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蔚青 謝 晶 馬召騰 趙承毅 孫曉紅
摘 要:本文基于高校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的問卷調查所得數據,從多層次、多角度了解網絡對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網絡在豐富學生文化生活與交流形式的同時,仍需進一步制定與出臺相應的法律規(guī)范,確保大學生合理有效地使用網絡,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大學生問卷調查網絡使用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09)09-0026-03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世紀,作為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互聯網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據2008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07年12月,全國的網民總數已達2.1億人,年增長率達到53.3%。[1] 其中,40歲以下的占88.4%,18~24歲的占31.8%,大專以上(含大專)學歷的網絡用戶占36.2%??梢?,大學生仍是上網用戶的主流,網絡已逐漸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然而,當代大學生情感活躍,追求刺激,喜歡娛樂,自我控制能力較弱,世界觀不穩(wěn)定,極易沉迷于網絡之中。[2] 因此,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積極倡導在校大學生合理使用網絡,已成為許多教育工作者關注與重視的問題之一。
一、調查方法
1.調查對象
在校本科生與研究生,共發(fā)放書面調查問卷500份,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調查對象。
2.資料的收集整理
調查問卷由15個問題組成,分4個部分。第1部分是被調查者對電腦的使用情況,如對電腦擁有所持態(tài)度、基本操作技能與故障解決能力等;第2部分是上網基本狀況,如每周上網時間、上網場所與上網費用等;第3部分是上網目的與內容,如上網經常行為、關注熱點問題與對性格的影響程度等;第4部分是網絡道德,主要調查在校大學生對網絡道德的認識與網絡行為的看法等。調查問卷中的問題均以選擇題的形式供被調查者選取。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由校大學生黨員示范團第七黨員示范隊的同學協(xié)助完成。在發(fā)放的500份調查問卷中,共收回497份,其中491份
為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達98.2%。問卷結果由黨員示范隊成員核查、整理,然后進行系統(tǒng)分析。
二、調查結果
1.電腦使用
調查顯示,與9.1%的被調查者不支持大學生擁有電腦相比,64.4%的受訪者對大學生擁有電腦呈支持態(tài)度,可見多數大學生對擁有電腦表示支持;關于電腦基本操作水平(如Windows基本操作,OA軟件使用等),有24.2%的學生操作熟練,60.7%的學生電腦操作水平較熟練,說明多數大學生能使用電腦進行基本操作;在能否自己解決一些軟硬件問題上,有8.1%的同學認為完全沒問題,41.5%的同學基本上能自己解決,38.1%的被調查對象表示能解決一些簡單的軟、硬件問題,6.5%的則完全不懂。結果表明,電腦與網絡知識在大學生當中已基本普及,學??筛鶕W生的實際需要,適當增加電腦軟硬件知識與網絡操作技能知識的培訓教學,進一步提高當代大學生的電腦水平。
2.上網狀況
通過對大學生每周上網時間(表1)與上網消費情況(表2)的調查分析,結果體現,網絡已成為大學生學習、娛樂與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工具。多數受訪者對網絡無明顯的依賴,能適時適度上網,保持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狀態(tài)。
在對大學生主要上網地點的調查(表3)中,多數被調查者選擇在家中(34.6%)和寢室(26.5%)上網,同時也有23.8%的大學生選擇校外網吧。通過對受訪者的了解,我們發(fā)現多數大學生反映寢室、學校機房與校圖書館的網速慢,這可能就是直接影響大學生在校上網的主要原因,表明學校還需進一步完善校內的網絡設施,滿足在校學生的上網需求。
3.上網目的
在對大學生上網經常行為的分析(表4)中,前九類網絡應用的使用率按高低排序依次是:娛樂休閑>電子郵件>查閱資料>交友聊天>資源下載>信息搜索>新聞瀏覽>電子商務>博客更新。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有51.1%的被調查學生認為,利用電腦網絡的主要用途是學習與查閱資料,同時,也有64.6%的學生認為利用電腦網絡的另一主要方面是娛樂。
對大學生關注熱點問題的調查(表5),按高低排序依次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就業(yè)考研>校園生活>情感問題,可見當代大學生關心時事,了解政治,希望通過網絡了解更多的社會與政治問題,具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對自己的未來發(fā)展有明確方向。
4.網絡道德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在網上聊天時,有49.7%的學生偶爾使用過不文明的語言或符號,從未使用過的學生占39.3%;在與傳統(tǒng)的道德和法律規(guī)范相比,有56.5%的學生覺得網絡是不健全的,需出臺與現實社會相適應的規(guī)范,36.3%的學生認為網絡是虛擬的,需進一步加以完善;從中可知,多數學生對網絡行為能理智對待,對網絡道德有較清楚的認識,認為網絡行為應遵循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仍需一定的法律規(guī)范加以制約,積極倡導網絡文明。
部分研究在論述網絡與人際交往的關系時,往往提到網絡依賴會影響到正常的人際交往。為此我們對于網絡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影響程度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表6),網絡對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利大于弊,并不影響大學生的社交能力。因此,網絡存在并不會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合理使用網絡能進一步拓寬大學生對外交流與溝通的方式,增強其性格鍛煉,促進健康性格的培養(yǎng)。
三、調查總結
通過以上調查結果的呈現與分析,我們覺得有必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完善網絡功能,真正體現網絡價值。
1.占領網絡陣地,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大學生是整個青年群體的佼佼者,擔負著傳承文明,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國家和社會現代化的重任。[3] 因此,應重視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zhàn)及其帶來的困惑,設法做好網絡條件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對此,學??蛇\用技術手段從源頭上凈化網絡,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個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同時,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通過疏導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倫理教育,促使大學生自覺樹立網絡自律意識,遵守網絡道德,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網民對有害信息自覺抵制的意識和能力,形成積極向上的網絡風氣,營造安定的校園氛圍。
2.建立完整的網絡管理體制,加強網絡宣傳力度
為引導在校大學生合理、正確使用網絡,除應加強學校的網絡管理體制的建設外,學校還可在全校范圍內開展面向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宣傳活動,不定期舉辦網絡知識講座,同時也可通過舉辦諸如裝機DIY、網頁制作大賽與網絡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廣大學生在活動中增強對網絡道德、網絡安全與網絡法規(guī)等方面的認識,杜絕“黑客”現象,抵制不良的網絡行為。
3.逐步完善網絡設施,加強校園網絡建設
對于學生反映較多的網速過慢與機房電腦配置不足等方面問題,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改善學校機房與圖書館的網絡設施,更新網絡設備,提高校內網速。采取相應措施,盡量減少學生到校外網吧上網,這樣不僅便于對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同時也能大大降低網絡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更有利于維持高校正常的教學與管理秩序,防止學生因外出上網而引發(fā)的諸多不穩(wěn)定因素,構建和諧校園。
4.合理引導大學生正確上網,提升網絡價值
互聯網在提供給網絡用戶海量信息的同時,網絡游戲、網絡影視與網絡音樂等的出現更大大擴充了網絡功能。據調查,目前中國網民中網絡游戲使用率是59.3%,網絡影視的觀看比例更達到76.9%,這一比例已遠遠高于56.5%的電子郵件使用率。因此,作為學生管理部門的高校不能只是強制封堵,而應在日常學生管理中,逐步加強網絡學習功能的宣傳,對具有較強網絡依賴、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學生可采取宣傳教育與心理咨詢等方式,讓其從網絡的虛擬世界中走出來,充分利用網絡,體現自我價值。
通過此次開展的在校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的問卷調查,我們看到:網絡在改變大學生學習與交流方式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不良的負面影響。[4] 因此,只有逐步深入了解在校大學生當前的網絡現狀,認真研究網絡對大學生的行為特點和身心健康的影響,引導他們合理、科學地使用網絡,才能促進青年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2008.1
[2]江燕.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學生擁護的心理因素及其調控[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1):125
[3]韋文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4(4).
[4]李紅革.當代大學生的網絡行為與意識分析[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