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以丹
[摘要]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零件圖、標準件及裝配圖等內容,本文從生產實際、尊重事實、積累實際知識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意識。
[關鍵詞]工程制圖教學工程意識生產實際
工程制圖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基礎課,一般設在大學一年級,但學習者絕大部分是直接從高中跨入大學校門的學生,他們既缺乏機械方面的常識,又沒有經過金工實習,因此在講授標準件、零件圖、裝配圖這一與實際有密切關聯(lián)的內容時,容易出現(xiàn)老師講解吃力、費勁,而學生聽起來卻興趣索然的情景。因此,在這門課程中應有意識地向學生輸入實踐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意識。
一、培養(yǎng)學生對生產實際的感知
工程制圖課程的后半部分,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關于零部件的。這些零部件對于學生來說平常的接觸也不少,如書桌、椅子上的螺釘,暖氣管道上的管件,但大部分學生平時都沒有留意到。因此,教師在講解內外螺紋的畫法時,應從學生的這些身邊零件入手,使學生產生興趣,并因勢利導,開始講解內外螺紋的畫法。在講這些零件的畫法時,應根據實際生產中的操作過程來講授,而不是照本宣科。例如,在講到外螺紋的畫法時,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告訴學生外螺紋是一根鋼棒(或其他材質)在車床上如何加工出來的,那么圓柱體的投影應該先畫出來,見圖1。
第二步,開始車削外螺紋。為了不損壞外螺紋的起始處,要加工出倒角,同時讓學生看教具上螺紋的倒角。在主視圖上畫出倒角,國標規(guī)定倒角在圓的視圖上不畫,見圖2。
第三步,如果一根鋼棒加工出一部分螺紋,那么要有螺尾或退刀槽,它們的結構不一樣,但是作用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刀具退出,因此,應畫上螺紋終止線,國標規(guī)定用細實線畫出螺紋,圓的視圖上用細實線畫3/4圓,見圖3。
這樣外螺紋的畫法可以讓學生知道其加工過程而掌握,那么內螺紋的畫法也如此。內、外螺紋的畫法明白之后,緊固件的畫法以及它們之間的配合畫法就迎刃而解了??梢?,從實際中發(fā)展起來的東西。把它再還原到生產實際中,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對生產實際的感知、認知,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工程意識。
二、培養(yǎng)學生尊重事實的工程意識
由于工程制圖這門課程貼近實際,靠近生產,因此,應培養(yǎng)學生一切以實際發(fā)生為準的工程意識。在學生掌握內、外螺紋的畫法后,緊固件裝配按照比例畫法,那么螺栓長度:
L1=δ1+δ2+0.8D+0.15D+0.3D=δ1+δ2+20
(δ1:一個零件厚度,mm;δ2:另一個零件厚度,mm;D:螺紋工程直徑,如16mm)
這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用螺栓來連接兩個零件,那么螺栓的長度是不是我們剛剛計算出的數值L1?此時學生將產生好奇,似乎在等待老師給他們一個答案??勺寣W生把教科書翻到附錄的標準件螺栓、螺母處,把螺母的最大厚度,墊圈的公稱厚度查出來。與0.8D、0.15D相比較,如果在實際中,應該采用哪一個才是正確的?經過一番思考,絕大部分學生認為應該以標準中的厚度(即實際尺寸)為準。那么螺栓的實際長度:
L2=δ1+δ2+mmax+h+0.3D=δ1+δ2+14.8+3+4.8=δ1+δ2+22.6(δ1、δ1:同上;mmax:螺母的最大厚度,mm;h:墊圈的公稱厚度,mm)
在實際生產中,應該采用的螺栓長度是L2向上圓整的值。通過這一過程,學生明白了應該一切以實際發(fā)生為準。尊重客觀事實。
三、培養(yǎng)學生積累實際知識的工程意識
剛邁入大學校門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已學習了數理化方面知識,不少人面對工程制圖這門課程的實際知識,往往不夠重視。而這些從生產中總結出來的知識,比較零碎、分散,容易造成印象模糊,記憶不清。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當采取適當集中講解,不斷擴大知識面,最后全面理解的方法。例如,可以把凸臺、凹坑、鑄造圓角、倒角等工藝結構同步介紹;講到鍵、銷等標準件時,既向學生演示實物,又讓學生在多媒體大屏幕上看到放大的演示過程;講到球閥裝配圖時,把前面已講解過的零件圖一閥體、閥蓋的加工過程、工藝結構等實際知識在向學生提示一下,以加深印象,使學生明白零件圖與裝配圖密不可分的關系。
四、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學風和強烈的職業(yè)責任感
工程制圖是一門理論性與實際結合很密切的課程,所學內容在生產實踐中具有很大的操作性、應用性。有的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總是抱著“我現(xiàn)在是學生,馬虎一些沒關系,等到參加工作再認真也不遲”的心理。懷著這種心態(tài)來學習這門課程,學生自然不會認真。對此,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中,按照國家標準,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從一接觸這門課程就養(yǎng)成認真求實的學風。此外,應向學生闡述明白一名設計人員在繪制圖樣時,如果標注尺寸數值寫錯或者制圖發(fā)生錯誤,都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這同時也反映了一個人的責任心。只有通過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學風和強烈的職業(yè)責任感,才能使學生畢業(yè)之后走向社會,能夠迅速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真正成為與時俱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責編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