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酒吧里,我見過一個白天在咨詢公司當分析員,晚上十點以后來當鼓手的小伙子。那天因為公司加班遲到了二十分鐘,他向眾人鄭重道歉,并向代替他上場的樂隊同事擁抱致意。試想一下,當你還陷在咨詢公司一場冗長的會議中時,五公里外的演出場地正在焦急地等待著你。這是怎樣的一種被需要的成就感?不久前,一位公司金領向我訴說了她的焦慮:工作雖然穩(wěn)定,但上升無望;眼看到了四十,改變又缺乏勇氣;想開發(fā)點什么別的興趣吧,絞盡腦汁還真想不起來。我建議她去學拉丁舞,或者彈古琴。我認識的另外一位和她一樣的成功女性,不僅通過學彈古琴解決了自己的困擾,或者說,用學彈古琴的時間替代了煩惱的時間,還在古琴教室里結識了一位男朋友。更好一點的方式是去學高爾夫,說不定能認識一群有助于突破事業(yè)瓶頸的職場貴人,但這項事業(yè)的缺點在于需要占用白天的時間。
最迫切需要第二職業(yè)的有這樣幾種人:一是事業(yè)進入平穩(wěn)期、工作缺乏新鮮感的資深職場人:二是個人價值體現不僅僅寄托在一個工種上的志向多元化的“花心”的人;三是身居高位、卻又不在決策者崗位的富貴閑人。我認識一個走向歧途的第三種人。在升為副總經理后,身心因為突然閑下來而感到無所寄托。她開始不自覺地與男下屬發(fā)展暖昧關系,這個危險的方向最終導致她離開了公司。
第二職業(yè)不僅僅能成為向公司同事倨傲的資本,還能在事業(yè)遇挫時充當心理按摩椅。我周圍朋友中最多的第二職業(yè)選擇是心理咨詢師。他們在工作不順時的口頭禪是:大不了我去某某咨詢所擺張桌子開門診去唄。毫無疑問,這是個健康而積極的發(fā)泄渠道,肯定比那些工作不順時花錢去找他做咨詢的人更積極。
既然是第二職業(yè),就要花時間和功夫往專業(yè)人士方向發(fā)展,而不是僅僅滿足于玩一票。比如練瑜珈,就要做到能競聘瑜珈教練;打高爾夫,至少能參加業(yè)余比賽;熱愛拍DV,至少能做出一部在網上發(fā)行的影片,沒準還能在國外影展獲獎。只有這樣才能稱其為事業(yè)。而不是興趣。深切需要第二職業(yè)的人往往精力能力都超乎常人,不修成專業(yè)水平,無法為他們帶來持續(xù)的動力。話也說回來,只有鉆得深透,才能榨取他們生活中的全部剩余時間以至再也沒有多余的一秒鐘抱怨生活沒有方向。
對于那些擔憂員工發(fā)展第二職業(yè)而影響本職工作的老板,我想用這樣一個事例來說明他們的擔憂是多么沒有意義。一天早晨九點,我在寫字樓擁擠的電梯里聽見一個白領在電話里賣話劇票,他對著電話重復了一下快遞地址,是另一個寫字樓。不難推測,買家是另一個公司白領。根據我在網上購票的經驗,他一定是囤積了不少熱門戲劇低價票的黃牛賣家,因為我也在上班時間光顧過這樣的小店。所以,如果老板需要擔擾他們開網店而占用工作時間,同樣也需要擔擾員工會不會在工作時間逛網店。在網絡時代。這就像決心要禁止員工發(fā)拉圾郵件一樣不僅徒勞無功,還會被時代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