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新 付桂華 白鳳桐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臨床治療及對誤診原因進行分析。方法 對2005年4月至2008年5月診斷為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82例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老年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多發(fā)生于中老年,女性明顯多于男性,并且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是原發(fā)甲減的主要原因。結論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臨床表現比較隱匿,發(fā)生緩慢且缺乏特異性,常易誤診,應提高警惕,及時診治。
【關鍵詞】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多系統損害
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是多種原因導致的甲狀腺素合成減少、分泌或生物效應不足,機體代謝過低所導致的一組內分泌疾病,因多見于老年人,現就我科2005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82例老年甲減患者的治療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82例老年甲減患者,男28例,女54例,年齡53~81歲,平均(57.3±6.9)歲,臨床表現:甲減患者中有浮腫34例、乏力30例、畏寒怕冷46例、表情淡漠35例、腹脹便秘41例、記憶力下降31例、胸悶氣短36例、食欲減退30例,其它尚有心悸、少汗、反應遲鈍、胸痛、頭暈、皮膚干燥粗糙、嗜睡、惡心嘔吐、耳聾耳鳴、聲音嘶啞、睡眠差、上腹不適、
精神異常、女性患者月經紊亂、腹痛、尿少、毛發(fā)稀少。
2 結果
2.1 評定標準 臨床治愈:癥狀、體征消失,黏液性水腫消退,甲狀腺功能檢查結果正常,血脂正常;停用甲狀腺素。好轉標準:補充甲狀腺激素后,癥狀、體征基本消失,黏液性水腫消退,甲狀腺功能檢查結果明顯好轉;服用較小劑量甲狀腺素維持。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反而加重,甲狀腺功能檢查無改變,甲狀腺素服用劑量較大,不能減少甲狀腺素劑量。
2.2 結果 臨床治愈46例,好轉34例,無效2例,見效時間12~34 d。
3 討論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分泌的甲狀腺素是調節(jié)人體糖、脂肪、蛋白質代謝,保持體溫恒定,促進人體生長發(fā)育的重要物質。甲狀腺功能減退時由于紅細胞生長素合成減少,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同時胃腸蠕動減慢,胃酸減低食納減少,人體必需營養(yǎng)物質吸收減少,內因子、維生素B12、葉酸及鐵劑缺乏,從而造成貧血,資料報道30%~80%的甲減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貧血[1]。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素的合成、分泌不足或生理效應不能發(fā)揮的疾病,其特征表現是機體代謝率降低,原發(fā)甲減由于甲狀腺素缺乏出現多系統受累,心血管系統受累較為常見,由于心包等漿膜腔內粘蛋白和粘多糖的沉積及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可發(fā)生積液,心包積液量大、粘稠、比重高,但很少發(fā)生心包填塞癥狀[2]。實驗室檢查:甲狀腺攝碘率明顯低于正常,基礎代謝率下降,甲狀腺功能檢查:T3、T4、FT3、FT4下降。由于老年人的肝腎功能降低,其用量難以掌握,容易發(fā)生藥源性甲亢,對有心臟疾病患者,可因甲狀腺激素功能過強而致心律失常、血壓升高、心絞痛甚則心肌梗死。對老年及有心血管病變的患者,用藥更應該謹慎,起始劑量要小,劑量遞增速度需更緩。因此,對老年甲減患者尋求小劑量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本組中伴有原發(fā)高血壓占有一定的比例,提示老年甲減患者更易出現血壓增高,由于高血壓及高血脂,甲減患者更易發(fā)生冠心病,但心絞痛有時在激素補償療法后出現。
當甲減患者出現較為明顯的低代謝征候群如疲乏無力、怕冷、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動作遲緩、記憶力減退、無汗及黏液性浮腫面容等時,診斷并不困難。而當低代謝征候群不明顯,以某一系統癥狀或少見癥狀為突出表現時易造成誤診,本組82例中35例初診時誤診,占42.68%,與資料報道接近[3] 。分析原因:①對本疾病的特殊表現認識不足,詢問病史不全面,思路狹窄,忽略了可能有意義的其它癥狀和體征,造成誤診;②原發(fā)疾病掩蓋了甲減癥狀,甲減的發(fā)生易加重原有疾病癥狀,而掩蓋了甲減本身的癥狀,提高診斷水平的關鍵在于熟悉本病的各種不典型癥狀,耐心仔細詢問病史,一旦懷疑甲減就要進行有關的實驗室檢查。
參考文獻
[1] 胡紹文,趙德化,郭瑞林,等.內分泌代謝疾病藥物治療學.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5:640.
[2]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2:1034.
[3] 譚永忠.原發(fā)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64例臨床分析.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27(2):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