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p>
關(guān)鍵詞:《孫子》曹注;《漢語大詞典》;四部叢刊本《孫子十家集注》
摘要:《魏武帝注孫子》是《孫子兵法》最早的注本,主要是疏通其文意并解釋字詞。四部叢刊《孫子十家注》本“曹操日”只有337處,而在《漢語大詞典》中,釋義直接利用曹注的凡20條,首例見于曹注的凡9條,首例可提前到曹注的凡13條,失收詞條的凡7條,失收某詞義項的凡11條。這足以證明曹注具有極高的語言學(xué)價值,對辭書編纂與修訂有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H131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文章編號:1009—4474(2009)03—0042—05
《魏武帝注孫子》(以下簡稱“曹注”)是現(xiàn)存《孫子兵法》最早的注本,對后世《孫子》注家和《孫子》版本的流傳都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正因為其在兵家文化歷史上占有如此高的地位,我們理應(yīng)對它給予更多的關(guān)注。
現(xiàn)有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關(guān)于曹注特點(diǎn)的研究,主要側(cè)重于疏通文意,如卿三祥的《曹操與(孫子兵法)》一文總結(jié)了曹注的四大特點(diǎn),即畫龍點(diǎn)睛(舉十三篇篇名的曹注為例)、解釋簡明、引書為證(引了《司馬法》、《太公兵法》、《左傳》等)、引事為證。又宮云維在《(孫子略解)的特點(diǎn)及其影響》一文中對曹注的特點(diǎn)作了以下總結(jié),即簡明、質(zhì)切,根據(jù)自己的實(shí)踐經(jīng)驗對孫武的軍事理論作了許多闡發(fā),繼承、豐富了《孫子兵法》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而對于宮云維所總結(jié)的第四點(diǎn),郭國靈在《從(孫子注)看曹操的樸素軍事辯證法思想》一文中又有詳細(xì)解說。二是關(guān)于解釋字詞方面的研究,只零星見于學(xué)者們的《孫子兵法》研究中。如李零致力于《孫子兵法》的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對曹注多有涉獵,我們這里主要就其《孫子譯注》而言;《武經(jīng)七書注譯·孫子》利用曹注10條等。
從整體來看,曹注可分兩個方面:疏通文意和解釋字詞。在疏通文意方面,卿三祥總結(jié)的四大特點(diǎn)無疑是很全面很到位的,茲不贅言。在解釋字詞方面,未見有對曹注的語言進(jìn)行系統(tǒng)研究的。而就筆者所見,雖說曹注只有區(qū)區(qū)3861字,但其對豐富我們的漢語詞匯研究是大有幫助的。這里以《四部叢刊》本《孫子十家集注》為底本,必要時校以《平津館叢書》本,對《孫子》曹注的語言價值進(jìn)行深入探討。
曹注解釋字詞用了下面七種格式:A,B也;A者,B也;A,猶B也;A者,B;A,謂B;A,乃B也;A,B貌;B為A;B日A。
我們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曹注中的這些語詞至少有兩方面的意義:辭書編纂與修訂價值,漢語史價值。而這兩者又是相互交叉的,如《漢語大詞典》首例是曹注的、首例可提前到曹注的或《曹注》有而《漢語大詞典》失收的語詞,這些都可視為中古時期產(chǎn)生的新詞;失收義項的可視為中古時期產(chǎn)生的新義。另,辭書釋義直接利用曹注的更說明了曹注在漢語史研究中的直接價值。本文以一窺二,主要側(cè)重探討其在辭書編纂與修訂方面的利用價值。
一、《漢語大詞典》釋義直接利用曹注的
利用舊注是我們常用的、說服力極強(qiáng)的一種訓(xùn)詁方法,《漢語大詞典》在釋詞中很好地利用了這一方法。在《漢語大詞典》中,曹注的利用頻率極高。如:
[馳車]1古代輕型的戰(zhàn)車。《孫子·作戰(zhàn)》:“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辈懿僮ⅲ骸榜Y車,輕車也,駕駟馬?!?/p>
[重車]2指古代運(yùn)輸輜重的兵車,以別于輕車?!秾O子·作戰(zhàn)》“馳車千駟,革車千乘”三國魏曹操注:“馳車,輕車也,駕駟馬;革車,重車也,言萬騎之重?!?/p>
[距堙]靠近敵城所筑的土丘。借以觀察城內(nèi)虛實(shí),并可登城。《孫子·謀攻》:“修櫓轅分輥,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曹操注:“距堙者,踴土積高而前,以附其城也?!?/p>
[形名]2指指揮方式、方法?!秾O子·勢》:“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曹操注:“旌旗曰形,金鼓曰名。”
[人門]1用人環(huán)列護(hù)衛(wèi)以為門?!秾O子·軍爭》“交和而舍”三國魏曹操注:“以車為營曰轅門,以人為營曰人門?!?/p>
[沮澤]水草叢生的沼澤地帶。《孫子·軍爭》:“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辈懿僮ⅲ骸八轁u洳者為沮,眾水所歸而不流者為澤。”
[正正]1整齊貌?!秾O子·軍爭》:“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曹操注:“正正,齊也?!?/p>
[合交]猶結(jié)交?!秾O子·九地》:“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曹操注:“結(jié)諸侯也。”
[附]11靠近;貼近?!秾O子·行軍》:“欲戰(zhàn)者,無附于水而迎客?!辈懿僮ⅲ骸案?,近也?!?/p>
[天牢]1指群山環(huán)繞、形勢險峻、易入難出之地。《孫子·行軍》:“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辈懿僮ⅲ骸吧钌剿^若蒙籠者為天牢。”
[翦薈]1草木叢密?!秾O子·行軍》:“軍行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蓊薈者,必謹(jǐn)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在也?!辈懿僮ⅲ骸棒逅C者,可屏蔽之處也?!?/p>
[潢井]謂沼澤低洼地帶?!秾O子·行軍》:“軍行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翦薈者,必謹(jǐn)復(fù)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辈懿僮ⅲ骸颁暾撸匾?;井者,下也。”
[翕翕]1失意不滿貌。《孫子·行軍》:“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眾也。”曹操注:“諄諄,語貌;翕翕,失志貌?!?/p>
[交地]1孫子所說“九地”之一,指道路交錯、交通方便的地區(qū)。《孫子·九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曹操注:“道正相交錯也?!?/p>
[拘]3束縛;拘束?!秾O子·九地》:“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辈懿僮ⅲ骸熬校`也。”
[方馬]縛馬?!秾O子·九地》:“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縛馬也?!?/p>
[埋輪]1埋車輪于地,以示堅守?!秾O子·九地》:“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辈懿僮ⅲ骸胺?,縛馬也;埋輪,示不動也?!?/p>
[犯]17值得。多用于否定句?!秾O子·九地》:“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辈懿僮ⅲ骸胺?,用也?!敝劣诖颂幒我猿霈F(xiàn)利用了曹注卻釋為“值得”的混亂狀況,不是這里要談的問題。[誅]8治理?!秾O子·九地》:“厲于廊廟之上,以誅其事?!辈懿僮ⅲ骸罢D,治也?!?/p>
[煙火]4指引火的材料。《孫子·火攻》:“行人必有因,煙火必素具?!辈懿僮ⅲ骸盁熁?,燒具也。”
二、《漢語大詞典》首例是曹注的
訓(xùn)詁中,首例的確定是很重要的。而在《漢語大詞典》中,有不少詞語的首例出現(xiàn)在曹注中。如:
[轒床]轒辒的別稱?!秾O子·謀攻》“修櫓轒韞”三國魏曹操注:“轒辒者,轒床也。轒床,其下四輪,從中推之至城下也?!?/p>
[高壁]1高筑壁壘?!秾O子·謀攻》“少則能逃之”三國魏曹操注:“高壁堅壘,勿與戰(zhàn)也。”
[修理]7整頓。《孫子·形》:“昔之善戰(zhàn)者,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三國魏曹操注:“自修理以待敵之虛懈也。”
[虛懈]空虛懈怠。亦指空虛懈怠處?!秾O子·形》“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三國魏曹操注:“自修理以待敵之虛懈也?!薄秾O子·虛實(shí)》“進(jìn)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三國魏曹操注:“卒往進(jìn)攻其虛懈?!?/p>
[旗門]古代軍隊臨時駐地樹立旗幟表示的營門?!秾O子·軍爭》“交和而舍”三國魏曹操注:“軍門為和門,左右門為旗門?!?/p>
[弛壞]廢弛敗壞?!秾O子·地形》“卒強(qiáng)吏弱日弛”三國魏曹操注:“吏不能統(tǒng),故弛壞。”
[及屬]連續(xù)不斷?!秾O子·九地》“交地則無絕”三國魏曹操注:“相及屬也?!?/p>
[行踐]1猶行動?!秾O子·九地》“踐墨隨敵以決戰(zhàn)事”三國魏曹操注:“行踐規(guī)矩?zé)o常也?!?/p>
[間諜]2指潛伏在敵方,偵察情況、刺探情報、進(jìn)行破壞活動的人?!秾O子·用間》三國魏曹操題解:“戰(zhàn)者必用間諜,以知敵之情實(shí)也?!?/p>
三、《漢語大詞典》中例證可提前到曹注的
前面已經(jīng)說過,在詞語的溯源中,首證是很重要的。我們發(fā)現(xiàn)《漢語大詞典》中有些例證可提前到曹注。當(dāng)然,不敢說這里的詞條的首證就是曹注,我們是說,相對于《漢語大詞典》所舉例證來說,最起碼可以提前到曹注。如:
[破費(fèi)]“破費(fèi)”的“花費(fèi)、消耗”義,《漢語大詞典》的首證是宋楊萬里的《曉炊黃竹莊》:“絲窠瓔珞消多少,破費(fèi)天公百斛珠?!?/p>
按:這一義項早在曹注中已有使用。《孫子-作戰(zhàn)》“財竭則急于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nèi)虛于家,百姓之費(fèi),十去其七”,曹注“……十去其七者,所破費(fèi)也”。
[獨(dú)任]2謂單獨(dú)任用。《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顏良性狹,雖驍勇,不可獨(dú)任?!?/p>
按:曹注中早有“獨(dú)任”這一義項的使用?!秾O子·作戰(zhàn)》“車雜而乘之”,曹注“不獨(dú)任也”。又,《孫子·地形》“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曹注“恩不可專用,罰不可獨(dú)任,若驕子之喜怒對目還害而不可用也”,這里“專用”和“獨(dú)任”同義相對為文。又,《漢語大詞典》中“專用”的“專一使用”這一義項的例證也可提前到曹注,它原本的例證是宋蘇軾《論時政狀》:“內(nèi)則不取謀于元臣侍從,而專用新進(jìn)小生。”
[拒]4抵,到?!端鍟の饔騻鳌h項》:“東接臨洮、西平,西拒葉護(hù)?!?/p>
按:此例證也有點(diǎn)過晚,可提前到曹注?!秾O子·謀攻》“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曹注“興師深入長驅(qū),拒其城郭,絕其內(nèi)外,敵舉國來服為上,以兵擊破敗而得之其次也”。這里的“拒”就是到達(dá)的意思。
[毀滅]2摧毀消滅。續(xù)范亭《慶祝蘇聯(lián)十月革命節(jié)想到我們自己的國家》:“二十六年來,由于事實(shí)的考驗,才知道毀滅世界的不是共產(chǎn)主義,而是法西斯主義?!?/p>
按:此義曹注中也早有揭示,《孫子·謀攻》“毀人之國而非久也”,曹注“毀滅人國,不久露師也”。
[畏怯]害怕?!端鍟ぬK威傳》:“御史大夫裴蘊(yùn)希旨,令白衣張行本奏威昔在高陽典選,濫授人官;畏怯突厥,請還京師?!?/p>
按:其例證可提前到曹注,《孫子·軍爭》“必生可虜也”,曹注“見利畏怯不進(jìn)也”。
[天陷]指地勢低洼、泥濘易陷的地帶。《續(xù)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二年》:“然自威虜城東距海三百里,其地沮澤(土角),所謂天隙、天陷,非敵所能輕入。”
按:《漢語大詞典》所舉例證過晚,其實(shí)早在《孫子兵法》中已經(jīng)有了“天陷”一詞,曹注又加以注釋?!秾O子·行軍》“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曹注“地形陷者為天陷”。如果《漢語大詞典》能把此例證提前到《孫子兵法》,并利用曹注,那么它的解釋無疑就更有說服力了。
[迫狹]1寬度窄,范圍小。
按:《漢語大詞典》首例是明姚士粦《見只編》。曹注中已有“迫狹”此義,《孫子·行軍》“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曹注“山澗道迫狹地形深數(shù)尺長數(shù)丈者為天隙”。
[諄諄]2嚕蘇,絮絮不休貌。
按:《漢語大詞典》首例見于《西游記》。《孫子·行軍》“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眾也”,曹注“諄諄,語貌;翕翕,失志貌”。對于“諄諄”、“翕翕”,各注家有分歧,李零采取的是曹注,但把“諄諄”確解為絮絮不休。如果說李先生的解釋正確的話,那《漢語大詞典》“諄諄”的例證就可提前到《孫子兵法》了。
[測度]猜測,料想。南朝宋謝靈運(yùn)《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險徑無測度,天路非術(shù)阡?!?/p>
按:此例證也可提前到曹注。《孫子·九地》“謹(jǐn)養(yǎng)而勿勞,并氣積力;運(yùn)兵計謀,為不可測”,曹注“養(yǎng)士并氣運(yùn)兵,為不可測度之計”。
[權(quán)巧]權(quán)宜善巧。謂佛度眾生合于時機(jī)。
按:《漢語大詞典》首例見于《敦煌變文集·目連救母變文》。此義不獨(dú)為佛家語,中土文獻(xiàn)亦有用例,例證也可提前到曹注?!秾O子·九地》“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曹注“此言專難不如權(quán)巧”。
[奸人]3奸細(xì);探子。
按:《漢語大詞典》首例見于《敦煌變文集·張義潮變文》。晚,可提前到曹注。《孫子·火攻》“行火必有因”,曹注“因奸人”。
[類求]依類推求。
按:《漢語大詞典》首例見于清代章學(xué)誠《文史通義·博約中》。此例證也可提前到曹注?!秾O子·用間》“不可象于事”,曹注“不可以事類求也”。
四、《漢語大詞典》未收的
這里可分兩種情況:一失收某詞;一失收某一義項。
(一)失收某詞
[此上]《孫子·謀攻》“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曹注“此上五事也”?!按松稀本褪恰耙陨稀敝?,《漢語大詞典》收有“以上”,未收“此上”。
[紛然]《孫子·虛實(shí)》“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于勝敗哉”,曹注“越人相聚,紛然無知也,或日吳越仇國也”,《漢語大詞典》失收“紛然”一詞?!凹娙弧庇小岸嗝病?、“亂意也”兩種故訓(xùn)。審文,原文言“多”,注文言“紛然”,“紛然”意自明。
[情謀]《孫子·軍爭》“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曹注“不知敵情謀者,不能結(jié)交也”。曹注以雙音詞“情謀”釋原文之“謀”,意即打算、謀略,《漢語大詞典》無“情謀”一詞。
[廝養(yǎng)]《孫子·行軍》“足以并力、料敵、取人而已”,曹注“廝養(yǎng)足也”?!稘h語大詞典》未收“廝養(yǎng)”一詞?!稄V韻·支韻》:“廝,廝養(yǎng)也?!薄皬P養(yǎng)”為同義并列復(fù)音詞。
[驕情]《孫子·行軍》“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曹注“恩信已洽,若無刑罰,則驕情難用也”?!膀溓椤奔词球湴恋囊馑迹稘h語大詞典》未收“驕情”一詞。
[覆陳]《孫子·九地》“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曹注“孫子應(yīng)難以
覆陳兵情也”?!稘h語大詞典》無“覆陳”條。
[專難]《孫子·九地》“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曹注“此言專難不如權(quán)巧”。《漢語大詞典》收了“權(quán)巧”但無“專難”條。
(二)失收義項
[數(shù)]《孫子·勢》“凡治眾如治寡,分?jǐn)?shù)是也”,曹注“部曲為分,什伍為數(shù)”?!稘h語大詞典》收了“分”此義,失收“數(shù)”此義。
[形]/[名]《孫子·勢》“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曹注“旌旗曰形,金鼓曰名”?!稘h語大詞典》收了“形名”,失收“形”、“名”此義。
[奇]《孫子·勢》“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曹注“先出合戰(zhàn)為正,后出為奇”?!稘h語大詞典》收了“奇正”、“正”,無“奇”此義。
[彼己]《孫子·虛實(shí)》曹操題解“能虛實(shí)彼己也”?!氨思骸奔幢宋乙玻稘h語大詞典》無這一義項。
[分離]《孫子·虛實(shí)》“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zhàn)者寡矣”,曹注“形藏敵疑,則分離其眾備我也,言少而易擊也”。這里的“分離”當(dāng)為“分配”的意思,《漢語大詞典》無這一義項。
[曲撓]《孫子·九變》“必死可殺也”,曹注“勇而無慮,必欲死斗,不可曲撓,可以奇伏中之”。“曲撓”為撓撥之義,《漢語大詞典》失收此義。只列義項5“指用手指輕抓”,例證為許地山《七寶池上底鄉(xiāng)思》:“但我的夫君,還把我底四肢來回曲撓。”這里所說的撓撥義可以說是《漢語大詞典》這一義項的引申。
[疾急]《孫子·九變》“忿速可侮也”,曹注“疾急之人,可忿怒侮而致之也”。這里的“疾急”是暴躁、急躁的意思,可補(bǔ)《漢語大詞典》之釋義。
[正相]《孫子·九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曹注“道正相交錯也”?!稘h語大詞典》“正相”只有“宰相”一義,這里的“正相”當(dāng)為“相互”的意思,可補(bǔ)《漢語大詞典》釋義。
[敵]《孫子·形》曹操題解“軍之形也,我動彼應(yīng),兩敵相察情也”。這里的“兩敵”即指前言的“我”和“彼”,是以敵我雙方都可稱“敵”。
[贏形]《孫子·勢》“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曹注“見贏形也”。這里“贏行”的意思與《漢語大詞典》所釋的“形體瘦弱;瘦弱的形體”不同,可補(bǔ)《漢語大詞典》釋義。
綜上所述,《漢語大詞典》釋義直接利用曹注的凡20條,首例見于曹注的凡9條,首例可提前到曹注的凡13條,失收詞條的凡7條,失收某詞義項的凡11條。而據(jù)筆者統(tǒng)計,四部叢刊《孫子十家注》本“曹操日”只有337處。由此,我們不難得出曹注具有極高語言價值的結(jié)論。利用曹注,無疑對我們的辭書編纂與修訂有重要的意義。我們的漢語史研究當(dāng)然也不能忽視這一“金礦”。事實(shí)上,曹注的語言價值遠(yuǎn)不止此,還體現(xiàn)在其他幾個方面,如其體現(xiàn)的中古復(fù)音詞大量產(chǎn)生的傾向、其以同義單音詞釋單音詞和這兩個單音詞構(gòu)成的同意并列雙音詞、不同版本異文中的同素異序詞及與其他研究《孫子》著作(如《孫子譯注》、《武經(jīng)七書注譯》及其他注家)中存在的詞義方面的爭議等。但這不是我們今天該談的問題了,特在這里提出,留待下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