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邵梅
一、考情總覽:
就近幾年江蘇省高考的實際情況來看,2006年和2007年的文學類文本考查的都是散文(2006年為湯世杰的《一副煙雨牛鷺圖》,2007年為雷抒雁的《麥天》,2008年考查的汪曾祺的小說《侯銀獎》。)總的來說,文學類文本考查的體裁以散文為主,兼及小說。2009年的《考試說明》在2008年的基礎上上稍作改動,主要表現(xiàn)在考查要求方面:1、增加了“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的要求,并具體闡釋為“要求從作者經(jīng)歷、所處時代、創(chuàng)作動機及作品影響進行分析”。這就啟示我們,2009年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的探究題有可能要求考生結合作者和文本的相關背景等資料對作品進行合理的解讀和深層次的挖掘。2、將2008年的第三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轉換表述為“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要求更加具體二明確,也表明命題更加更加趨向科學化、實用化及層次化。
據(jù)此,考生在備考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從選材上看,可能仍以散文和小說為主。
2、如果考散文,則可能為兩種:一種是象征性、比興式的散文,帶有一點哲理性,這在近年高考試卷中多次出現(xiàn),如2007年山東卷《燈火的溫情》、2007你啊廣東卷《泥濘》;另一類是生活感悟類的散文,如2006年江蘇卷《一副煙雨牛鷺圖》、2007年江蘇卷《麥天》。
3、從近幾年高考試題來看,命題已加大了對鑒賞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的考查。這一類題型的分值在這一兩年的高考試卷中有明顯增加。如08北京卷此類題目分值達到了10分。
4、小說的考查頻率也越來越高。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專家主張文學類文本閱讀要考查小說,07年只有寧夏海南卷選擇了小說《林沖見差撥》。而08年有四個省份選擇了小說作為閱讀材料:廣東卷的《河的第三條岸》、寧夏海南卷的《二十年以后》、江蘇卷的《侯銀匠》、浙江卷的《烏米》。
二、考點指要
通過對06、07、08各省高考試題的分析我們可以預見到2009年文學類文本于都命題的主要方向有:(1)、分析作品的結構,概括作品的主題;(2)、篩選整合文中信息,歸納要點;(3)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4)對作品的語言、形象、內(nèi)涵進行恰當?shù)蔫b賞和評價;(5)探究型試題。下面就結合09蘇、錫、常、鎮(zhèn),南京,南通一模試卷所涉及到的題型進行分析:
(1)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分析作品結構這一考點常見的命題角度有:1、從分析、理解語句或段落的含意、作用入手,考查文章的結構特點;2、與篩選、整合文章的信息結合在一起考查文章或文段的結構思想;3、整體分析火評價文章的結構特點。本次一模試卷主要從第一、第二兩點命題。
本次南京一模卷第13題就是從分析、理解語句或段落的作用入手,考查文章的結構特點。分析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應從以下兩點來切入:1、內(nèi)容角度,主要分析和概括內(nèi)容上突出/強調(diào)/渲染/表現(xiàn)/贊美/諷刺/褒揚了……。2、形式,弄清楚句子的類型是總起句,還是觀點句;是承上啟下句,還是卒章顯志句,并結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進行分析。學生在解答此類題目時往往忽略了對句子或語段內(nèi)容的分析。
南通卷第12題是從理解語句或段落的作用入手,考查文章的結構特點結合表達特色。在閱卷過程我們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審題不清,忽略了題目中表達特色這個角度,部分同學則是對理解語句含意的題目是無從下手。其實理解語句的豐富含意,主要從兩個角度來切入:1、從語法角度入手。①單句,從審句子的主干入手。當重要句子是以單句的形式出現(xiàn)時,必須做好樹理工作,抽出句子主干,分析主干的構成,這樣才能有效地把握答題的方向。②復句,從句間關系入手。當重要的句子以復句的形式出現(xiàn)時,把握分句間的關系,就成為理解句子含意的一把鑰匙。2、從修辭的角度入手,明確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把握其表情達意的作用。
南京一模卷11題:第三段中,作者寫了哪些“飄雪的記憶”?請分條寫出。蘇、錫、常、鎮(zhèn)四市一模卷第13題:作者的取景器里攝取了哪幾類人?風分別概括他們在面對鏡頭時的心理。則是與篩選、整合文章的信息結合在一起考查文章或文段的結構思想。這類題型一般指向比較明確,學生在處理這類指向性比較的問題時得分比較容易,失分的原因主要在于點找的不夠全面。但南通一模卷中的11題:文章反復強調(diào)草叢“抓住土地”。草叢為什么要“抓住土地”?請結合全文作具體說明。學生的得分卻非常低,很多學生認為只能有一個點。在處理本題時首先應尋找文章中寫到“草叢抓住土地”的段落和語句,然后思考在這些語句中草叢和土地有怎樣的關系?并按照“抓住了土地草叢獲得了………”的格式寫出答案。雖然得出答案和參考答案在表述上并不完全形同,但意思卻幾乎能達到,而且表述完整規(guī)范、要點全面。本題失分的關鍵就在于學生沒有能判別出這條題目也屬于篩選信息、歸納要點題。因此解答此類題型首先應審清題目的要求確定答題區(qū)間,其次從答題區(qū)間中篩選出重要句子,最后視配分情況分點整合信息
(2)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
這個考點可以從:1、整體分析形象及表現(xiàn)手法;2、綜合分析語段或語句的表現(xiàn)手法;3、分析單一的修辭手法及其好處,三個角度設題。
南京一模卷的第12題,蘇、錫、常、鎮(zhèn)一模卷的第11題就是從綜合分析語段的表現(xiàn)手法來設題。學生在這類題型中失分通常較多,主要原因是:1、未能了解熟記表達技巧的術語,2、不能從多角度分析概括,特別是在分析語段的表現(xiàn)手法。
因此在練習中應注意引導學生注意:1、分析題干要求。如“藝術技巧”多側重藝術構思和創(chuàng)造等方面,“寫作特色”主要指描寫方法和篇章結構,“寫作技巧”主要指寫作手法和修辭等。2、多角度分析概括。對文段表達技巧的分析主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把屬于表達技巧的內(nèi)容都篩選出來。在回答時注意盡可能分條列舉,顯示出答題的深度和廣度。3、注意術語的積累,熟記使用頻率高的表達技巧的術語,了解常用技巧的作用,掌握一些常用的程式,如體現(xiàn)了什么,強調(diào)了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深化了主題,點明了題旨等。4、注意手法分析一定要結合內(nèi)容和作者的情感分析。
(3)探究題
繼07年山東、廣東、海南、寧夏四省份新課標試卷中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探究性試題后,08年上海、福建、廣東、江蘇、寧夏、山東等六份考卷考了探究題。探究題主要是針對現(xiàn)代文閱讀中散文、小說命制的題,命題主要涉及三個方面:1、對所讀文本中的疑點、難點提出問題,要求深入研討2、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提出問題,呈現(xiàn)兩個或兩個以上答案,讓考生判斷其正誤或優(yōu)劣3、談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圖等。考查類型有:1、評價型:08寧夏海南卷14題、08廣東卷18題、09南通一模卷14題;2、感悟型:07山東卷、09蘇、錫、常、鎮(zhèn)14題;3、評析型:08上海卷12題、08福建卷13題;08江蘇卷15題、08山東卷22題、09南京一模卷14題。就07、08高考題來看探究題還是對文章內(nèi)容和形式的探究。因此在解答此類題目時需注意:1、立足文本,整體把握。 “探究”題,先要“探”出題目的要求、范圍的限度,再“究”其緣由和實質。2、抓住物象,由表及里。散文、小說的主旨和情感的表達往往借助一定的物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而這些物象的表達又常常是含蓄的。所以,回答這樣的探究題,要能抓住作者表達情感所借助的一些物象,把握作者的心理和物象的象征義。3、對于形式的探究必須熟悉不同體裁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技巧,以便從多角度分析。4、聯(lián)系實際,開放答題。對于散文、小說,命題往往把最后一道題設置為開放性題。對此,考生在回答時應注意:一是自己的分析必須建立在該文本的基礎上,文本與分析緊密結合,不要脫離原文回答;一是聯(lián)系實際的例子要能夠以點帶面,分析時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拓展延伸,作出個性化的理性思考和探究。5、作答時觀點要鮮明,探究要符合試題的限制條件,分析有理有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