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殿選
目前,在美國參眾兩院535位議員中,明確貼有“反華”、“親華”標簽的議員幾乎沒有一個但是通過他們的提案、聯(lián)署以及日常活動,依然可以看出他們在中國問題上的傾向。就今年以來新一屆國會通過的30多件涉及中國的提案而言,大約有40%的提案明顯不利于中國,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的基本觀點。這當然不能斷言四成以上的議員對中國不夠友好,國會提案運作變數(shù)極大,議員們的投票意愿也取決于許多因素,例如國家利益、價值判斷、院外游說等。
涉華提案遠高于其他國家
2月24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向參眾兩院議員發(fā)表演說。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自美國第111屆國會就職4個月以來,通過的涉及中國問題的提案已經(jīng)超過30件,其中半數(shù)以上涉及貿(mào)易和商業(yè)政策,涉及美國2009年再投資和恢復法案約占1/3,另有一些涉及臺灣、西藏以及軍事等問題。例如1月底及2月初,美國參眾兩院分別通過的刺激經(jīng)濟方案中的“購買美國貨”(BuyAmerican)條款,該條款規(guī)定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所使用的任何制服和紡織品必須是真正的“美國制造”。與此同時,美國國會山莊游客中心禁止售賣“中國制造”的紀念品。誰都知道,美國70%的日用品來自中國。
如果說這些涉及貿(mào)易、商業(yè)的法案已經(jīng)令中國感到不快的話,那么一些涉及西藏、臺灣等事關國家主權的決議案自然會更令中國惱火。例如3月11日,美國眾議院以壓倒多數(shù)通過一項西藏決議案,呼吁中國立刻停止對藏人的嚴厲政策,恢復與達賴喇嘛的對話。這項議案受到了美國會眾多議員的支持,投贊成票的高達422人,在參與投票的議員中只有1人投反對票。
與參議院相較,美國眾議院關注中國的聲音更強大。首先是,被稱為國會中的“鐵娘子”的佩洛西(Nancy Pelosi)連任眾議院議長,而她無論在政治、經(jīng)濟還是人權問題上,都曾毫不留情地批評中國。佩洛西是一個典型的引領政策“標志性”性人物。3月11日,她就西藏問題發(fā)表談話時表示:“國會一直強力支持西藏,我們希望美國在拉薩設立領事館,可以親眼看到那里的情況?!?/p>
除佩洛西之外,外事委員會主席霍華德·伯曼的言行也是舉足輕重。他從1982年起就開始擔任國會眾議員至今,在眾議員中的資歷排名第二。來自加州第28選區(qū)(涵蓋好萊塢)的霍華德·伯曼對音像制品等知識產(chǎn)權問題極為關注,而中國則被認為是“侵權”大國。
在國會中,熱衷于包括臺灣、西藏在內(nèi)的中國事務的議員不少。例如第111屆國會新會期,眾院“臺灣連線”就有134位成員,其中“臺灣連線”共同主席、外交委員會委員柏克利,外委會共和黨首席議員羅斯雷提南,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法里歐馬維嘉以及華裔議員吳振偉等,都是《與臺灣關系法》的堅定支持者,然而他們同時又都是資深議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會于2005年6月成立的對中國較為友好的“美中工作小組”不過20多位成員。
眾議院國際關系委員會主席、來自新澤西州的克里斯托弗·史密斯也是一個不能不注意的人物,他對中國人權極其關心,在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訪華期間,曾批評她迎合北京、無視中國的“人權劣跡”。女議員伊利安娜·羅斯·萊赫蒂寧是另一個鷹派人物,她是有關西藏問題提案的推手之一。她多次表示,美國“與達賴喇嘛并肩站在一起”。除以上重量級議員之外,也有一些議員新面孔熱衷干預中美經(jīng)貿(mào)關系。
幾個不容忽視的委員會
美國國會內(nèi)部實行委員會和小組制度,參眾兩院中的委員會及小組數(shù)以百計。而在國會的立法程序里,委員會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歷屆國會需要審議的法案眾多繁雜,參議院和眾議院把其不同性質(zhì)的工作分成總共約250個委員會和委員會下的小組處理。任何新議案在送交參眾兩院表決前必須經(jīng)過相關委員會的審議。
委員會擔當著議案審查的關鍵角色,當委員會不贊成一項議案時,這項議案就會被束之高閣。而作為中國外交主題的一部分,美國國會中的一些委員會絕不可忽視。理論上說,國會中的每一個委員會,都可以對外交發(fā)表意見,都可能提出涉及中國的議案,但是經(jīng)常觸及中國問題的,無外乎是以下幾個。
中國經(jīng)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該委員會成立于2000年,是對國會負責的法定、永久性的國會對華外交咨詢機構。今年年初,該委員會舉行聽證會,來自中美兩國的9位專家、學者作為證人,就中美關系與國會議員及聽證會主持人展開激烈辯論,被認為是為新一屆國會制定對華政策拉開大幕。該委員會曾發(fā)表報告稱,中國的遠程網(wǎng)絡戰(zhàn)能力可以“隨時對世界上任何地點發(fā)動網(wǎng)絡攻擊”。
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該委員會負責評估與外交政策相關的立法建議,包括對外援助法、技術管制法,地區(qū)自由貿(mào)易協(xié)定等。
眾議院人權委員會。該委員會的兩位共同主席分別由民主黨議員詹姆斯·麥戈文和共和黨議員弗蘭克·沃爾夫擔任。麥戈文不久前曾說:“中國當局漠視人權的行為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這也是美國新一屆政府所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眾議院行政委員會。該委員會主要負責處理眾院行政事務,最近卻因一道行政命令出足風頭。委員會主席布雷迪日前下令禁止國會游客中心銷售中國制造的塑料自由女神像以及其他紀念品。
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該委員會直接負責對美國所簽署的國際貿(mào)易協(xié)定進行審議,委員會主席麥克斯·鮑卡斯一貫對發(fā)展中美經(jīng)貿(mào)持積極態(tài)度,亦曾多次訪問中國。不過,對美國政客也不能抱過多幻想,他首先考慮的還是美國利益。奧巴馬上臺不久,麥克斯·鮑卡斯即聲稱,如果中國政府不采取措施削減對美貿(mào)易順差,美國將采取上調(diào)中國產(chǎn)品進口關稅、減少對華進口等措施予以報復。
中國須更多地關注美國會
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華府許多涉及中國的議題均是先在國會發(fā)酵,無論是“中國威脅論”還是中國的人權狀況,無論是人民幣匯率問題還是貿(mào)易順差,都被美國國會翻來覆去地渲染,許多議案也由此派生。
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中國希望在中美關系問題上保持主動,就不能僅把目光集中在白宮以及國務院,還要更多地將外交力度向國會山方面傾斜。不僅要取得那些傳統(tǒng)對華友好派議員的支持,也要注意那些重量級議員的動向,并盡可能與他們保持良好的溝通,更要積極謀求同眾議院改善關系,因為眾議院比參議院更有可能在中美經(jīng)貿(mào)關系中制造障礙。
“鐵娘子”佩洛西連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無論在政治、經(jīng)濟還是人權問題上,她都曾毫不留情地批評中國。
與美國國會的交往方式其實很多,除傳統(tǒng)的“走出去,請進來”之外,也不妨利用民間力量強化與美國國會的聯(lián)系。甚至可以聘請華府的公關公司(或叫游說公司),就某些議題進行院外游說。臺灣在這方面就很下功夫。從李登輝時代就開始雇用華盛頓著名的卡西迪公關公司為臺灣游說。及至陳水扁時代,向美國司法部登記為臺灣游說的公關公司及代理人已達23個每年花費超過200萬美元。
在李登輝與陳水扁執(zhí)政的10多年間,為影響美國政府和國會的對華政策,臺灣方面通過公關公司影響國會的著力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宣揚其以美國為楷模的島內(nèi)“民主制度”,二是宣傳兩岸不能統(tǒng)一的障礙在“中共不實行民主”。為與國會議員拉關系,臺灣方面也費盡心思,例如由公關公司出面邀請國會議員及助理到臺灣從事“一切費用全包”的旅行訪問等。
中國近年來也開始“入鄉(xiāng)隨俗”,在美國雇傭了多家公關公司,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兩家,一是瓊斯日(Jones Day),一是巴頓·博格斯(Patton Boggs)。前者主要為中國關切的臺灣、西藏、宗教自由和經(jīng)貿(mào)匯率問題代為聯(lián)絡行政部門及國會。后者以國會游說為主,據(jù)說在化解“中國威脅論”方面頗有成效。
編輯 蕭方 美編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