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佩佩
語文課堂中的朗讀教學并不是新鮮的話題,但作為九年一貫制學校,我們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總是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在中學語文課堂中卻極少聽到,中小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教學出現(xiàn)了較為嚴重的脫節(jié)現(xiàn)象。結(jié)合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我深刻地感受到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需要特別重視朗讀教學,呼喚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朗朗讀書聲。
當然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朗讀訓練可以根據(jù)不同課文的內(nèi)容采取各種不同的形式,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力圖將每一個學生帶進課文所表述的情境中。下面就自我的教學經(jīng)驗提出指導朗讀教學的幾種方法,希望得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朗讀在課堂中展現(xiàn)其獨特的魅力。
(1)在激情范讀中激發(fā)興趣。教師朗讀的示范作用顯而易見,毫不夸張地說,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比細致的講解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更容易模仿教師的聲音、表情,教師只要適時的引導,就能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學中,老師與其經(jīng)常對學生說:“用歡快的語氣讀”,“用憤慨的語氣讀”,“用同情的語氣讀”……不如老師適時的范讀,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有人在贊譽課堂朗讀教學藝術(shù)時說:“一個教師,在每篇課文開講之前,如能用標準的普通話感情純正地給學生范讀一遍,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了美的享受,那么,他的教學目的就差不多達到一半了?!?/p>
新教材七年級第一課是詩歌《在山的那邊》,詩歌朗讀的感染力是不容置疑的。授課時我沒有進行過多的理論指導,而是一邊范讀;一邊放音樂,讓學生們閉著眼睛,盡情地想象。讀完后,我問學生:“你們都‘看見了什么?”學生們暢所欲言,思維開闊了,詩中的“山”、“?!痹谒麄兊哪X海里都“活”了起來。我再范讀了一遍,學生馬上心領(lǐng)神會,再讓學生讀,效果就非常好了。同學們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朗讀教學超出了預期的目的。
再如教《最后一課》時,我為學生朗讀了課文的最后一部分,也是小說的高潮部分。我在朗讀中傾注了自己對韓麥爾先生的深刻理解,當讀到“他哽住了……”的時候,我也悲痛的讀不下去;當讀到“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的時候,我也激動得不能自抑,學生都與我仿佛就置身于韓麥爾先生的小院里,都沉浸在悲壯的氛圍里,久久說不出話來。課后同學們說:“老師,你讀得太感動人了!”通過這樣的朗讀,我想教師再無須過多進行分析,學生就已經(jīng)理解了人物、理解了課文的主題。
(2)在動情美讀中感染心靈。通過朗讀,對學生情操的陶冶、心靈的感染以及思想的啟發(fā)等起到重要作用,這往往比單純的講解更加細致入微,感人至深。美文佳作都具有極佳的意境美,而這美常常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正所謂“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朗讀可將語言文字創(chuàng)設的意境美展示出來。
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課時,由于課文文字優(yōu)美,語言流暢,比較生動形象,畫面迷人,為了讓學生領(lǐng)略到春天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美景的感情,我精心挑選文中語句,讓學生美讀。如讀文中“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蔽闹械奶一?、杏花、梨花——把學生帶進色彩繽紛的花的世界,學生興趣盎然,滿面生輝,沉浸在美的世界里。又如,讀到“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币痪鋾r,學生邊讀邊想象,情不自禁地稱贊道:“作者的比喻真形象??!”課堂上許多學生沉浸在春的美景、春的氣息里,它有力地反映出一種美的意念在學生心中萌發(fā):熱愛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到此,文章的中心不點也水到渠成了。
(3)在交流評讀中調(diào)動積極性。在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受到真情感染的基礎上,教師要掌握“火候”,善于組織“高潮”。在多種讀的形式中,評讀是不可缺少的。如教師讀學生評、學生讀教師評、學生讀學生評的方式。也可用“賽”的方式組織朗讀教學,如小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賽,就有評。讓學生在評論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充分發(fā)揮朗讀教學的應有效能。當然,教師要教給學生朗讀的要領(lǐng),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對課文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輪流朗讀:為了自己不落后,為了讀得比其他同學更好一點,他們就會仔細地看書。這樣,就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學習,排除學生與課文之間的隔閡,避免了課堂上一些不必要的枯燥無味的滿堂灌,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時,我要學生說說自己認為文章哪兒寫得好,為什么說它寫得好?學生說寫父親指導我一步一步爬下懸崖這部分寫得好。因為既有環(huán)境的描寫,又有人物的對話語氣,對“脫險”的一步步描寫到位,突出了文章的主題。這時我說:“我認為這里寫得好,可以這樣讀——你們的意見呢?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讀得更好?于是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讀”。這種通過朗讀欣賞,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達到高潮時,進入到一種理想的境界,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4)在真情演讀中加深理解。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這樣的文章適合于學生的表演。學生通過對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進行模仿,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表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
我在課堂中讓學生分角色朗讀《羚羊木雕》片斷,配樂朗誦《黃河頌》,繪聲繪色朗讀《爸爸的花兒落了》,所有這些無不給學生深深的印象。我教《趙州橋》一課時,在理解的基礎上,我跟學生說:“趙州橋舉世聞名,經(jīng)常有外賓慕名前來目睹它的風采,誰能做個出色的導游,為外賓介紹?!睂W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我順勢引導要想做好導游,首先要把課文讀熟,并要讀出感情來——讀出為擁有這份歷史遺產(chǎn)的自豪感來,這樣在介紹時,才能眉飛色舞,生動精彩,讓外賓聽了贊嘆不已。幾句話激活了學生的讀書欲望,連平時不愛讀書的學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讀起來。
說實在的,有的課文淺顯易懂,實在不必“循規(guī)蹈矩”在“分析的漩渦”里打轉(zhuǎn)轉(zhuǎn),還是多讀讀吧。當然,在語文課堂中有更多的朗讀教學方法,我在教學過程中深切地嘗到了多種朗讀方式教學的甜頭。在這樣的課中,你會覺得不能不讓學生去讀,你也不會不讓學生去讀,你只能想方設法去指導學生讀好學好?!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學生一旦對語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鉆研,勤于積累,樂此不疲,這樣“還我朗朗讀書聲”就再也不會只是一種希望、一個祈求或者一句呼吁、一聲抗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