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談《曾國藩家書》中的情

    2009-06-10 12:07:24郭梅影
    文學教育 2009年5期
    關鍵詞:家書曾國藩子女

    郭梅影

    曾國藩,近代中國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100多年來人們對他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譽之者褒為“一代完人”,毀之者貶之為“千古罪人”。盡管毀譽有天壤之別,但他那對父母、兒女、兄弟、國家的滿腔深情,是誰都不能無視和否認的。讀其一千多封家書,是那么的蕩氣回腸,情義濃濃。封封家書,或長或短,字里行間洋溢著款款深情,其自身德行修養(yǎng)、潔身自律方面更是國人之典范。曾國藩是其情殷殷而心默然也。他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放心、歡心;也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真情實意,極為動人;更是成功的父親,仁慈而嚴正,是子女的好榜樣……

    《曾國藩家書》中上由祖父母至父母,中對諸兄弟,下及兒輩,有瑣碎的家事、父母的存問、兄弟的勸誘、子女的教導,進而至國事、政務的處理,軍事的指示,人物的論評,事物當否的檢討,以至于論文論學,論修身成德,封封真實感人,句句情真意切,曾國藩,實乃性情中人也。

    一、親情

    (一)孝親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儒家認為:孝是個人倫理道德修養(yǎng)的基礎。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是“仁”,而“仁”之根本是孝。曾國藩的儒家“孝”、“親親”思想根深蒂固,他十二分的相信孔、孟的遺教是我民族的至寶?!叭省笔强鬃铀枷氲暮诵膬热?,“愛人”是“仁”的靈魂和內核,而曾國藩在《家書》中最為人感動的也是“親親”,即“孝悌”。他在同治九年六月初四諭紀澤紀鴻《家書》中道:“孝友為家庭之祥瑞。凡所稱因果報應,他事或不盡驗,獨孝友則立獲吉慶,反是則立獲殃禍,無不驗者?!?/p>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在曾國藩致祖父母及父母的家書中,其對祖父母及父母或叔輩的敬、愛,那種深情,無人能及。一句問候、一份賀禮、一斤鹿茸,幾套衣服……細微中現真情,點滴中透實意。試看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家書》:“九弟信言母親常睡不著,男婦亦患此病。用熟地當歸蒸母雞食之,大有效驗。九弟可常辦與母親吃,鄉(xiāng)間雞肉豬肉,最為養(yǎng)人;若常用黃芪當歸等類蒸之,略帶藥性而無藥氣,堂上五位老人食之,甚有益之,望諸弟時時留心辦之。”九月初七日《字諭紀澤兒》:“爾外祖母于九月十八日壽辰,茲寄去銀叁拾兩,家中配水禮送去。以后凡親族中有紅白喜事,我應送禮者,爾寫信稟知?!笔聼o巨細,處處顯真情。讓人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真情流露的曾國藩。

    曾國藩的“親親、孝悌”,無論官居幾品、身處何方,都絲毫未減,看曾國藩于咸豐二年七月廿六日諭紀鴻:“七月廿五日丑正二刻,余行抵安徽太湖縣之小池驛。慘聞吾母大故,余德不修,無實學而有虛名,自知當有禍變,懼之久矣。不謂天不隕滅我身,反而災我母,回思吾平日隱愚大罪,不可勝數,一聞此信,無地自容……出家輒十四年,吾母音容,不得再見,痛極痛極!不孝之罪,豈有稍減之處?”其在獲知母親逝世后的那種悲痛、那種發(fā)自肺腑的自責、日夜兼程奔喪的情形,誰不動容?要知道,其母去世之時。正值太平軍猛攻長沙之際,由京城到湖南,路途遙遠兇險,且已是官居二品,試對比《史記·吳起傳》的吳起“東出衛(wèi)國門,與其母訣……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闭媸翘烊乐畡e。

    (二)手足情

    曾國藩的手足情,從家書中大部分是寫給諸弟的就可見一二。他是最好的兄長,教導和照顧弟妹,對于弟妹的諸事,包括生活、學習、工作,事無巨細,都一一過問且關心備至。他雖然身居高位,但并沒因自己知識豐、掙錢多、職位高而專橫拔扈,他與各兄弟姐妹之間,經常通信,不斷聯系,交流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各方面的情況。他認為,兄弟姐妹之間,應友愛、互助,家和為貴。家書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稟父母:“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咸豐四年八月十一日致澄溫沅季諸弟的家書道:“兄弟(上日下升)娣總不可有半點不和這氣。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p>

    他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兄長,在照顧弟妹方面,無論是弟妹的衣食住行,或婚姻大事,均細心過問。不但在經濟上幫助,更是在精神上支持。如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十一日《稟父母》的家書中說:“惠妹家僅存錢百千在新窯食租,不知住何人屋:負薪汲水,又靠何人?”他還擔憂:“率五索來身體弱,何能習勞?”望父母以后寫信“將惠妹家事瑣細詳書?!钡拦舛哪耆鲁跏铡吨聹氐茔涞堋罚骸疤m姊、蕙妹再過數年則不能自存活矣。同胞之愛,縱彼無觖望,吾能不視如一家一身乎?”那種血濃于水的手足情,對蘭姊、蕙妹的關心無不溢于言表。還有曾國藩對三妹曾國芝的關愛也令人感動:自道光二十一年下半年開始曾國芝開始懷第一個小孩,體質較弱,曾國藩在外非常擔心她的分娩,是年六月二十八日,他接父親三月二十四日所發(fā)信,知妹已經分娩,故在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四日復父母信中說:“四妹生產雖難,然血暈亦是常事,且此次既能保全,則下次較為容易。男未得信時,常以為慮。既得此信,如釋重負。”關愛之情躍然紙上。

    兄弟姐妹間的真誠幫助、熱情鼓勵是一個人前進中不可忽視的動力,曾國藩在教導弟妹做人或工作或習文方面確實如此,他無微不致,苦口婆心。如教弟去驕氣惰習,十月廿四日與澄弟書云:“余在外無他慮,總怕子侄習于驕奢逸三字。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弟切戒之?!?/p>

    學習方面更是以身作則:致季弟咸豐十一年十月十四日安慶:“季弟左右:接十二日信,具悉一切。寫字一紙,有秀勁之氣,若常寫不間斷,必有猛進之時。余自八年起,每日用油紙摹帖,不甚間斷,近日常常長進,弟亦可用油紙試摹也。”又十一月十四日書云:“……油紙摹帖,初為之,則寫次行而首行未千,揩摩墨跡,狼藉滿紙,迨摹習稍久,則手腕不甚牯滯,紙上墨跡自少矣。弟習油紙,即以此自試效驗可也。”那種耐心,可見一斑。

    (三)子女情

    魯迅有這樣兩句詩:“須知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于菟。”意思是說,老虎尚且愛子,何況人乎?“天下父母心”也。馬克思也曾經說過“家長的行業(yè),是教養(yǎng)子女”,撫養(yǎng)和教育子女是父母責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古往今來,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摯愛子女的,即便自己含辛茹苦,也要把子女撫養(yǎng)成人。高爾基曾說過:“愛護子女,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然而,會教育子女,這就是一件偉大的國家事業(yè)了……”俗話也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曾國藩是清末湘軍首領。他權管四省,位列三公,拜相封侯,謚稱“文正”。然而,兒

    子曾紀澤和曾紀鴻都沒有變成“衙內”和“大少爺”。曾紀澤詩文書畫俱佳,又以自學通英文,成為清朝的著名外交家;曾紀鴻不幸早死,研究古算學亦取得相當成就。這說明曾國藩教子有方,“愛之以其道”。曾國藩是一個仁慈而嚴厲的父親,是子女的好榜樣。在家書中,以督兒女發(fā)奮讀書方面所言甚細。如家書咸豐五年二月二十九日《致澄弟溫弟》,對紀澤的學習:“每日點五六百字,教一遍,解一遍,令其讀十遍而已,不必能背誦也?!彼粸樽优\求任何特殊化,教兒節(jié)儉創(chuàng)業(yè),就可令人們深思一番。咸豐六年(1856)十一月五日,他給紀澤兒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后謂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與馬仆從習慣為常。此即日趨于奢矣,見鄉(xiāng)人則嗤其樸陋,見雇工則頤指氣使,此即日習于傲矣……京師子弟子之壞,未有不由于驕奢二字者,爾與諸弟其戒之,至囑。至囑?!?/p>

    他還要求:“吾家男子于看、讀、寫、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細四字缺一不可。家勤則興,人勤則?。荒芮谀軆€,永不貧賤?!笨梢?,曾國藩對子女“愛之以其道”的“愛”是多么的深沉,其情可鑒。

    二、友情

    “與人為善,取人為善”是曾國藩處理人際關系的根本準則。他認為:“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yǎng)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彼谂笥炎钗<?、最困難時刻施與援手,以寬容、關愛的態(tài)度對待其摯友及部屬。五月二十九日稟父母:“……同縣鄧鐵松在京患吐血病,甚為危癥,大約不可挽回。同鄉(xiāng)有危急事,多有就男商量者,男效祖大人這法,銀錢則量力資助,辦事則竭力經營?!彼菍ε笥训年P切之情表露無遺,是真君子,坦蕩蕩也。

    曾國藩待朋友的寬容在他對左宗棠的態(tài)度上就表露得淋滴盡致,曾經的摯友左宗棠后因政見分岐產生矛盾,但他亦以寬容的態(tài)度待之,當矛盾表面化后,曾國藩采用兩條辦法:一是表揚、鼓勵不參與紛爭的部屬。二是當罵到自己頭上時,則不予理睬。他在一封信中寫道:“左公之朝夕詬詈鄙人,蓋亦糊聞一二。然使朝夕以詬詈答之,則素拙于口……故以不詬不詈不見不聞不生不滅之法處之?!彼诩視吨I紀澤》:“余于左、沈二公以怨報德,此中誠不能無芥蒂,然老年篤畏天命,力求克去褊心忮心。爾輩少年,尤不宜妄生意氣,于二公但不通聞問而已。此外著不得絲毫意見。切記切記?!边@種對朋友的胸懷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

    曾國藩認為交友貴雅量,要“推誠守正,委曲含宏,而無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取人財”。要集思廣議,兼聽而不失聰。曾國藩交友是以“仁孝”、“血誠”為標準。他對有“血誠”的書生特別重視。他主要的朋友多為湖南老鄉(xiāng),后多成其主要的幕僚和將領,如李鴻章、左宗棠等。

    三、愛國情

    曾國藩家書中,處處洋溢著憂國憂民的哀愁和對親情、友情的至愛。他所處的晚清,內憂外患,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他為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想救國救民,他所繼承的儒家思想首先就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精神,儒家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之一是培育了中國人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結合的自覺。治國、平天下的追求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箴言,已經成為社會認可的理想人格和道德規(guī)范。他在十一月初七日致澄侯、溫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的信中說:“至軍事之成敗利鈍,此關乎國家之福,吾惟力盡人事,不敢存絲毫僥幸之心”,又五月十四日致澄侯、溫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父親每次家書,皆教我盡忠圖報,不必系念家事。余敬體吾父之教訓,是以公爾忘私,國爾忘家。計此后但略寄數百金償家中舊債,即一心以國事為主,一切升官得差之念,毫不掛于意中?!比瓙蹏囊缬谘员怼8畹俟痰娜寮椅幕叭柿x”、“和諧”思想使他“奉天道而忠君報國”。

    曾國藩的愛國熱忱還表現在他急于改變國家的貧弱面貌,他非常務實,致力于洋務運動,他同那些高喊與侵略者不共戴天、以驅趕洋人為快、卻不愿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文化之士的所謂愛國者相比,無疑是更高明更清醒的愛國。他沖破“天朝大國”的盲目虛驕的籠罩,勇于承認中國文化有不如西方文化之處,因而積極參與洋務運動,倡導學習西方文化中的某些長處。并提出“外壤之要,莫如內修,刻下維持大局,以自強為主”的發(fā)展思想,在他的積極倡導、主持下,制造出中國第一艘兵輪和第一臺車床,煉制出近代中國第一爐鋼水,造就出中國一大批近代技術工人。他還大力倡導翻譯出版西方近代科技等方面的書籍數百種,他派遣學生赴美留學,十分努力接受西洋機械,相當尊重西洋科學。他所做的一切努力,目的就是強國救民。這一切不都證明他的愛國情懷嗎?

    曾國藩是我國舊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功是從艱難困苦中奮斗出來的,他和小農民一樣,一生一世不作茍且之事,他知道文章學問道德功業(yè)都只有汗血才能換得來。正如小農民知道要得一粒一顆的稻麥都非出汗不可。他是一個脾氣倔、忍性重、吃得苦、不怕輸、有蠻勁、好爭勝等地道湖湘文化性格的儒將。當然,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是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是絕不能妄下評語的。但他的一番深情,他的家書卻是貨真價實,家書中那發(fā)自肺腑的娓娓深情感人至深,總而言之,曾國藩雖然位高權重,卻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他的款款情深,使人深思、使人感動……

    猜你喜歡
    家書曾國藩子女
    跟曾國藩學修身
    做人與處世(2022年6期)2022-05-26 10:26:35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4
    清晨憶家書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2:56
    農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遠?
    一封家書
    一封遲到15年的家書
    曾國藩的讀書之道
    你還是賊,他已是曾國藩
    《家書》
    新聞傳播(2015年15期)2015-07-18 11:03:43
    庆元县| 淳安县| 阳朔县| 吉水县| 河池市| 德惠市| 庆云县| 榆中县| 平凉市| 略阳县| 黄大仙区| 辽宁省| 荣成市| 台湾省| 深泽县| 高州市| 荔浦县| 晋州市| 建昌县| 横峰县| 乌鲁木齐市| 南城县| 玉林市| 彭山县| 达拉特旗| 平果县| 会泽县| 拉萨市| 深水埗区| 赤峰市| 丹巴县| 乌苏市| 黔南| 尚志市| 桦甸市| 建水县| 上高县| 武穴市| 鄂州市| 安溪县| 长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