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花
摘要: 本文通過對體育與美育結合的歷史、體育與美育的關系的闡述和分析,提出了在體育教學中開展美育是切實可行的觀點,并對體育教學中如何開展審美教育的途徑進行了探索,試圖為今后體育教學的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體育教學美育可能性途徑
德育、智育、體育都是分別作用于人的一個方面來達到教育的作用,而美育則著眼于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要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重視美育,尤其是體育中的美育,如果能利用美育來增進教學手段,以情動人,寓教于樂,那么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體育中有很多美:隊列整齊的美、步伐一致的美、技術動作美、體育場地規(guī)劃美、器材形象美、節(jié)奏韻律美等。在未來,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將會愈來愈受到重視。
1.體育與美育
1.1美育的涵義
美育即審美教育,是通過對藝術美、自然美與社會生活美的欣賞、鑒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和認識美、愛好美、鑒賞美的能力教育。它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有助于學生追求真理,發(fā)揚善性,增進健康,促進各種素質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1.2體育與美育的結合
在人類的發(fā)展史上,體育與美育一直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在原始社會,人們通過舞蹈來展示自己的力量,以表達對征服自然和獲取獵物的喜悅。在他們看來,力量就是美,健、力、美是三位一體的組合,不可分割。在西方,早在古希臘時期,在每四年一屆的奧林匹克體育大賽上,所有雅典城邦的男性公民都會赤裸身體參加各種比賽。所以當時出現(xiàn)了很多以體育造型為摹仿對象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作品。比如眾所周知的《擲鐵餅者》、《持矛者》、《束發(fā)的運動員》、《擲垢者》、《系鞋帶的運動員》等,都是表現(xiàn)運動中的身體美的杰出雕塑作品。在我國歷史上,體育和美育也常常融合在一起。如西周的樂舞,“教國子以舞”,既可“以均調其氣血”,又可使之委蛇曲折,動容貌,習威儀,教其抑揚進退之節(jié),以消其驕淫矝夸之習,體育、美育已融為一體。
美育所培養(yǎng)的形式有助于運動目標的實現(xiàn)。健美的人必須合乎形式美,如勻稱、均衡等,合乎規(guī)范和標準的運動形式也應是符合形式美的規(guī)律的,如整齊、一致、完整、協(xié)調、和諧、富有節(jié)奏、多樣統(tǒng)一等。如果違背了形式美規(guī)律,這樣的運動方式不但發(fā)揮不出理想水平,反而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身體的健美是體育中美育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美都是以具體的形象來表現(xiàn)的。體育中的美主要是通過人體這個具體形象來表現(xiàn)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為美和丑是相對的,美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的,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人是勞動的產物,人的身體也是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勞動創(chuàng)造美和創(chuàng)造人的身體是統(tǒng)一的。但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和影響,人體的自然美無法充分地發(fā)展和自由地表現(xiàn)出來,科學的體育鍛煉或運動訓練則可以使人體的自然美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體育中的美育是充滿著多種藝術的人體運動,許多體育運動項目有鮮明的藝術內容。例如,藝術體操,優(yōu)美動人的靜態(tài),以及各種動作之間和諧的締造與組合,往往綜合了美術中的造型藝術、音樂中音響藝術、舞蹈中的形體藝術等多種藝術因素。這些因素通過人體運動這種一獨特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給人們以優(yōu)美、清晰、和諧、對稱、驚險的印象,使觀賞者獲得美的感受。
2.體育中的美
2.1體育與美的內在聯(lián)系
2.1.1體育與美有共同的根源
體育與美都起源于人類的生產勞動,所以說體育與美同源?,F(xiàn)代體育是一個包含許多文化現(xiàn)象和復雜功能的實體,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對人類社會生活具有多方面的表現(xiàn)美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審美價值。歸根結底,體育同人類自身的生產活動密切相關,同人類為生存和發(fā)展的實踐需要而自覺地塑造理想的體質結構密切相關。
2.1.2體育的創(chuàng)造按照美的規(guī)律進行展現(xiàn)
原始體育作為人類自身生產的組成部分,雖然與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密不可分,但是一旦形成便體現(xiàn)出相對的獨立性,逐漸與生產勞動分離,作為一種文化形態(tài)而發(fā)展演變。作為客觀存在的美,它有很大的涵蓋面,并通過多樣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經過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構成了一部具有龐大的體系,體現(xiàn)出多種價值的美學。體育美只是這個大家族中的一個分支,是體育領域中以人體的特殊運動為對象,進行創(chuàng)造和審美活動的特殊的美。因此,從總體上說,體育美是美在體育領域內的展現(xiàn)。
2.1.3體育的目的趨向于美
美是體育追求的目標和動力,體育的目的是塑造理想的體質結構,這種理想的體質結構包含著人類超越自身生理極限、開發(fā)潛能、追求自由的崇高目的。當這種目的按照掌握了的規(guī)律去實踐時,這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它是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統(tǒng)一,表現(xiàn)為完美的身體形態(tài),并通過運動的方式來實現(xiàn)。表現(xiàn)在競技體育方面,是以身體對抗的方式使規(guī)律性與目的性相統(tǒng)一,讓美的創(chuàng)造在公平競爭中實現(xiàn);表現(xiàn)在學校體育教育方面,是通過直觀的身體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掌握身體鍛煉的方法和技能,增強身體素質,接受美的陶冶,寓美育于體育之中;表現(xiàn)在群眾體育方面,是以閑暇游戲方式,使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統(tǒng)一,通過鍛煉、運動在自由的情境中實現(xiàn),直到獲得身心俱佳的愉快體驗和自由的生命活動的體驗,寓美感于體育活動中。
2.2體育的美育功能
體育中滲透著大量的美因素。學生在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中可以感受和意識到三方面的美的現(xiàn)象。從身體角度可以意識到身體線條美、勻稱美、姿勢美、健康美、膚色美等,從運動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識到形態(tài)美、躍動美、韻律美、和諧美、敏捷美、柔韌美、力量美等,從行為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識到協(xié)作美、結構美、道德美、忍耐美、熱情美、純樸美、機智美等。更重要的是,運動者在運動中可以在身體和精神上得到滿足和充實,感受到享受美。關于體育中美育的功能研究成果眾多,主要有三大功能:
2.2.1塑造美的形體
美好的形體表現(xiàn)為身體、線條、姿態(tài)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膚色的肌體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氣美,除了體育自然進化外,體育運動是主要的成因。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身體和健美的形體有重要作用。
2.2.2培養(yǎng)美的精神
列寧說:“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體?!泵珴蓶|也說:“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體育運動中的進取、競爭、對抗、承擔負荷、戰(zhàn)勝艱難困苦和經受勝敗考驗等特點,有利于培養(yǎng)人們精神上追求優(yōu)勝、追求祖國榮譽的理想美,勇敢頑強、堅毅果斷、不畏艱難、不怕犧牲、不屈不撓、勝不驕敗不餒的意志美和體驗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的情感美。
2.2.3形成美的技巧
體育中美的技巧包括動作協(xié)調、節(jié)奏明快、反應敏捷等。飛馳旋轉的滑冰運動員、轉翻蹦跳的體操運動員、勇猛角逐的足球運動員、“橫空出世”跳傘運動員等,把各種精湛的運動繪成動人的畫卷,編成美妙的詩篇,供人欣賞。運動員以各式各樣的動態(tài)、優(yōu)美的靜態(tài),各種動作間和諧的編排與組合,并綜合了美術中的造型藝術,通過人體運動這一獨特形式表現(xiàn)出來,給人以優(yōu)美、清晰、和諧、對稱、干練的印象,使人獲得美的享受。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體育中開展審美教育是可能的,也是切實可行的,更是非常緊迫的,我們必須確立在體育教學中結合進行審美教育的觀點。正是從這一觀點出發(fā),世界各國在體育教學和其他體育活動中進行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美育,從不同角度將美育列入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之中。芬蘭明確提出“體育可以為美育提供可能性”;新西蘭提出學校體育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學生能輕快,優(yōu)美地進行運動”;英國關于學校體育的目標中列有“美的理解”的內容;前蘇聯(lián)提出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外表整潔,舉止端莊”,并且強調身體發(fā)展在美學方面的重要性,“從古代人體美的形象開始,就列入了人類美學概念中,不懂得協(xié)調發(fā)展的肌體和健康,就不能理解人的內在美”。隨著改革開放向縱深發(fā)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也將愈來愈顯示出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
3.在體育教學中開展美育的途徑
完美的體形、正確的身體姿勢和美的心靈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我們必須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開展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他們在體育運動中學會發(fā)現(xiàn)美、鑒賞美,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儀態(tài)和氣質。前文探討了在體育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可能性,下面筆者就體育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途徑談談自己的看法。
3.1教師形象的影響
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起決定作用的是體育教師。教師的思想品德、情操修養(yǎng)、學識水平、行為表現(xiàn)、語言表達、儀表服飾等狀況都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自己形象的影響力開展對學生的教育。
3.1.1行為上的影響
體育教師不僅要有一般教師所具有的為人師表、任勞任怨的行為和生動活潑、規(guī)范條理的課堂語言,而且需要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態(tài)所表現(xiàn)出的行為和語言上特殊的美。敏捷、勇敢的行為和簡潔的語言、宏亮的聲音會給人一種相當力度的感覺;機敏、果斷、干凈利索的動作,軍人式的隊列操令會使人感到生命脈搏的鮮活跳動,使學生的心靈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從而產生雄偉、崇高的美感。體育教師在教學講解中的語言簡明扼要、條理清楚,抑揚頓挫、富有節(jié)奏感,再配以優(yōu)美、準確、熟練的示范動作,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欽佩和贊美,使他們產生連鎖式的心理反射,從而獲得良好的審美教育效果,引導他們去摹仿實踐,從而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3.1.2體態(tài)上的影響
體育教師是從事人的身體的教育工作的,他自身的狀態(tài)就是課堂說教的最好樣板。體育教師必須有落落大方的良好姿態(tài),經過鍛煉而獲得的勻稱健美的體格,筋骨強健,皮膚有光澤,肌肉柔韌而富有彈性,顯示出富有生命力和朝氣蓬勃的美。體育教師的服飾必須與自身職業(yè)相匹配,特別在上課時,即使是體育理論課,衣著也必須簡潔大方,不能煩冗拖沓。在服裝搭配上,既體現(xiàn)體育領域的統(tǒng)一美,又具有個人特點的新穎美;在色彩上,選擇具有純粹、明朗等情趣的色素;還要注意清潔、熨燙平整,體現(xiàn)出一種整潔的美。體育教師勻稱的體形、強健的骨骼、發(fā)達的肌肉、健康的膚色,再加上干凈、整潔的服裝,會給學生一個健康美的第一感知,從而給學生留下健康美的印象,并激發(fā)學生積極地朝著這方面去鍛煉發(fā)展。
3.2教學中的組織安排
體育教師應掌握組織安排教學方法、形式的內容美。在教學中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手段的應用要進一步推敲,力求新穎多樣、豐富多彩,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藝術性和趣味性,使學生感到學而不倦、練而不厭,達到使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表達美的目的。如在教學組織安排上,開始部分的組織隊列,要求快、靜、齊,給人以嚴明紀律、有素養(yǎng)的“隊容美”;準備活動部分以舞蹈、韻律操的形式給人以輕松“享受美”的感覺;基本部分的講解、示范要給人“語言美”“行為美”的享受。此外,教師還應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明紀律,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品質,使學生互相學習,勝不驕敗不餒,達到心靈美的教育。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對象組織進行審美教育:一是藝術性較強的體育活動,如冰上芭蕾、藝術體操、健美運動等,它們的美育作用主要通過對其藝術價值的理解、美感的體驗、技術形象的塑造等,通過藝術因素完美的表現(xiàn)和練習過程中的心靈感受反映出來。二是藝術性較弱的體育活動,如田徑、球類、器械體操、游泳等,容易變成純技術性的、枯燥無味的活動,因而教師更要對其內容的美育蘊藏進行發(fā)掘,通過人體運動動作的正確性、熟練性、優(yōu)美性,以及練習過程的體驗和感化,對人的思想、意識、情感的影響等反映出來。
3.3競賽和表演
競賽與表演是體育運動中進行教育最有代表性、最集中的方法。競賽與表演是通過身體運動來顯示和解決人體各種對抗性矛盾,促使人體生物能力和精神能力向前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體育美表現(xiàn)最充分、最高級的形式。通過競賽和表演,學生可以從中欣賞到群體的團結、友誼、合作的美;個體的競爭、奮進、拼搏、堅毅、敏捷、忍耐的美;勝利者歡快的美,失敗者悲壯的美;人體及人體運動無拘束展示的生命美、自由美;運動員表現(xiàn)的誠實、犧牲、禮儀、守紀的美。競賽與表演中剛與柔、悲與喜、動與靜的對抗與統(tǒng)一的過程,展示出美的無限豐富性。
3.4體育觀賞
體育觀賞是體育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美育即審美教育,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培養(yǎng)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和教育。對體育來說,體育教學是美育的重要場所,而觀賞競技比賽更能使許多學生投入其中,受到體育美的熏陶,是美育的重要途徑。如:在欣賞藝術體操、花樣比賽時,我們能欣賞到運動員在美妙的音樂中作精彩的表演,學生不但能欣賞到五彩繽紛的體育比賽,而且在比賽中運動員相互幫助,表現(xiàn)人類追求美、體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理解和欲望,能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愛好和平的理想和愿望。所以體育觀賞的美育是:通過引導學生欣賞體育競技美的發(fā)現(xiàn),滿足學生的審美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美的熱愛和追求,促進學生的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以及體育運動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體育運動是一項展示美的運動,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廣泛,是使學生身體美、心靈美、藝術美的必要因素,使體育教學也顯示出美的魅力,達到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也是體育教學的有效改革。體育教師應在教學中勇于實踐,以使體育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推動體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朱立元主編.美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田振江.美育與體育教育[N].中國體育報,2002-3-21.
[3][日]小林信次著.孔祥安譯.體育美學.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