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凱
摘要: 本文認為,克服偏見,“偏愛”后進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要多給后進生一點寬容,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
關鍵詞: 后進生輔導偏見閃光點寬容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思維發(fā)展處在一個關鍵的年齡階段,若引導不好,往往就會使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從而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教師有責任使他們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使他們不但具有生活的勇氣、學習的勇氣,而且具有做人的勇氣,使他們朝氣蓬勃、積極向上,超越他人、超越自我。
當然,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的教育。學生后進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本身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和榮譽感,而他們自身身上的缺點、毛病比較多,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而形成的;有的是好勝心強而屢遭失敗,不能取勝,得不到別人的贊許和老師的表揚而形成的;有的則是本身有急切上進的心理但意志薄弱而形成的。凡此種種,教師都要有針對性地仔細分析,找準病癥,區(qū)別對待,因人因事而異,力求通過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幫助他們擇善除惡,從而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正確地辨明是非、美丑、對錯和善惡;努力發(fā)現(xiàn)并抓住他們的閃光點,使其在老師的不斷肯定和表揚中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學習的信心和做人的信心,從而不再產生自卑甚至抵抗的心理,愿意跟老師相處和配合,一起探討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實現(xiàn)自我超越。
一、要克服偏見,“偏愛”后進生
長期以來,由于后進生常常處于孤立、被歧視的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慢慢養(yǎng)成自卑和自暴自棄的心理,不愛學習,不求上進。因此,對于后進生,教師一定要施以關愛,要克服偏見,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把更多的愛傾注在他們身上,“偏愛”他們。就像農民對弱苗那樣,給他們多一點保護,多一點澆灌,使他們和其它幼苗一樣茁壯成長。“偏愛”后進生,不僅能夠更好地強化師生之間的感情,密切師生之間的關系,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有利于教師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而且能使教師更加了解后進生的內心世界,有利于從實際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比如在我剛接手的班級里有這樣一位學生,他一直調皮搗蛋,無心向學,很多老師都說他是“扶不上墻的爛泥”,對他只有批評,沒有表揚。他也知道老師看不起他,自己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應有的尊重,所以更自暴自棄,自稱為“爛泥”,認為自己總比不上別人。我首先深入了解他的情況,常常利用課余時間與他談心,從學習和生活上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他感到我并沒有歧視他,而是把他和其他學生一樣看待,而且對他是“偏愛”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給他多個“優(yōu)先”,即發(fā)言優(yōu)先、質疑優(yōu)先、輔導優(yōu)先、訓練優(yōu)先,對他在學習或紀律上的一點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和表揚,并給他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鼓勵他積極參加班隊活動,號召全班同學與他一起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滿足他的精神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慢慢消除了自暴自棄的心理,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紀律上都有了較大的進步,他也不再認為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別人,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二、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
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利用后進生的優(yōu)點來激勵后進生。后進生并不是生來就是后進的,而是由于他們所特有的年齡特征,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配合不到位的條件下形成的。教師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后進生,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肯定他們的優(yōu)點,使他們感到老師和同學都是信任他們的,從而打消自卑的念頭。
比如,我班就有這樣一個男同學,他的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就只剩下他跟弟弟,長期以來他們都缺乏家庭的督促和教育,這不僅使得他們在平常的學習生活和班級活動中膽小怕事、畏首畏腳,而且顯得非常浮躁、粗心、不求上進。在平常的作業(yè)和測試中,他總是因為全班的最低分被公認為班上的“鴨子”。我看到他那種不求上進的表現(xiàn),心里既惱火又難受,于是便想方設法地開導他,說服他,幫助他,使他能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首先我找他談話,向他表明了我的態(tài)度和希望,使他明白:作為教師,我希望他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并在我的幫助下使學習成績能夠得到不斷的進步和提高。
功夫不負有心人。正是通過那次談話,他的學習積極性慢慢提高了。在一次練習課上,當時我在指導學生轉換句型。講完了例子,我寫了幾個句子在黑板上讓學生試著練習,這時,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傳來了他的聲音:“老師,我可以到黑板上來做嗎?”頓時,全班學生的目光一下子都聚集到他的身上,大家都為他的“請戰(zhàn)”感到驚訝和奇怪,這個從來都不回答問題的人,怎么今天突然要到黑板上做題呢?看著他那充滿期待的目光,我既驚訝又欣慰,高興地點了點頭,說:“當然可以!”于是,他馬上飛快地跑到黑板前,拿著粉筆,迅速地在黑板上寫了起來,做完后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抬著頭,眼睛一動不動地看著我,顯然是很希望能得到我的肯定和表揚。看著他的表情,我是既高興又激動,且不說他做得對與不對,僅是他今天的這種積極的表現(xiàn)也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于是,我讓學生用熱烈的掌聲表揚了他。從此以后,這個曾被公認為“鴨子”的后進生在班上變得主動起來,學習成績也不斷提高。
三、要多給后進生一點寬容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總有犯錯誤的時候,尤其是后進生,犯錯的機會更大。他們對情緒的約束力比較差,感情一沖動就不顧一切,忘卻已經形成的正確認識,從而作出一些錯誤的行為。如何處理他們的錯誤是轉化工作的一個重要契機。如在我班,有這樣一個男生,經常違反紀律,不是打架就是罵人,或者是損壞公物。很多學生都很討厭他,覺得他就像是一只刺猬而不愿接近他。有一次,他把教室門踢壞了,當時在得知情況后,我也很生氣,但我并沒有馬上對他進行訓斥,而是把他叫到陽臺上去,和他進行談話,告訴他損壞公物的做法是錯誤的,我們應當把教室當作自己的家來看待,不能隨便損壞任何一樣東西。他馬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低下頭等待我的懲罰。我想:這是他一時沖動才那樣做的,不能把他當壞孩子處理。于是我作出這樣的處理:犯了錯誤就要改正,認真寫一份檢討書,還要修理好損壞的教室門。聽到這樣的處理,他頓時瞪大了眼睛,非常驚訝地對我說:“你是第一個沒有大聲訓斥我、沒讓我請家長的老師,要是以前的班主任,非把我拉到辦公室里訓斥一頓,然后向我的家長告狀。這次是我錯了,請老師原諒我!以后我一定改正,并把踢壞的教室門修好?!焙茱@然,我的寬容換來了他對我的信任,使他感到老師對他是愛護的。自此,這位學生對自己要求嚴格了,學習有了較大的進步,也更加遵守紀律了。
實踐證明,對于后進生,教師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看待他們,全面地了解和分析他們的優(yōu)點和缺點,全面地了解他們的心理特征,從而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長期精心的呵護和培養(yǎng)。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貴州教育科研(雙月刊).2008年第2期.
[2]素質教育大參考.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