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蓉
50多位奧運冠軍紛紛加入,還吸引了央視名嘴和影視紅星,在北京,活躍著一支冠軍高爾夫球隊。奧運冠軍們初握球桿時,一個個幾乎都成了“鏟草機”,不過,冠軍畢竟是冠軍,現(xiàn)在的他們,打起高爾夫球,也都有了專業(yè)選手的范兒……
一次偶然不謀而合
都市名人俱樂部室內(nèi)練習場的6個打位今天又滿員了,墻角一隅的高爾夫球模擬器前,兩位奧運冠軍邢傲偉和黃旭正專心打著球,隨著兩人面前電子屏幕顯示的模擬球場的推進,兩人邊打邊討論著。
“我覺得這兩桿兒能上果嶺?!?/p>
“我想想,嗯,兩桿,有點難?!薄蜿狀I隊,也是發(fā)起人的張茜一旁笑著說:“他們倆打起高爾夫球來,這認真勁啊,跟當年練體操時—個樣?!?/p>
張茜是北京高夫萊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讜起這支冠軍高爾夫球隊的組建,張茜把它稱作是“一次偶然的不謀而合”。
那是在2006年,由張茜的公司牽頭,華堂高爾夫俱樂部負責提供場地,請奧運冠軍們前往球場體驗一下打高爾夫的樂趣。這些素日窩在訓練場、力量房里訓練的運動員,大多數(shù)都沒有摸過高爾夫,不想在一番小試身手之后,大家竟沒能逃脫“綠色鴉片”的誘惑,瘋狂地愛上了這項運動。
有人當場提議干脆組建一支高爾夫球隊得了,這個提議馬上得到了大家的擁護,恰好一直從事高爾夫球產(chǎn)業(yè)的張茜也心有此意,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定下了這個事兒。一個月后,在張茜的熱情張羅下,這支冠軍高爾夫球隊正式開始“招兵買馬”。人丁興旺冠軍薈萃
邢傲偉、黃旭、戴菲菲、高敏、馬艷紅、楊影……越來越多的奧運冠軍加入進來,影視紅星王寶強也來了,央視解說孫正平也來了,球隊家族人丁日漸興旺,95%的人都是歷屆奧運冠軍,最后發(fā)展到了50多人,邢傲偉也被推選為隊長。
一向做事細心又樂于助人的邢傲偉成了隊里最忙的—個人,召集隊員參加訓練,通知大家參加活動,這些事兒都就由他來張羅。
自2000年奪得悉尼奧運會體操男團冠軍退役后,邢傲偉當上了國家少年體操隊的教練,盡管說操勞了這么多年,但他對冠軍高爾夫球隊的事仍然盡職盡心,樂此不疲。平時大家各忙各的,很少有機會聚聚,邢傲偉覺得,球隊的組建正好給大家找了—個見面的借口:“球隊簡直就成了一個家,大家誰有事就找組織?!?/p>
北京的一些球場,也主動為奧運冠軍們提供免費的場地,經(jīng)常請大家去打球,由于很多隊員沒有掌握打高爾夫球的基本技能,初上球道時一個個成了名符其實的“鏟草機”——往往是揮桿過后,草皮遍體鱗傷,心疼得球場老板暗自叫苦。
別人雖然沒說什么,冠軍們還是覺得過意不去。大家一商量,還是決定先把基本動作練好了再上場。不再讓別人為難。
2007年8月,位于東長安街君悅酒店西側(cè)的北京都市名人高爾夫俱樂部開業(yè),得知有這么一支冠軍球隊后,俱樂部負責人表示,愿意免費提供室內(nèi)訓練館作為冠軍們的訓練基地。
悟性上佳進步飛快
雖說在各自的體育項目上這些冠軍們都是N0.1,但是對于高爾夫球,他們都還是入門階段,于是高夫萊德公司高爾夫教學主任季楠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了教練這一職。
有著11年高爾夫球齡的季楠,曾獲得過圣安德魯斯國際高爾夫場地管理職業(yè)認證,他對這群特殊學生的高球啟蒙和教學,有著獨到的方法:“對冠軍們的高球培訓跟其他學員的培訓是不同的,冠軍們學習高爾夫,大都是想以運動的方式繼續(xù)自己的體育生命。所以我們會用培養(yǎng)職業(yè)運動員的方式去訓練他們。這個培訓的工作量自然要比普通學員的培訓大很多,畢竟他們都是精英。這些冠軍們大都忙于其他事務,訓練時間不會那么固定,所以每次來訓練都是由他們自己來預約時間,我們給他們提供一對一的技術指導?!?/p>
在專業(yè)教練的指導下,很多隊員球技長進很快,然而張茜并不愿表功:“這些奧運冠軍們本身都是運動員出身,領悟力很好,而且大都還沿襲著在國家隊專業(yè)訓練的習慣,能認真聽取教練的意見,耐心分析球沒打好的原因,所以他們的進步特別快。”
隊員中打球水平最好的要數(shù)邢傲偉、黃旭、夏渲澤和馬燕紅。去年,邢傲偉打完18洞的最好成績是110桿,這個較真兒的小伙子對成績顯然不滿意了:“2009年,我爭取打到100桿內(nèi),為了這個目標,拼了!”
2006年第一次下場,邢傲偉拿到球桿后就興奮得不肯放手,直到打得手都被球桿磨破了,才停下來,誰知他找了塊創(chuàng)可貼把手包上,繼續(xù)又去打球了。還有一次是在嘉偉球場,球場老總給邢傲偉一支球桿,大概是體操運動員臂力較大的原因,他的第一擊就把桿給打斷了,弄得在場的人很馗尬,還連稱他太有勁了。
現(xiàn)在,邢傲偉學得很認真也很癡心,如果國家少年隊不訓練,他幾乎都泡在都市名人室內(nèi)練習場里,教練指導完后就一個在打位上琢磨自己的動作,這一點倒很像當年練體操的勁頭。
發(fā)揮影響回報社會
隨著大家球技的不斷提高,冠軍們開始渴望來場真格的比賽。2008年,球王尼克勞斯訪華,張茜和華彬高爾夫球場特意安排了一場邀請賽,與中國的奧運冠軍切磋高球,老球王和冠軍們都在球場上盡興而回。
年底的“賀龍杯”高爾夫名人邀請賽,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楊凌、楊陽、李玲蔚、黃旭,仲滿,肖欣,馬艷紅也在球場大顯身手,成績都還不錯,這讓參賽的很多老將軍佩服不已。
張茜一直覺得,這支冠軍高爾夫球隊不同于娛樂圈的明星高爾夫球隊,“奧運冠軍們給人們帶來的是精神上永無止境的拼搏和激勵,他們創(chuàng)造了國家的榮譽,理應得到社會的愛護和尊重。讓他們凝聚起來,形成影口向力,去回報社會,球隊就有了價值。”
于是,冠軍高爾夫球隊有了一個遠大的目標?!拔覀兊哪繕司褪且眠@種冠軍的綜合影響力,把中國優(yōu)秀的體育精神傳播到國際上去?!睆堒绫硎荆骸艾F(xiàn)在,高爾夫已不止是一個體育比賽,而是一項體育產(chǎn)業(yè),我們通過高爾夫這種運動來倡導更多的企業(yè)家、社會財富人士,都來關注社會的弱勢群體,以此回報社會。從這方面出發(fā),我們的球隊就充滿了責任感和使命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