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喜
1.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許多生物現(xiàn)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 ,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生物學的理論也是人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實驗課的效果直接影響著生物課的教學效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呢?本人在日常的生物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心得,說出來與同行們探討。
1.1 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實驗。在實驗教學中,我奉行“主體參與,分層優(yōu)化,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教學原則,其中核心是主體參與。有效的主體參與能提高學生自主活動的質量,充分發(fā)揮其自學能力,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如《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實驗,需要學生自己準備材料才能做,須將暗處理兩天后的蔬菜其中的兩片葉子遮住再光照,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行,直到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為止。
1.2 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繼續(xù)實驗。人類具有好奇探索的天性,中學生更是如此,總想了解某些現(xiàn)象的原因和因果聯(lián)系,學生的這種好奇心、探究欲和創(chuàng)造力如果得不到教師的有效的保護,很可能就會慢慢地枯萎。在學習鳥卵的結構時,我是這樣處理的,讓學生打開雞蛋,觀察其內(nèi)部結構,并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結果,有一部分學生找到了“白點”——胚盤,然而,有一部分學生卻怎么也找不到“白點”。老師作為引導者,促進者,準備好一些自然科學之類的書籍,隨時和學生一起研究,查閱,就會激勵孩子永遠在那種好奇心、進取心,去探求未知世界。
1.3 動手實驗,體驗成功的樂趣。生物學是一門突出實驗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實驗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如在《洋蔥頭鱗片葉的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中,有些學生制作的標本在顯微鏡下竟然看不見,而同樣的標本在一些同學的操作下卻能觀察得到,好勝的他們不服輸,經(jīng)過數(shù)次操作,成功的喜悅浮在臉上。
1.4 提出問題,使學生想做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欲后,進一步引導他們?nèi)ビ^察、去探索。我在講課中主要是盡可能地介紹一些中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做的簡易實驗,引導他們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揭示和了解某些基本規(guī)律。例如講完“葉的蒸騰”作用后,就讓學生做了一個用塑料袋罩在天竺葵葉干上的實驗,啟發(fā)他們想一想:塑料袋內(nèi)壁上的水珠是哪里來的?這是什么作用?由于學生是帶著問題去做的,因此實驗時就格外認真,甚至做不成功不罷休。
1.5 激發(fā)爭論,使學生主動實驗。在實驗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學生的實驗出現(xiàn)多種結論,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展開討論、總結并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在綠葉在光下產(chǎn)生淀粉的實驗中,有的出現(xiàn)藍色,有的沒有,這時教師讓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通過正面交鋒、爭論、辯論和討論,最終能獲得實驗的正確方法。
1.6 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能做實驗。新教材除了在整個教學過程都滲透著探究學習的要求外,還獨立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因此結合我校學生人數(shù)和生物實驗室易于開展探究實驗的實際,我們在教學中盡力做到將能開的實驗全都開齊、開全。
2. 試驗課要注意的問題
2.1 允許學生打破常規(guī)的做法。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經(jīng)典的實驗,一定要求學生完全按照其中的步驟做嗎?如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中,有少數(shù)學生直接將碘液滴在洋蔥表皮上,然后蓋上蓋玻片。在教學中,沒有制止他們的這種做法,而是讓他們將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這樣的染色方法比常規(guī)的做法速度快,效果好。我先肯定他們在實驗中的探索精神,然后指出教材中的是常規(guī)的做法。應該用什么方法,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因此教師一味地要求學生完全按照常規(guī),可能使學生縮手縮腳,成為只會照搬課本的書呆子。
2.2 鼓勵學生討論。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開口講話、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更應鼓勵學生與同伴和教師交流討論。個人的思考雖然有獨到之處 ,單也存著不足和偏見,虛心吸取別人思考的優(yōu)勢,也就是自己進步的開始。在平時做作業(yè)時,要學會問同學和給同學講題目,在問和講中互相交流互相促進?!蔼殞W而無友,孤陋而寡聞 ?!眲?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在獨立思考中萌發(fā),在交流碰撞中閃現(xiàn)。
2.3 明確實驗目的,形散而神不散。心理學告訴我們,目的是人采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chǎn)生動手實驗的內(nèi)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為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tài)度,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chǎn)、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及實驗步驟。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于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實驗效果。反之容易出現(xiàn)為了活動而活動,忽視學習目標思維內(nèi)化活動,做到形、神結合,形散而神不散。
總之,加強生物實驗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是生物教學滲透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我們必須重視實驗教學,探索適應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遵循其教學規(guī)律,優(yōu)化實驗課的教學方法,必將對提高生物課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發(fā)揮重大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9-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