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家是江南望族,祖父和父親都是明代通曉經書的著名學者。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他從小就受到熏陶,養(yǎng)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兩歲開始,父母就教他學習《千字文》了。
五歲時,他能背誦《論語》和《詩經》。七歲那年,因他的嬸母尚未過門叔叔就去世了,家人便把顧炎武過繼給了嬸母。
從此嬸母便成了他的母親。嬸母也是知書通禮之人,本就很欣賞顧炎武的才華,現(xiàn)在他過繼給了自己,心中自是高興。
母親白天紡織,晚上就教顧炎武讀書,她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
一天晚上,母親還在織布,顧炎武竟然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書也掉在了地上。母親撿書的時候,顧炎武也醒了,他看見母親不高興,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母親決定抓住這個機會好好教育一下顧炎武。母親問他:“你聽過《樂羊子妻》這個故事嗎?”顧炎武回答:“沒有,請母親講給孩兒聽吧!”
母親就把樂羊子外出求學卻中途而返,其妻斷杼喻學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顧炎武。
顧炎武知道母親講這個故事的用意,她是希望自己在學習上不要放松,并能持之以恒,有所成就啊。他的心里深感愧疚,恭敬地對母親說:“孩兒知錯了,今后我一定專心讀書?!?/p>
自此之后,他果真認真求學,心無旁騖。到10歲的時候,顧炎武已經讀完了《孫子兵法》《左傳》《戰(zhàn)國策》等經典著作,而且在上面寫了自己的想法。
有一天,他來到祖父的書房,發(fā)現(xiàn)一部很大的書——《資治通鑒》,便問祖父是什么書。祖父告訴他說:“這是宋代的司馬光編寫的一部史書,是現(xiàn)在最大的編年體通史,內容豐富,知識浩瀚,計有三百萬字。只是很少有人能夠全部讀完?!?/p>
顧炎武聽著祖父的介紹,驚奇地瞪大了眼睛,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他對祖父說:“再大的書,只要下定決心也能讀完啊。那些人讀不完,只能說他們沒有足夠的毅力罷了。”
祖父聽他這么說,很是高興,問他:“你要讀完它嗎?”
顧炎武說:“里面有這么多知識,我當然要讀了。我要在三年內把它讀完?!?/p>
“好孩子,有志氣!那你把它拿去吧。”
顧炎武把《資治通鑒》抱回去后,馬上訂下讀書計劃。三年之后,顧炎武不僅讀完了整本書,而且還用非常整齊的小楷,把它一字不漏地抄錄了一遍,又寫了上百萬字的讀書筆記。
祖父看著這本珍貴的手抄本,欣喜地說:“不錯,有毅力!你這是把一部書變成了兩部書??!將來,你定能成就一番大事業(yè)?!?/p>
從此,祖父主動教他學習天文、地理、政治等知識,并引導他關心社會,關心國家大事,為他一生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