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少宸
經(jīng)歷了五千年歲月的東方古國,飽經(jīng)滄桑,曾幾度在風雨中飄搖,又幾度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時光可以淡化歷史,卻不能磨滅歷史,我們不能忘記千古遺訓、春秋警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偷莱隽宋迩甑挠朴茪q月中炎黃子孫那有教養(yǎng)的謙謙君子風度。
追憶豪放的李白:宴上飲樂,豪壯酣暢之情四溢,發(fā)出痛飲三百杯的豪情,飲至半酣,吟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千古名句。功利之心早已淡釋,唯有豁達之情尚存于心。
追憶悲天憫人的杜甫:獨居茅屋之中,仰天長嘆,回顧自己潦倒的一生,蜷起那單薄瘦弱之軀,發(fā)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慨嘆。雖自身潦倒,滿心惆悵,但依舊心懷天下。
追憶豁達的蘇軾:沙洲之上,仰望殘月,已是夜深人靜,卻獨自徘徊;冷寒之中,卷起衣袖,道出“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寂寞落魄之時,仍不愿攀高結(jié)貴,隨同濁流。
追憶滿腔愁情的李清照:暮秋之中,飲酒御寒,卻覺酒薄愁濃。天冷,心更冷,梧桐葉下滴滴水聲,卷起無邊愁,坐視窗外滿地落花殘菊,唱出“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千古悲情。那份思鄉(xiāng)憂國之情交織其中,令人感慨萬千。
這些景,這些情,曾讓多少人難以忘懷;這些詩,這些詞,曾讓多少人感動涕零;這些歷史,這些回憶,又曾讓多少人的思想感情在吟誦之中得到升華。
歷史仍在延續(xù),閑庭信步笑對人生,笑對遺訓,無數(shù)有教養(yǎng)之人,在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面前,領悟悠悠歲月,品悟日月光輝。那些流傳至今的千年古訓,那些歷史長河中的風流人物和他們的高貴教養(yǎng),是那么令人敬仰,那么令人向往。
點評
本文有兩點值得借鑒:一是情與理的結(jié)合。文章中閃爍著詩人般的激情,滲透出對中華“教養(yǎng)”的真誠贊頌;全篇引用詩歌,富有文采。二是結(jié)構(gòu)上采用了“一線串珠法”。以對中華“教養(yǎng)”的贊頌為中心,串聯(lián)了李白、杜甫、蘇軾、李清照的事例,且每個事例都以“追憶……”開頭,段落整齊,富有節(jié)奏感。
【指導并置評:康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