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忠盛
申論終端寫作,是指“申而論之”的寫作過程中,經(jīng)過了審題、構思,明確了虛擬身份、論述主題、文章標題,擬定了寫作提綱之后,直接落筆寫作正文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這是申論考試全程的“最后決戰(zhàn)”?!耙摗菊摗Y論”是議論文最基本、最通用的結構形式,申論寫作是考場作文,講究時效,考生又多是缺乏專門寫作訓練的學生,故采用此法比較穩(wěn)妥,但必須掌握好相關要點。
一、引論要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引出題旨
引論即文章的開頭。引論的任務就是要把文章要論述的本質性、核心性問題“引”出來,即通常所說的“提出問題”,好讓下面的本論部分進行分析論述,以“解決問題”。引論無論如何起勢,目的都要迅速進入話題,準確展開論述。好的引論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切中要害,概括提示問題緣起;二是開門見山,直捷道出申論主題;三是新穎深刻,引人入勝;四是文字精要,簡潔明了。例如《加強藥品使用監(jiān)測工作》一文的引論:“曾經(jīng)是抗感冒良藥的康泰克,如今卻讓人為之害上了一場‘大感冒。含PPA的藥品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政府禁止,公司撤藥,患者拒絕,各部門也采取了相應措施。但有人指出,PPA對人體不利,藥廠早知卻不公開,試問公眾健康權利誰來保障?社會呼吁加強藥品使用的監(jiān)測工作。”引論先以“抗感冒良藥”卻讓社會“害上大感冒”的反?,F(xiàn)象作為議論的緣起,然后揭示“藥廠早知卻不公開”的真象引人震驚,接著用一個反詰句過渡,直接將自己下文要申述的問題端上臺面。簡捷、切要、引人,采用了典型的“概述——過渡——論點”引論“三步法”,可謂精彩絕妙之筆。
二、本論要濃墨重彩、邏輯嚴密、層次分明
本論是申論文章的主體,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論證觀點的核心部分,它要求論據(jù)充足,論證充分,邏輯嚴密,條理清晰,是體現(xiàn)考生思辨能力和寫作能力的主要部分。
本論內容的展開通常有三種形式。第一是縱式,又稱遞進式或掘進式,即緊扣一個中心,層層分析、步步推進對問題進行論證;第二是橫式,又稱并列式,即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對問題進行論證,幾方面之間是并列關系,沒有主次或從屬之分;第三種是合式,又稱縱橫交叉式,即根據(jù)實際論述的需要,將上述兩種方式進行交叉并用,這是最適用最常見的形式。在考試中,應根據(jù)實際表達的需要,采用適當?shù)恼归_方式。
要寫好本論,應抓住兩點:一是要有意采用“分兵合擊”的方法,從各個不同的側面進行分析論證,揭示本質,或采用“剝筍”法,由外到內,層層解剖,直切內核;二是要著意提煉層次主旨,以主旨句作為路標,引導分析途徑,顯示論證線索。一般來說,本論部分可安排3—5段,即3—5個分論點(或說方面、角度)去論證中心論點,每段首句應是該段概括提煉出來的主旨句,即分論點。這樣寫有兩大好處:第一是對于創(chuàng)作者而言,提煉主旨句的過程就是確定本段論述方向和重點的過程,有了明確的論點定格,本段論證目標就會十分明確,由幾個分論點引導本論寫作,全篇就能緊緊扣住中心論點,這樣的文章條理清晰,寫得輕快;第二是對于閱卷者而言,看了首句就可明白本段分論點,綜合幾段首句,便可掌握全文中心論點,這樣的文章眉目清秀,讀得輕松。有的段首主旨句還采用了句式相同或相似的排比句,效果更佳,如《城市管理急需改進》一文本論中的四段主旨句分別為“城管觀念要轉變”;“城管面子要抹煞”;“城管方法要柔性”;“城管法規(guī)要寬容”。這四個句子,不僅顯示了論證中心論點的四個不同角度,也顯示了這四個分論點之間緊密貫通的內在聯(lián)系。這樣的結構形式,會倍增閱卷者好感,提高評分檔次。在實際寫作中,也可采用數(shù)字序號加上小標題的形式標明各段大意或分論點。
三、結論要響亮、強化、凝練、精要
結論就是文章的結尾,是對全文總內容、總論點的歸結和升華。所謂“歸結”,是對前文內容的再度提煉凝聚和鮮明重現(xiàn);所謂“升華”,是將前文論點再度強化和提高,使之更富理性化,突現(xiàn)新境界。申論的收束講究“豹尾”,要求響亮、有力,給人無窮的回味。申論的結尾,應體現(xiàn)作者的論述目的和意圖,應為強化中心論點服務。好的申論結尾,應達到如此境界:或達到并作出一個明確結論;或歸納并強調某一鮮明觀點;或停頓在一個正面而積極的基調上。采用哪種方式,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1000多字的申論文章,結論不允許拖長,一般提倡“一句收”,就是只用一句話煞尾。如《論發(fā)展經(jīng)濟與保護環(huán)境》一文的結論:“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離不開環(huán)境的保護,這就好像人的雙腿一樣,只有共同發(fā)展,共同努力,共同邁進,才能少跌跟斗,少走彎路,大步奔向美好未來?!边@條結論就是一句話,先用兩個分句來收束前文,然后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強調經(jīng)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都同等重要,不可偏廢,必須齊頭并進才能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的中心論點,有高度,有力量,精要而響亮。
四、字數(shù)要合理分配、科學控制
申論文章的字數(shù)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在命題中表述的模式大體如“不超過……字”、“不少于……字”、“……字左右”;2008年國考題規(guī)定“總字數(shù)1000—1200字”;2009年國考題規(guī)定“1000—1200字”。申論寫作必須遵守命題規(guī)定的字數(shù)限制,越接近上限字數(shù)越好,誤差上、下不能超出10%。寫少了,沒能把問題論述得更充分,不僅浪費了篇幅,還會給閱卷者造成一個已經(jīng)理窮詞絕、不能寫夠1200字的感覺,就會影響評分。寫多了也不行,評分標準規(guī)定不能超過總字數(shù)的10%,超過了這個標準,說明考生缺乏控制能力,扣分是必然的。鑒于這種狀況,要把文章寫好,行文中合理分配字數(shù)就顯得十分必要。
申論文章同樣要求“鳳頭”、“豹尾”、“豬肚”,如前文所述,文章開頭的引論只需把要申述的問題簡捷明快地提引出來,達到“鳳頭”即可;收尾的結論也只需將全文概括、強化、升華,嶄露“豹尾”便行。故頭、尾兩部分均應盡量精簡,合占全文的1/3字數(shù)便可,將2/3的字數(shù)留給本論,以成“豬肚”。更確切地說,1200字的文章,引論不應超過200字,結論不應超過150字,將800字留給本論,用3—5個分論點進行論述,每個分論點200字左右,應當可以把問題說清。這樣的字數(shù)分配應該說是比較科學的。
行文過程中的“限字”還得講究技巧。首先要書寫工整,字體大小均勻,每行長短平齊,這樣就可使每行字數(shù)基本一致,計數(shù)時只數(shù)行不數(shù)字便可,以免浪費時間,影響思路。如每行30字,7行就是210字,引論不能超過7行,這就做到了很好的控制;其次是當文章寫到一半的時候,就需要來一次字數(shù)估量,適當增、減下文內容,當文章寫到3/4的時候,要進行第二次字數(shù)估量,將文章字數(shù)較為準確地控制在規(guī)定范圍內。
五、書寫要認真、工整、規(guī)范
申論文章的思想內容是憑借考生的書寫文字來表達的,字跡是考生向閱卷者傳遞信息的直接媒介,是閱卷者接受信息、形成感受的唯一依據(jù),所以,考生對這個媒介的準確性必須引起重視。申論寫作是考試,重在表意效果,并不強求字要寫得多么漂亮,但必須寫得工整、規(guī)范,讓人一眼就能認識,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從多年的申論試卷看,注重寫好字的考生并不多,大多是狂潦亂草字跡難認,或多筆少畫不規(guī)范,或筆畫筆順凌亂不規(guī)矩,寫成了錯別字,這樣的字根本就不能正確表達作者的意思,再好的內容也等于沒有,有的甚至形成了反義。人們常說:“文如其人?!笔钦f文章的思想、風格是作者思想風格的準確再現(xiàn)。其實要說:“字如其人?!币膊o不當。故很多閱卷者將書寫不認真、不工整、不規(guī)范視為思想散漫、作風馬虎,缺乏公務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而處以扣分。這是書寫不認真、不工整、不規(guī)范的另一個致命弊端。
六、標點符號、行款格式要正確、規(guī)范
標點符號、行款格式也和文字一樣具有表意作用,用不好就會損傷文意。但縱觀多年的考卷,就十分令人傷感,有的文章從頭至尾就是一段,連首行起始也不會空兩字,引論、本論、結論三大層次都無法辨認;有的文章標點符號不是一“頓”到底,就是一“逗”到底,文末的句號也不會放,連句子都無法辨別。這不僅影響了文章的表達,更暴露了作者文化素質之低劣。連基本的標點符號、行款格式都不懂的人,又如何能當公務員?文面就是“門面”,直接決定評卷者的“印象分”和“情感分”,一篇標點正確、行款得當、字跡工整、文面清秀的文章,體現(xiàn)作者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嚴謹?shù)乃枷胱黠L、優(yōu)良的文化素養(yǎng),會得到評卷者的好感和認可,評以高分;如果看到的是一篇字跡潦草、行款不整、標點錯亂、錯字連篇、無法認讀的文章,評卷者就會反感和厭煩,常常壓個低分就翻了過去,根本不去認真評讀。不少評卷者坦言:內容大體類似的文章,往往以文面感覺定高低。這是考生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本文所談,終究不過是“紙上”談考而已,考生要想寫出高質量的申論文章,還須加強考前訓練,只有“勞于平日”,方能“逸于考場”。
參考文獻:
[1]張喜洋.“申論”布局:貴在有序[J].應用寫作,2006,(9):48.
[2]李士謙.談談完成申論寫作題的整體設計[J].應用寫作,2007,(6):51.
[3]韓大偉.申論“議論”部分寫作指要[J].應用寫作,2006,(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