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區(qū)南蔡村鎮(zhèn)北蔡村中學
一、加強信息化建設,促進教師轉變課改理念
我們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課堂教學的突破口,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進而促進教學觀念的轉變,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大面積提升教學質量。我們邀請武清區(qū)電教中心的教師對全校教師進行了“菜單式”計算機應用技能培訓。通過為期10周的培訓,教師都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都能獨立制作課件。我們及時幫教師解決做課件難的問題,利用教研時間組織教師共同制作課件并做到資源共享。同時開展優(yōu)秀整合課評選、優(yōu)秀課件展示與評選活動。隨著課改的推進,原有的電教車已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2006年,我校投資20余萬元購買了18臺筆記本電腦和數碼投影儀,2008年又投資10萬元建起了教師電子備課室,并與天津一中網校建立友情鏈接,搭建了教師與名師交流的平臺,把名校名師的課堂搬到了農村。
二、搭建周末研修平臺,提升校本教研水平
為了給教師“充電”,2007年我校推出了一項新制度——周末研修制度,逢雙周周六上午全體教師集體研修。為了用好這個平臺,我們創(chuàng)新了三條途經:一是在相互觀摩中深化反思。研修中我們開展“同課異構”、“課例剖析”活動,開展教學技能大賽,組織各種教學觀摩。二是在共同交流中實現互助。研修中,我們注意給教師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開展集體備課、課改沙龍、說課大賽、研修博客、網上論壇等活動。隨著教師能力的提高,我校又適時地組織跨學科教研、校際交流、鄉(xiāng)鎮(zhèn)之間聯(lián)合教研,使教師在相互交流中吸收營養(yǎng),在思維碰撞中提升能力。三是在專業(yè)引領中提升水平。我校先后邀請了多名教育教學專家來校進行專題講座,進入課堂為我們的課改把關定向。為了不斷開闊視野,我們與北京市、河北省及本市多所名校建立了聯(lián)誼校,定期互派教師交流學訪。
三、實施板塊式教學,催生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板塊式”教學模式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大板塊,在每個板塊中,又形成幾個相互聯(lián)系、逐步推進的知識與能力的訓練板塊。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按照學生認知規(guī)律指導學習過程?!罢n前板塊”是學生課前自主預習和收集資科。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設置預習指導表,引導學生自主掌握基礎知識,學會搜集資料,學會質疑?!罢n中板塊”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誦讀感知,整體把握;探究發(fā)現,互動質疑;品讀賞析,挖掘亮點:拓展延伸,回歸系統(tǒng)。這五個環(huán)節(jié)既相互獨立,又層層推進,構成了一個立體的教學結構,有利于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形成?!罢n后板塊”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總結歸納,反思升華;二是教師進行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