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英
【片段一】 “文路”閱讀,奠定情感基調(diào)
1.整體把握概括主要內(nèi)容
師:同學(xué)們課前都預(yù)習(xí)了這篇文章,請你用一兩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說一說,《老人與海鷗》寫的是什么呢?
生:寫的是有一位老人在十多年的每一個冬天,每天都去翠湖旁給海鷗喂食。然而在十多天之后,有人告訴我們老人去世了,我們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鷗的相片放到翠湖旁,海鷗像老人的親屬一樣為他舉行葬禮。
師:你叫什么名字?
生:趙玉如。
師:趙玉如同學(xué)概括得很完整。能不能再簡單一點,用一到兩句話概括一遍?
生:課文主要講述的是,在青島的(師插話:是青島嗎?生糾正)翠湖旁給海鷗喂食,他們感情很深厚。但是突然有一天……
師:用一到兩句話簡單地說。
生:在翠湖邊,一位老人喂海鷗,十多年來從未改變。老人去世后,海鷗來送老人。
師:“一位老人十多年喂海鷗,與海鷗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情。”這是一句話;“老人去世后,海鷗為老人守靈?!边@樣兩句話就把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出來了。
【賞析】高年級教學(xué)要培養(yǎng)學(xué)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能力。孫老師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通過評價引導(dǎo)學(xué)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表達,學(xué)生在這樣的評價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這體現(xiàn)了孫老師曾告訴學(xué)生的:“說對了,表揚;說得不好,也表揚?!弊寣W(xué)生在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下錘煉自己的語言。
2.“畫路線圖”理清文章思路
師:高年級同學(xué)閱讀文章,逐步學(xué)會用自己的語言把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出來,這是一種閱讀的方法,也叫閱讀的能力。今天,孫老師要教大家閱讀的方法。(師板書:文路)讀——
生:(齊讀)文路。
師:文路是什么?
生: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思路。
師:對,是作者寫文章的思路。就像你們從采荷一小來到武警總隊禮堂的一條行走的路線。出門往哪兒拐,經(jīng)過什么路,再經(jīng)過什么路,最后來到武警總隊的禮堂。作者寫這篇文章也有一條思路。拿出筆來,快速默讀課文,思考一下:文章先寫什么,接著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請用簡單的一個字或兩個字概括文章每部分的內(nèi)容,在文章的旁邊作記錄,然后同桌交流。(學(xué)生默讀課文、同桌交流)
【賞析】教師用淺近的生活例子讓學(xué)生明確“文路”的概念,生活經(jīng)驗的遷移讓“文路”與“路線圖”的概念重合,既通俗明白,又讓學(xué)生有親切感。在學(xué)生理清文章思路后,教師引導(dǎo)學(xué)生用“開始……接著……”來表達思考結(jié)果,指示學(xué)生作旁注,引導(dǎo)學(xué)生用“簡單的一兩個字概括”每部分的意思,提綱挈領(lǐng),直面語言表達。學(xué)生在與文本的交流、對話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在與同桌的互動中得到啟示,這種學(xué)習(xí)方法促成了學(xué)習(xí)活動步步扎實,富有成效。
3.交流,感悟人鳥深情
師:這篇文章先寫什么?誰先來說說。
生:第一部分是寫老人喂海鷗。
師:用一個字概括:喂。第一部分寫喂海鷗,接下來寫什么呢?也能用一個動詞概括嗎?
生:老人給海鷗取名字。
師:概括得非常好。請你思考:老人給海鷗取名字,為的是什么?
生:叫海鷗。
師:原來是為了方便叫海鷗,但是“叫海鷗”這個詞用得不夠文雅。換一個詞。
生:呼喚。
師:把它改成一個字,跟前面“喂”呼應(yīng)起來。用什么字?
生:喚。
師:這個“喚”用得很雅了。
生 :接下來講“我”和老人交談。也就是“談海鷗”。
師:是作者與老人“談海鷗”。從喂海鷗、喚海鷗、談海鷗,接下來,老人去世了,海鷗給老人怎么了?
生:海鷗守老人。
師:他用了一個詞,海鷗守老人,還有不一樣的詞嗎?我們來比較,誰用的詞最恰當。
生:海鷗送老人。
生:海鷗伴老人。
生:海鷗念老人。
……
師:學(xué)語文啊,就要這樣推敲詞語,咬文嚼字。這部分,同學(xué)們有的說是海鷗留老人,有的說是海鷗送老人,有的說是海鷗伴老人,海鷗念老人,海鷗護老人。哪個詞用得最準確呢?得學(xué)了課文之后再來看。
師(小結(jié)):文章按照老人喂海鷗,老人喚海鷗,老人談海鷗,老人去世了,海鷗守老人或者其他的一個詞(指板書),呆會兒我們再討論,老人在天堂念叨著海鷗來寫的,這就是文章的思路。
【賞析】教師的評價語言不斷地引導(dǎo)著學(xué)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由“叫→呼喚→喚”幾個詞的轉(zhuǎn)換,讓老人對海鷗的親昵就在咬文嚼字中被一點點地品出來;孫老師那一聲聲“還有不一樣的嗎”不斷沖擊著學(xué)生的情感世界,由“海鷗守老人”的“守”擴充到“送、伴、念、護、看、留”等動詞,多角度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情義。簡短的一個小標題,教師卻用“不一樣的就是創(chuàng)造”“還有不一樣的詞嗎”等語言來激勵表達的多樣性,滲透推敲詞語的意識,讓學(xué)生置身于語言的海洋,又在詞語的推敲中觸摸到了老人與海鷗之間別樣的感情。
【片段二】文題閱讀,把握中心
師:理出了文章的思路,這篇文章是怎么寫的就非常清楚了。我們學(xué)文章除了要抓文章的思路之外,還要抓“文題”。(板書)文章的題目是文章的靈魂,是文章的中心,有的時候也是文眼。抓住了題目,往往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老人”“海鷗”是兩個詞語,用“與”把兩個詞連起來。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生:老人和海鷗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生:這件事情,最后是老人死去了,應(yīng)該是“海鷗與老人”呀,為什么課題叫“老人與海鷗”呢?
師:有一個字,一個詞,我認為你用得不夠恰當。
生:老人去世了。
師:“去世了”比“死去了”感情色彩要來得好些。我們學(xué)語文,用詞要講究準確性和藝術(shù)性。
生:課文不是說老人在喂海鷗嗎,為什么不用“老人喂海鷗”做課題?
生:為什么要把“老人”“海鷗”這兩個詞語聯(lián)系起來?改為“老人 海鷗”不行嗎?
師:讀書呀,抓住課題就要多問幾個為什么。
師:今天,孫老師嘗試著和你們一起解讀課題。老人與海鷗是一個并列詞組,我請你們把這個題目擴充為一個完整的句子。這篇文章寫老人與海鷗怎么樣呢?你能不能用一個詞語說說老人與海鷗的故事?(板書:老人與海鷗)
生:感情深厚。
師:老人與海鷗感情深厚。但是太籠統(tǒng)了。老人與海鷗的什么事呢?老人與海鷗之間怎么樣呢?
生:朝夕相處。
師:聽到了嗎?朝夕相處,這個詞說得有道理。把它寫上去,寫老人與海鷗朝夕相處。(板書)還有沒有不一樣的?
生:相依相隨。
生:永不分離。
生:親如兒女。(板書:“親如”)
師:親如什么才概括準確?
生:兄弟。
師:“兄弟”準確嗎?老人是海鷗的兄長嗎?
生:親如父子。
師:“父子”?海鷗有公的,還有母的呢。課文中怎么說的?快速瀏覽課文。把海鷗比作兒女,怎么概括才能包含在里面。
生:親如家人。
師:“親如家人”。好!這就概括了兒女、兄弟姐妹。
(生陸續(xù)說出“形影不離、至死不離、心心相印”等詞)
師:這個詞用得好!也可以寫上去。老人與海鷗“心心相印”,這個詞用得有水平。
師:把題目擴展一下,老人與海鷗朝夕相處,老人與海鷗相依相隨,老人與海鷗永不分離,老人與海鷗親如家人,老人與海鷗心心相印。你看,抓住題目,文章的核心、靈魂就被我們抓住了。以后讀文章,要善于讀題,多問幾個為什么,在題目上多做做文章,這就叫會讀了。
【賞析】讓學(xué)生圍繞題目多問幾個為什么,文題閱讀引出的是對文章的整體解讀,思考的是文章的寫作目的是什么,從中我們看到了學(xué)生思維的發(fā)散性;擴展題目的設(shè)計讓學(xué)生感悟到了主人公之間的情義,讓我們感受到了孫老師課堂的厚實;孫老師處理課堂生成問題:老人與海鷗“親如”時,又讓我們看到孫老師課堂功底的扎實。準確的語言表達就是在這樣推敲文本、品味詞語的過程中達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