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冬雪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倍皇兰o人類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成為第一生產力,人民素質的強弱,科學技術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必要條件之一。我國新義務教育法第三條明確規(guī)定:“義務教育法必須貫切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F在的小學生是新世紀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是素質教育的中心任務,因此創(chuàng)新教育要從小學抓起。那么,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呢?
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首要前提,情緒心理學家曼德勒認為:“環(huán)境刺激引起認知解釋,認知解釋引起喚醒的知覺,喚醒的知覺導致情緒體驗?!甭吕照J為,寬松和生動活潑的氣氛,可以使情緒具有動機和知覺的積極性力量,他組織,維持并指導行為。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知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主要途徑,課堂氣氛可以引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一種溫馨的氣氛,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的情緒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從而在實踐認知中發(fā)掘出他們的創(chuàng)新潛能。
創(chuàng)新思維需要利用知識做載體,在探究中激活。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必須以一定的知識為媒介和載體,知識越豐富,聯想也就越豐富,解決問題的思路就越開闊,創(chuàng)造性的靈感就越容易捕捉,所以,創(chuàng)新思維要從優(yōu)化學生智能結構、增強學生多方面知識開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在探究學習中認知相關的新知識,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具備廣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旁征博引,靈活機動地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探究新知。逐漸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思維的習慣。
創(chuàng)新思維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探究問題,創(chuàng)造新的思路。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的主動機積極為出發(fā)點,同一知識多角度去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大膽思考。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guī),別出新裁,勇于標新立異,尋找不同的解題途徑。例如:小學數學三步應用題的一個例題:新鎮(zhèn)小學三年級有四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個班38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例題出示后學生按已有的知識經驗獨立思考解答。結果學生很輕松地便解出了與課本中相同的式子即:40×4+38×3,這時教師應該繼續(xù)啟發(fā):請大家動腦筋想一想,看誰能想出其它解法?學生積極思考后,想到可以把三年級也看作38人,然后在總人數中加上少算的8人,即:38×(4+3)+(40-38)×4,還可以把四年級也看作每班有40人,然后在總數中減去多算的6人,即:40×(4+3)-(40-38)×3。有的學生受上述兩種方法的啟發(fā)后又想出兩種不同的解法。既把三年級也看作三個班,然后再在總人數中加上少算的三年級一個班的40人,列式為:(40+38)×3+40;或者把四年級也看作有4個班,然后在總人數中減去多算的四年級一個班38人,列式為(40+38)×4-38。至此,一道例題學生用了5種方法解答出來。通過這種種思維訓練,拓展了學生的思路,從而達到形成多角度看問題,用自己的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獲取知識的目的。
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在課堂中設置有思維容量的問題加以訓練。問題的設計應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編與學生實際生活貼近的習題,使學生思維活動產生高效的結果。在學習分數的時候有這樣一道習題;同學們參加野營活動,一個同學到負責后勤的老師那里領碗,老師問他領多少,他說領55個,又問;“多少人吃飯?”他說:“一個人一個飯碗,兩人一個菜碗,三人一個湯碗?!彼阋凰氵@個同學給多少人領碗?老師提示:他領了55個碗要求他給多少人領碗,假設知道一個人需要幾個碗,問題就解決了?,F在知道一個人1個飯碗,兩個人一個采碗(一個人 個菜碗),三個人一個湯碗(一個人 個湯碗)因此能求出一個人需要幾個碗:(1 + +)個碗,所以多少人吃飯就算出來了,既:55÷(1 + +)類似這種情況,在實際生活中常常遇見,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必須使學生充分理解知識點,展開想象,運用推理來解決。
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持之以恒,長常抓不懈,使學生養(yǎng)成求異、求新的習慣。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就隨之得以培養(yǎng)了。
收稿日期:2009-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