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揚
在云南大山深處有一位獨行者,每次,她瘦小的身軀都要背著幾十斤重的郵包,身系繩索冒險溜索過江,再走上近百公里的山路為村民送信,甚至懷孕九個月了還在送郵的路上。十年來,在這條艱險的郵路上,她溜索過江800余次、徒步20余萬公里為民傳情,她就是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云嶺鄉(xiāng)郵政所的郵遞員尼瑪拉木。
在德欽縣,由于道路艱險,郵路成為艱辛的代名詞。常年奔波在雪山峽谷中的郵遞員,很多年紀輕輕就積勞成疾身體“散架”了,有的甚至犧牲在郵路上。1999年,經(jīng)過嚴格選拔,初中畢業(yè)的尼瑪拉木在眾多的報考人員中脫穎而出,正式成為云嶺鄉(xiāng)的郵遞員。
云嶺鄉(xiāng)面積960平方公里,居民5 400多人,下轄紅坡、查里桶、果念、西當、斯農(nóng)5個村委會,分散于東、南、西、北4個方向。尼瑪拉木不但要把每天運來的報刊、信件等送到各個村委會,還要在沿途分發(fā)給群眾。每次,她都得先用兩天時間送完瀾滄江下游10公里處的查里桶村和東側山壁7公里處的紅坡村,第三天開始走西路和北路,踏上果念、西當、斯農(nóng)3個村單程為41.5公里的郵路,平均5天半走完一個來回。自1999年擔任云嶺鄉(xiāng)郵遞員以來,這位如今33歲、身高只有1.56米的藏家女已經(jīng)在雪山峽谷間奔走了整整10個年頭,行程超過了20萬公里,把她格桑梅朵般絢爛的青春年華融進了綠色郵路。
尼瑪拉木從穿上制服的第一天起就忠于職守、兢兢業(yè)業(yè)。她所走的郵路在白馬雪山和梅里雪山峽谷地帶,這里氣候多變,“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由于氣候反差大,她要在一天之內(nèi)數(shù)次感受零度以下的嚴寒和30多度的酷熱,常常是汗流浹背地爬上4 000米高的雪山,汗還沒有干,又得忍受濕漉漉的刺骨冰冷。盡管自然條件惡劣,多年來,因為怕郵件送晚了,她總是天不亮就起床,早早上路,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大雪紛飛,從來不曾耽擱。
2003年7月的一個晚上,尼瑪拉木冒著大雨,闖過一道道泥石流從北線剛回到所里,所長桑稱交給她一份特快專遞,告訴她說:“像這樣的信件時間要求很緊,拖延會誤了別人的大事,要抓緊送。”尼瑪拉木剛從北線回來,又要往北線去,外面伸手不見五指,大雨如注,需要步行5個小時的懸崖山路。她剛要出門就被所長攔住了:“不能走,我已經(jīng)考慮過了,你一個人去,遇到險情怎么辦?即使我們兩人一起去送,也排除不了危險。與其冒險完成任務,不如選個好時機,回家休息一夜,明天一早去送,出了問題我扛著。”尼瑪拉木回到家里,整夜睡不踏實,早上5點不到就起身出發(fā)了。步行5個小時把信件交給村民此里農(nóng)布時,汗水和雨水浸透了她全身。此里農(nóng)布打開一看,是朋友幫助聯(lián)系了工作,時間要求緊,再晚一點收到信件就來不及了。他們一家人望著尼瑪拉木雨中遠去的背影,感動得連連為她默念平安!
尼瑪拉木服務的村寨在洶涌的瀾滄江兩岸,有一條郵路必須跨江到對岸。由于當?shù)貤l件有限,過江只能利用一條簡易的銹跡斑斑的溜索,她16歲的弟弟就是在過溜索時掉進瀾滄江里喪命的。尼瑪拉木每次送信到對岸,都必須溜索跨過波濤滾滾的瀾滄江。在那命懸一線的細細溜索上,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各種意外,尤其是雨天溜索太滑剎不住車,她時常會撞在對岸的擋墻上,半天爬不起來??墒菫榱肃l(xiāng)親們能及時收到信件和報刊,她一次又一次地冒著生命危險,通過溜索過江送信。10年來,尼瑪拉木至少在這條溜索上來回走過800余次。不僅如此,在人煙稀少、自然條件惡劣的香格里拉,山上的落石、腳下的懸崖、林中的野獸都對她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最難以忍受的是孤獨,在荒涼的山野間走上半天都難得碰上人,只有她的身影陪伴著她,尼瑪拉木就哼山歌給自己壯膽、排遣寂寞。
在經(jīng)常攀爬的那條最寬處只有兩尺、窄處需要側身而過的懸崖小路上,尼瑪拉木常會遇到飛石襲擊,許多次她都機敏地躲過了,而2002年冬天的那一次她沒有躲過。一群山羊蹬落下的碎石借著山勢,直奔懸崖小路上的尼瑪拉木而來。尼瑪拉木身背沉重的郵包,稍微跑慢了一步,一塊茶杯大的巖石砸在她的右腳背上,頓時鮮血直流,襪子也陷進了肉里。鉆心的疼痛使她本能地跌坐在地上,雙手捏住整個腳掌,眼淚止不住地流了出來。沒有藥,也沒有包扎的繃帶,她抓了一把細土撒在傷口上,止住了血。“返回吧,前面的路還長?!边@個念頭在腦海里一閃而過,又一種想法強烈地撞擊著她的心靈:“老鄉(xiāng)們還盼著我送去山外的信息呢,沒有完成任務就返回,我還算是一名合格的郵遞員嗎?”想到這里,她奮力起身,一瘸一拐地繼續(xù)向前走去!
每年七、八月,學生的錄取通知書最多,也是尼瑪拉木最謹慎、最辛苦的時節(jié)。近些的村子,她隨到隨送,遠點的就盡量加快腳步,在最短的時間里送達。村民們都說:“尼瑪拉木干了這么多年,從來沒有誤過我們的事,大家都感激她!”一次,為了到羊咱村民小組魯追家送一份入學通知書,她連闖3道泥石流,整條褲子都浸滿了泥漿。當魯追從尼瑪拉木凍僵的手里接過無半點污損的信件時,不住地責怪自己讓姑娘受了苦。他逢人便講:“萬一姑娘在途中出點什么危險,我們一家人怎么過意得去???”尼瑪拉木遇到的最艱難的一份高考錄取通知書的投遞花了她6天時間,她不斷穿梭于鄉(xiāng)鎮(zhèn)和村子之間,最后在一個高山牧場才找到了這名正在放羊的考生??粗忌鸂N爛的笑容,尼瑪拉木說:“雖然我最怕投高考錄取通知書,但是又希望有更多人能考取。他們能上學,家鄉(xiāng)就有希望了。”
在藏區(qū),由于許多藏民名字的發(fā)音都相同,翻譯成漢語后就有許多重名的人,給信件投遞帶來了很大麻煩。但尼瑪拉木每次都不厭其煩地挨家挨戶去問,把一封封“死信”救活。一次,到查里桶村為一個叫達瓦的村民送信,到了那里才知道該村有20多個叫達瓦的人,她只能逐門逐戶地問,從村里找到地頭,再找到放牧的草地,幾番周折終于找到了收信人。
尼瑪拉木對待人民群眾滿腔熱忱、無私奉獻。身背30多斤重的郵包一趟趟往返于雪山峽谷間,還要面對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困難和危險,這對于健壯的男子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身材瘦小單薄的尼瑪拉木卻堅持至今,并且把為鄉(xiāng)親們多做事看做是自己的職責,竭力為他們提供方便。藏族的村子都在山坡山頭上,交通只能靠兩只腳,又不通電話,也沒有手機信號,人們生活必需品很缺乏,尼瑪拉木的郵包就成為了藏民們的小藥箱、針線包、小雜貨鋪。有時候幫鄉(xiāng)親們帶的東西多了,郵包就從一個變成了三四個,重量也增加了二三十斤。
尼瑪拉木是女兒、妻子、母親,但她把事業(yè)看得比這一切都重要。2001年5月,離產(chǎn)期只有一個月時,她仍然奔走在郵路上。桑稱所長勸她休息,她總是說:“再跑兩趟吧,我們農(nóng)村婦女臨產(chǎn)前還在地里勞動呢!”所長只有強行“沒收”了她的郵包,自己去跑郵路,她才肯歇下來??墒钱a(chǎn)后才20天,她就把孩子托付給母親照料,自己又走上了郵路。
每五天一班的投遞工作使尼瑪拉木經(jīng)常走在郵路上,不能顧家,不能盡到做母親、妻子、女兒的責任。家里人勸她別干了,可她說:“把郵件送到村村寨寨,看到鄉(xiāng)親們像撿到金子一樣高興的笑容,我很開心,我受的所有的苦、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
有人問她:“在你的心目中,生命與信件哪個更重要?”尼瑪拉木說:“這個問題我的確不好回答,生命是重要的,但是當信件一旦背到了我的肩上,不也就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嗎?”“那你就不為自己、為家人想想嗎?”“人家把信交給我來送,其實就已經(jīng)把心交給我了。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我都要把信件送到收信人手中,因為我捧著的是一顆顆滾燙的心?。 ?/p>
“全鄉(xiāng)每一位父老鄉(xiāng)親都是我的服務對象,看到他們打開報刊和信件時開心的模樣,我覺得自己從事的工作無比光榮!”尼瑪拉木自豪地說。一條山間郵路,尼瑪拉木把它走成了維系德欽縣云嶺鄉(xiāng)5 400多藏族百姓的“心路”。
也正因為如此,尼瑪拉木的名字和感人事跡在華夏大地上被人們廣為傳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面對面》《半邊天》等欄目對她的先進事跡進行了報道,《人民日報》還刊發(fā)了《尼瑪拉木讓我們肅然起敬》的評論員文章,號召全國人民向她學習。2005年,尼瑪拉木先后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和“迪慶州勞動模范”稱號;2005年6月,國家郵政局授予她“全國郵政優(yōu)秀投遞模范”榮譽稱號;2006年9月,她榮獲“云南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在榮譽和稱贊面前,尼瑪拉木并不自滿,她說:“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舉手之勞,鄉(xiāng)親們卻真誠地感激我!”現(xiàn)在,尼瑪拉木仍然是背著郵包穿梭于崇山峻嶺間、羊腸小道上的“雪嶺鴻雁”,仍然是那個為村民送去一針一線的“綠衣使者”。以后的郵路還艱辛而漫長,肩上郵包承載的責任絲毫未減,她說:“為藏民服務,他們滿意,我就開心。”為了這個目的,她將繼續(xù)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堅守質樸而崇高的宗旨,用她弱小的身軀和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服務社會的踏實腳印在這條雪山峽谷間的郵路上兢兢業(yè)業(yè)地走下去,把人民郵政為人民的真情厚誼送到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