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大學英語基礎階段教學中,教師在注重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應當在教學中融合體裁及體裁分析理論,指導學生分析語篇情境,宏觀把握語篇的認知結構,建構特定語篇的圖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分析、 構建特定語篇圖式,或進行口頭或筆頭交際。
【關鍵詞】 體裁;體裁分析;英語寫作
英語寫作歷來是一個困擾英語學習者的難題,同時也是應用語言學和第二語言習得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近年來,體裁(genre)和體裁分析理論(genre analysis)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語言教學領域,國內(nèi)也有不少這方面的應用案例(李森,2002;李奇,折鴻雁,2003;趙秀鳳,2004),但是,以現(xiàn)行的大學英語寫作教材為基礎的體裁分析法的研究還仍處于探索階段。本文擬系統(tǒng)介紹體裁分析的理論,結合自身多年來的教學、科研工作實踐,就如何運用體裁分析法增強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效果進行探討。
一、體裁及體裁分析理論
體裁概念源自法語的“genre”一詞,其原意是 “文藝作品中的類型、 風格、 流派、 體裁”,而語言學家對此有不同的解釋。美國密歇根大學的John M.Swales 教授在其專著 Genre Analysis(Swales 1990:45 - 48)中從應用的目的出發(fā),認為體裁是交際事件的一種分類。而 “包括具有共同交際目的的一組交際事件” 則可看作是一種體裁(Swales 1990:45-58)。以體裁概念為基礎,體裁分析(genre analysis)研究語篇的交際目的和語言使用策略,它在對語篇語言特征的描述基礎之上,解釋語篇建構的理據(jù),探討語篇結構背后的社會文化因素
和心理認知因素,揭示實現(xiàn)交際目的的特征方式和語篇建構的規(guī)范性。
二、體裁分析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在教學實踐中Swales 主張將體裁分析的側重點放在職業(yè)寫作領域(professional writing),
并同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與 EPC(English for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密切相關。(韓金龍,秦秀白:2001)然而目前,國內(nèi)大學階段英語寫作教程主要涉及的是表達性(expressive)的寫作類型。比如丁往道的《大學英語寫作手冊》。具體來講,寫作訓練的內(nèi)容主要涉及大學英語寫作常用的四大文體類型:描寫文、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而應用型寫作內(nèi)容往往占據(jù)較小的篇幅。但是教師同樣可以把握體裁分析的實質(zhì)和特點,引導大學生用體裁分析的方法來提高英語寫作能力。
1、 情境分析(situation analysis)
一篇作文總是在一定的語境中顯示出自己的交際功能,因此寫作不能脫離文章的語境孤立地去考慮,而應當根據(jù)語境選擇適當?shù)捏w裁,以使寫出的語篇適合語境的需要,圓滿完成它的交際功能。語篇產(chǎn)生的語言情境(context of situation)包括三個組成部分:話語范圍(field of discourse)、話語基調(diào)(tenor of discourse)和話語方式(mode of discourse)。話語范圍指語言行為的主題,如申請職位、講述經(jīng)歷;話語基調(diào)指交流者之間的關系,寫作時就是作者和讀者的關系,包括相互的角色、地位、態(tài)度、感情等,比如下級向上級申請,父親和兒子談話;話語方式則指交際渠道和媒介,如書面報告、電視講話、書信往來等。
情境分析方法已經(jīng)體現(xiàn)在各類寫作練習和考試當中。比如多屆自考寫作題目是這樣要求的:為所提供的文章補上缺失的段落。很明顯,根據(jù)上下文考生可以更容易確定段落的結構、內(nèi)容和語言。
情境分析的方法同樣可以充分運用于大學英語寫作訓練當中。對于情境分析,教師不但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特定語篇產(chǎn)生的社會、認知等因素,也可以在訓練寫作時為他們設置相應的情境,使寫作有的放矢,更加符合交際的需求。比如在向學生布置寫作任務時,教師首先要設置并引導他們分析產(chǎn)生這篇習作的語境。筆者在訓練學生說明文體中類比和對比類型的文章時,曾設置如下情境:
(1)話語范圍:對比選手甲(落選)和選手乙(獲獎)在某次英語演講比賽中的相同和相異之處。
(2)話語方式:網(wǎng)絡日志(blog)留言。
(3)話語基調(diào):讀者為選手甲,基調(diào)應懇切而委婉。
基于以上情境,學生結合自身認知與經(jīng)驗,寫出了具有一定社交意義的一篇習作:鼓勵選手甲不要氣餒,爭取下一次拿到獎項。這樣,學生在動手之前對寫作任務有一個整體設計規(guī)劃,并據(jù)此確定文章的體裁,寫作時就會根據(jù)交際目的及情境,結合具體內(nèi)容組織全篇,同時選擇恰當?shù)恼Z言。很明顯,通過情境分析訓練,學生可以將寫作實踐和實際生活經(jīng)驗連接起來,認識到寫作是有一定的交際目的,是“有用的”。同時,學生也可以培養(yǎng)起寫作的讀者意識,進行針對性的寫作。
2、圖式結構分析(schematic analysis)
圖式schema 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認知結構?!敖浑H目的使某類語篇具有大體相同的圖式結構”(Kay,H.&T.Dudley- Evans,1998)。對于大學英語寫作,由于描寫、記敘、說明和議論各自側重的交際目的不同,其圖式結構也不同。比如說明的目的是告知,而議論的目的是說服。在圖式結構上,記敘文一般以時間為敘事線索,以情節(jié)為基本內(nèi)容。另以數(shù)據(jù)描寫文為例,它的圖式結構包括:(1)數(shù)據(jù)變化的總體趨勢。(2)數(shù)據(jù)變化具體項目描寫;(3)預測數(shù)據(jù)變化的趨勢。一般來講,文章標題往往暗示出文章的類型,然而在實際寫作時,描寫、記敘、說明和議論這四種表達方式常相互補充,穿插使用,但具體到一篇文章往往又有所側重。例如:2003 年6月的4級考試作文題目是 An Eye Witness Account of a Traffic Accident。提綱(1)車禍發(fā)生的時間及地點;(2)你所見到的車禍情況;(3)你對車禍原因的分析。通過認真審題,我們認為此篇作文體裁的要求不是單一的,而是交叉搭配的混合體體裁。據(jù)此,我們可把第一段的體裁選擇定位在記敘文上;把第二段的體裁選擇定位在描寫體上;最后一段定位在說明體上。因此,此篇作文是以記敘、描寫和說明體的交叉體裁而寫成的,其圖式結構必定不是單一的。
分析語篇的圖式結構則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可以舉一反三的應用模式。在熟悉某一交際事件的圖式之后,學生就能夠較好的理解某一環(huán)節(jié)在這一圖式中的定位,并進一步認識到它的交際功能,增強體裁意識。在實踐中可以使學生直接參與分析過程,目的是使學生不僅能掌握學過的體裁,而且能自行分析新的體裁,并能很快掌握它。
3、語言得體性分析(appropriateness analysis)
語篇的體裁影響語言的風格和使用方式。秦秀白(1997)認為,在對語篇進行解析時,應當將文體分析同體裁分析結合起來。文體分析包含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語言描寫,即從語音、詞匯、語法及語篇內(nèi)在結構等角度分析特定語篇的內(nèi)部組織機制,借以回答 “What does the text mean ?” 的問題;二是對特定語篇所選擇的語言成分的得體性(appropriateness)進行分析,回答“How(or by what means)does the text mean what it means ?”的問題,從而達到對語篇進行鑒賞的目的。所謂“得體性”,就是在分清文體的前提下使用合適的詞匯,句子和修辭,既適用于話題,又適合于讀者。
比如要表示論文體裁中有爭論性的主題的看法時,我們所讀到的文章開頭往往是引出人們對要討論的問題的不同看法,然后提出作者自己的看法。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吸收和套用其如下句型:When it comes to...,some people think/ believe that....Others say/ argue/ claim that the opposite/ reverse is true.There is probably some truth/ a little bit of truth in both arguments/statements,but...顯然,以上句型是通過大量閱讀學習套用他人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技巧而形成的。這種借用與模仿那些自認為寫得好的,超出他們自身語言能力的詞語、句型,甚至是范文,可以使學習者較快地了解英語寫作的要求和特點,增強感性認識,熟悉各種體裁所采用的不同語言風格。筆者有一位學生曾這樣寫到:“In a word,as a student,I think we should save water resource,or the last drop of water will be our tears”。在熟悉了議論文的對語言風格的要求之后,他做了這樣一番修改:“In a word,as a student,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to save water resource,or the last drop of water will be our tears”。雖然句子還有瑕疵,但是他至少認識到議論文中作者的態(tài)度不應該是過于猶豫的(用I think來表達),也不應該是命令式的(用we should來表達)。
三、結語
體裁、 體裁分析的理論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思路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教師宏觀把握語篇的認知結構,建構特定語篇的圖式,進一步進行語篇交際功能的深層解析和語域分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分析、 構建特定語篇圖式,或進行口頭或筆頭交際,都具有明顯的效果。這條教學路子,對于增強學生在社會文化背景中考察、描述、分析和運用各種體裁的能力,盡可能多地接觸同一體裁的真實語篇(authentic texts),掌握能影響語篇形成和理解的各種變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 Badger R,White G.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J].EL T Journal,2000,54(2):153-60.
[2] Kay,H.& T.Dudley- Evans.Genre:What teachers think[J].EL T Journal,1998.52/ 4(308-314).
[3] Swales J.Genre 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 韓金龍,秦秀白.體裁分析與體裁教學法[J].外語界,2000,(1):11-18.
[5] 李 奇,折鴻雁.體裁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ù)與實踐[J].外語教學,2003:70-72.
[6] 秦秀白.‘體裁分析概說法[J].外國語,1997,(6):8-15.
[7] 秦秀白.體裁教學法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42-46.
[8] 肖福壽,倪盈盈.基于功能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118-121.
[9] 王水蓮.體裁、 體裁分析與體裁教學法[J].外語教學,2001:82-85.
[10] 趙秀鳳.語體研究與體裁性寫作教學[J].外語教學,2004,(3):35-40.
【作者簡介】
楊曉霞(1976-),女,陜西周至人,單位:西安歐亞學院外語系,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