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若麟
法方對薩科齊會見達賴對法中關系造成沖擊的認知,仍未與中方的關切相契合。這才是問題的癥結。
G20吸引世界眼球的鏡頭很多。而其中一個“不存在”的畫面也同樣倍受關注:即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無正式會面”的一幕。借用溫總理的一句話,那就是“原因是眾所周知的”。現(xiàn)在要問的是,這僅僅是一次意外“出軌”,還是長期戰(zhàn)略的轉向?其中的奧妙耐人尋味。
法國第五共和國對外關系一向以戴高樂將軍倡導的“獨立外交”聞名于世。對中東采取“親阿拉伯政策”、退出北約和與中國建交,被視為戴高樂三大驚世駭俗的外交行動。直到本世紀初,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反對小布什入侵伊拉克,甚至不惜在安理會以“運用否決權”相威脅,也是戴高樂主義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歷史證明,希拉克是對的。今天奧巴馬的美國亦坦承這一點。美國新總統(tǒng)甚至在最近致信希拉克,公開用贊揚的口吻表示,“我相信我們(指兩人領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文明對話基金會》)在未來4年中將能本著和平與友誼的精神密切合作,以建設一個更為安全的世界?!狈▏恍┱卧u論家驚呼,鑒于薩科齊多次要求與奧巴馬舉行雙邊會晤而不得,美國總統(tǒng)的這一舉動是否對“法國新保守派”陣營的某種間接“否定”?
應該承認,薩科齊的外交并非全無可圈可點之處,如其最近的非洲之行和對金融危機根源的強烈抨擊等。但他是否正在已經(jīng)放棄戴高樂以來的法國外交軸心,卻是國際間云里霧里一直在揣摩的。薩科齊上臺以來,在中東政策和對美關系上,顯然已將戴高樂主義束之高閣。法國目前站在最親美、親以的歐洲國家前列,是國際問題專家公認的事實。不久前法國高調重返北約,在法國國內外均激發(fā)高度關注。如果這不是放棄戴高樂主義的話,至少是“180度的修正”?,F(xiàn)在最后殘存的,就是對華關系了。
分析從法國高層透露出來的信息,可以看到薩科齊僅僅從最近開始才真正認識到法中關系惡化的嚴重程度。法國總統(tǒng)一度期望借“慶祝法中建交45周年”來修復關系,未果;后又對“借G20之機”寄予厚望;何亞非副外長的“會見名單”又使這一機會成為泡影。這一次,法國確實有點著急了。應該看到,對薩科齊來說,修復法中關系,一方面對處于困境中的法國經(jīng)濟來說已到了迫不及待的時刻。溫家寶和中國赴歐采購團做了一連串“環(huán)法之旅”,對此間經(jīng)濟界的刺激甚大;要知道,法中經(jīng)貿關系與德中不同之處,恰恰在于法國銷往中國的主要商品往往對良好的政治關系信賴甚大。另一方面,飽受批評的薩科齊外交也需要盡快修復對華關系,以便使戴高樂主義還保留一個相對耀眼的門臉。正是出于這一考慮,法國正在做出一些修復關系的舉動。
本來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前總統(tǒng)希拉克和吉斯卡爾·德斯坦,以及國民議會議長貝爾納·阿克瓦耶均早就預定將于今年4月訪華,現(xiàn)在這些訪問都被涂上了“特使”、“破冰”類的色彩。上周法國《觀點》雜志甚至故意透露,薩科齊的外事顧問讓-大衛(wèi)·勒維特正在私下尋求歸還中國圓明園獸首的可行方法。該雜志稱,愛麗舍宮自身拒絕出面購買獸首,但卻要求在中國有著生意的諸多大企業(yè)聯(lián)合行動,共同出資收購獸首后贈送給中國,以制造改善兩國關系的契機……
作為“臺階”,這些舉動應該得到肯定。但從長期戰(zhàn)略互信互利的角度看,法方對薩科齊會見達賴對法中關系造成沖擊的認知,仍未與中方的關切相契合。這才是問題的癥結。
法國確實存在著敵視中國的強大勢力。獸首的擁有者彼埃爾·貝爾熱就是代表。這位左翼社會黨總統(tǒng)候選人羅亞爾的“精神導師”正竭力阻止獸首回歸中國。出于意識形態(tài)的需要,亦出于黨派斗爭的需要。這股勢力得到法國一批媒體及其控制的部分輿論的支持。壓力下的“小拿破侖”如何行動,將不得不令人想起戴高樂: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與普通政客的區(qū)別,恰恰在于前者擁有歷史感,而后者僅有顧及眼前利益的鼠目寸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