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曦 張 明
【摘要】時至今日,“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學生仍占一定的比例?!敖陶甙l(fā)令,學者強應,身順而心違”的現(xiàn)象還相當普遍。解決這些問題,使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跟上社會改革發(fā)展的新形勢,是一個擺在廣大體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體育 教學改革 主動體育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目前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尤其是教育部頒布實施《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來,各地在體育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比如有的院校受舊的教學條條框框束縛,觀念陳舊、脫離實際、生搬硬套的情況時有發(fā)生。時至今日,“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學生仍占一定的比例?!敖陶甙l(fā)令,學者強應,身順而心違”的現(xiàn)象還相當普遍。
產生問題的原因
重視短期行為,忽略長期效益。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走過了“全盤蘇化—技術教學—全面取消—追求素質”一條曲折的道路,又嘗試了忽而“三基為主”,忽而“體質為主”,忽而“音樂進課堂”……事實上,這種種做法都有明顯的急功近利的傾向。而教學改革僅僅限于對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的修修補補,只注重把增強體質的教學目標局限于在校期間小學生體質狀況,忽視了高校體育教育的廣延性和終身性,造成學生體育參與意識不強,運動能力低下與社會快速發(fā)展呈倒置的怪現(xiàn)象。
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效能。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學運作模式極為陳舊,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大多脫離社會需要。教法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占統(tǒng)治地位,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致使高校體育教學的主體—學生的體育意識和能力在客觀上形成障礙。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運動需求相互制約,教師“教”的潛力難以發(fā)揮與挖掘,而學生“學”的興趣激發(fā)不起來,甚至有厭學現(xiàn)象,他們的求知、求新、求活、求實的活動欲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與滿足。
體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教學思想轉變和教學觀念的更新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當前舊的教育思想的束縛是造成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存在各種弊端的一個主要原因,只有教育思想轉變了,教學體制、課程、教學內容、教法等才有可能實行相應的改革。當前我國普通高校在體育教育觀念的更新上應有以下幾方面的認識:
“主動體育”思想,樹立自主型的觀念,變封閉式為開放式。體育的基本手段是運動,而運動的主體和客體都屬于人的自身。這是體育發(fā)生、發(fā)展的自身規(guī)律和要求。傳統(tǒng)封閉式的體育教學偏重“三基”傳授,忽視了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和有目的、有計劃的身體練習,教學內容多以運動技術為主,內容多而雜,脫離學生實際情況。實行開放式教育,要改變教師包辦一切的教育形式,給學生更大的自由度,用啟發(fā)式取代“保姆式”,用主動式取代“命令式”的管教法,使學生由“依賴型”變?yōu)椤白灾餍汀薄?/p>
樹立“多層次”的觀念,變統(tǒng)一化為多樣化。傳統(tǒng)的教學觀點的特征之一,就是統(tǒng)一化、標準化,其主要表現(xiàn)是:統(tǒng)一課程內容、教材,統(tǒng)一考核項目和評分標準。在這種統(tǒng)一的嚴格要求下,其結果是必然壓抑和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和行動,對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
從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徹底改革現(xiàn)行的體育教材內容。高校體育教學應選擇具有提高鍛煉身體價值的教材,以健身為目的,具有娛樂性和趣味性,內容盡可能考慮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比如中長跑、游泳、球類、爬山等,把培養(yǎng)終身體育能力與習慣的行為模式置于掌握系統(tǒng)的運動技能之上。針對各高校存在的傳統(tǒng)特色體育項目,結合現(xiàn)代教育的改革潮流,鼓勵各高校的體育教學根據自身學校特點,創(chuàng)辦富有特色的體育理念,讓運動成為高校的代名詞,這一直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也是改革重點。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必須擺脫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束縛,進一步正確認識現(xiàn)代高校體育時代特征,啟發(fā)和鼓勵教學創(chuàng)新,把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結合起來;把社會對學生的體育要求和學生個體的體育需要結合起來;把追求高校體育的健身價值和人文價值結合起來;把學習體育知識技能和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基礎結合起來;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拓寬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路,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高校體育教學之路。(作者單位分別為:河北體育學院;河北公安警察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