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綱
記得我十二三歲時,父親在離家?guī)坠镞h的縣城信用社工作。那時,我是寨子里的娃娃頭,每天大人們一出工,一大群小伙伴就會扛著板凳到我家院壩來“開會”,一起玩“躲貓貓”的游戲,非常開心。但是,當父親回到家里時,我就只能待在家中,他會守在桌邊監(jiān)視我做作業(yè)。那時,我真巴不得父親永遠不要回家來,讓我整天開開心心,自由自在地玩下去。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參加了信用社工作。那時,父親還沒退休,對我管理非常嚴格,他時常會在我耳邊嘮叨,要努力工作、堅持原則,不屬于自己的錢絕不要去動歪腦筋什么的。有時,父親還會突然查起我管的賬款來,看我是否出了差錯,是否挪用了公款,直到一點錯都沒有時,他才會滿意地點點頭。后來,我當信貸員時,父親對我要求更嚴了,動不動就告誡我,一定要堅持貸款管理制度,對待借貸戶絕不準“吃,拿,卡、要”,否則就會喪失原則,最終造成信貸資金回收困難。父親的教誨,我是時刻牢記心頭,一直鞭策著我走穩(wěn)人生的每一步。
幾年前,單位組織寫信合志,我們在搜集資料中,竟發(fā)現(xiàn)父親和他所負責的城關信用社曾多次受到縣,地,省銀行和縣委,縣政府的表彰。聽很多老領導講,父親對工作非常負責,那時,人手不夠,他就身兼多職,主任,會計、出納、信貸等,一千就是幾十年,直到退休。早些年,由于信用社職工的待遇較低,人員較少,很多信用社都是一人包攬全社所有業(yè)務,制度不健全,監(jiān)督跟不上,因此,很多人就因犯經(jīng)濟錯誤干不到退休。父親能自我約束,幾十年來始終做到賬目清清楚楚,的確也是件不容易的事。那時,父親每天早上七點就要開門上班,到了晚上七八點鐘,為了安全,他關上門又開啟當街窗戶,吧嗒吧嗒地吸著葉子煙為窗外的顧客辦理業(yè)務。就沖著這種敬業(yè)精神,當時,縣農(nóng)行的領導就經(jīng)常號召職工向父親學習。
父親退休后,回到老家?guī)椭依锔赊r(nóng)活。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他總是自己動手做。父親雖有退休金,但他一生卻非常勤儉。在我記事以來只看到父親穿過一雙皮鞋,那還是我特地買給他的。至于衣褲,他一穿就是十多年。一塊老式手表,他戴了三十多年,一直陪伴他到生命的最后。父親從不下館子,哪怕是去吃碗面條也舍不得。據(jù)說父親一輩子都沒有出過省,最遠的僅去過安順,那還是參加表彰會時才去的。父親病再重,也舍不得去醫(yī)院住院治療,他總說現(xiàn)在醫(yī)藥費貴得很,盡量少給單位增加負擔吧。有時,我看他實在難受,就由不得他,強行把他送到醫(yī)院治療,但病情稍好點他就出院了。
父親一生工作負責,艱苦樸素,不僅愛單位也愛家庭,其忠厚的做人品質(zhì),的確為我樹起了榜樣,叫我永生難忘!
(作者單位:貴州省修文縣信用聯(lián)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