式,使管理學教學最大程度地與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
一、現(xiàn)行管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比較呆板
管理學教學中常見的單調的口述加板書,幾乎整堂課都是由教師講,學生聽。管理學內(nèi)容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知識面廣且多。這種傳統(tǒng)方式當然不能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教學方法必然使不少同學望而卻步,教學效果自然比較差。
2.學生的學習方式呆板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處于一種被動地位。筆記在傳統(tǒng)教學中地位“突出”,課堂記,考前背,考后丟。一學期的知識基本在考前幾天就能搞定,致使學生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已成為記憶的工具,根本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能力。
二、案例教學中的優(yōu)點
1.案例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解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問題
學生要真正掌握管理學知識,除了要掌握從書本學到的知識外,還必須把理論知識靈活地應用于管理實踐,從實踐中升華提高。通過課堂上的討論與分析,可以幫助學生在學校有限的時間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通過學習別人的經(jīng)驗而受益。案例教學中提供給學生閱讀、思考、分析的管理案例是企業(yè)管理活動的真實記錄,學生進入案例情景后就等于進入了企業(yè)的現(xiàn)實情景。學生課堂案例中,要解決的問題就等于現(xiàn)實企業(yè)要解決的問題。這樣,管理學的案例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把管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機會。這樣,學生通過案例教學懂得了如何將基本知識運用于實踐,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案例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是案例教學的主角,過去的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咏邮芎椭鲃犹剿?。在案例教學中,案例并沒有標準答案,學生的討論可以大膽做假設,從多個方面尋找答案,這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主動閱讀有關背景資料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并認真的思考、分析,進行一系列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同時,還有助于提高辯述與議論的能力,增強其面對困難的信心。
3.有利于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案例教學是一種參與式教學,注重學生在案例分析中的交流。教師的主體地位被弱化,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變成了師生互補,教學相輔,師生共同努力完成管理學的教與學的過程,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三、案例教學的不足
1.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管理學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管理學知識
沒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案例教學就難以討論起來,即使討論起來也比較膚淺,不會有什么效果。這種較開放性的教法,有時會讓一些不擅長表達的學生難于參與全體討論,若不及時關注,他們就會掉隊。
2.案例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相比節(jié)奏較慢
一些知識比較密集的地方,用傳統(tǒng)教學可以讓學生更高效率的學習。當所學的知識是一些個性化的、不能明確表達的知識時,案例教學法也可能失效。
四、案例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作用
1.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
高質量的案例才能導致成功的案例教學。案例的內(nèi)容盡可能接近專業(yè)知識的背景,盡量使難度呈梯度增加,使學生在由簡入難逐步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有一種成功感。并且多選擇中國的企業(yè)案例,這樣既可使案例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投入程度,提高教學效果。
2.教師在案例討論中的作用
案例討論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學習的氛圍,負責引導、記錄、組織學生討論,也可參與討論。例如,把討論引向某些尚未被討論或被忽略的關鍵問題。鼓動大家認識某個學生的分析,或者在大家不以為然的時候,贊同某個同學的意見引起討論。教師還應注意兩點來避免討論失?。菏紫?,避免成為討論的中心。教師的評論應當是簡短的,而且應以提問的方式以便使討論繼續(xù)。其次,除了只有一個答案或者所有同學都不能得出答案時,不要給出正確的觀點或答案。如果老師給出正確的答案,學生會不加分析地接受老師的觀點并有放棄討論的想法。
總之,案例教學法作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方式,雖然有所不足,但能充分提高學生分析和理解問題及人際溝通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對管理學產(chǎn)生濃厚興趣,能夠培養(yǎng)出適應經(jīng)濟發(fā)展的管理學人才,滿足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苗長川,楊愛花.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康貽祥.讀史學管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3]李德軍.教師話語與課堂交際教學[J].寧渡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24).
[4]芮明杰.管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