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雪琴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薄皩懽髂芰κ钦Z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睂懽髟谡Z文教學中占重要地位。但現今有一大部分學生對作文存在畏懼、厭倦、失望的心理,嚴重影響了表達。因此,我們在研究作文教學的同時,需思考如何幫助學生克服習作心理障礙,提高作文的教學效率。
一、從學生心理透視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自由不夠。命題作文,過分追求與學生生活的聯系,題目常常鎖定時令性的活動,學生所寫文章難免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二)價值不明。作文訓練傾向于文學化,以老師標準衡量學生的文章,作文的社會價值和交際作用學生體會不足,認為寫文章只是為了完成作業(yè),得一個好分數。
(三)反饋不靈。教師批改作文積壓時間較長,學生得過一二周才得到教師這個“唯一”讀者的意見。除了教師,學生再難得到其他方面的意見,更難獲得讀者和作者意義上的溝通。
(四)成就感不足。教師在批改、評分時主觀性強,給分存在趨中傾向,不同水平的作文分數拉開差距不大,激勵作用薄弱。當作文達到一定水平后,就不再努力練習的現象相當普遍。
二、把握學生心理,巧妙教學
(一)豐富學生習作素材,克服畏懼心理
“沒東西可寫”是學生怕寫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豐富寫作素材,使學生有話可寫,是克服學生作文畏懼心理的重要措施。
1.改革命題,拓寬題路。單一、死板和陳舊的命題,引不起學生注意,漸而畏懼作文。要消除這種心理,首先要一改以往教師發(fā)指令、學生寫作文的做法。減少命題作文的統一性,增加選擇性,命題力求多樣化,一句話:讓你的題目不要為難學生。其次要開動腦筋,拓寬命題的范圍,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空間,使作文題目的觸角伸向學生生活的每個角落,變題目為引導學生入門的“向導”。再次要解放思想,少寫命題作文,提倡學生自主擬題,鼓勵他們多寫放膽文,提倡寫觀察日記、隨感隨筆,寫自己想寫愛寫的內容。
2.充分發(fā)掘學生的生活積累。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留心觀察,以自己的視角、價值取向來采摘生活中的點滴。其次,教師幫助學生創(chuàng)造習作素材,調查、搞實驗、辦活動,讓學生參與,引導學生觀察……這些都能為學生提供很好的素材。
3.提倡想象型的作文體裁。充滿幻想、善于想象是小學生的特點,針對這,我們不妨提倡學生寫想象型的作文。如編寫童話故事、科幻作文及愿望性作文等。
4.給學生習作多一些時間。作文離不開生活,教師要指導學生在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中觀察生活,捕捉寫作的題材,做生活的有心人;盡量保證學生有積累生活材料的時間,讓學生在準備比較充分的情況下進行寫作,避免出現臨渴掘井、望題生畏的現象。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克服厭倦心理
1.發(fā)揮教師導向作用。滿腔的激情、言傳身教,以教師的語言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心底里感到寫作的樂趣。
2.民主的指導方法。作文課上,教師的角色轉為應指導協助,減少對學生過多地約束,更不能羅列提綱,向學生傳遞自己心目中的“好”作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地準確表達,寫其想寫,寫其能寫。教師在寫作過程中可適當巡回指導。
3.建立適當的作文目標。學生積極情緒能內化為良好的行為,促使學生朝著成功的方向發(fā)展。教師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等實際情況出發(fā),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目標。對基礎好的學生,鼓勵其向更高的目標發(fā)展;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則要降低寫作的門檻,多用肯定和激勵的方法,盡量為其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寫作氛圍,逐步消除作文對他們的壓力。
4.自由的創(chuàng)作交流組織。互相激勵,取人所長,補己之短,讓自己的文章擁有更多的讀者。
(三)樹立學生的寫作信心,克服失望心理
部分學生由于對作文的厭倦、畏懼心理長期未能得到矯治,產生失望心理。幫助這些學生克服失望心理,重新樹立起習作信心。首先要教師真誠地關愛他們,用評語給學生信心,讓學生品嘗寫作的快樂,從心理上切實解除其習作負擔。
掌握學生心理特征在作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學生心理的研究還任重道遠,這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研究,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