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照芹
【摘要】 中風為中老年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病死率較高,臨床上搶救幸存者,或多或少會留有運動,感覺和語言障礙等后遺癥。嚴重者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康復期如何幫助有不同程度后遺癥患者擺脫痛苦,恢復自信,爭取達到生活自理,是當前中風恢復期護理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 中風; 康復; 后遺癥
根據我院2001-2007年對67例中風后遺癥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取得一定的經驗,現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67例患者均為住院治療者,其中純運動性輕偏癱32例,腔隙狀態(tài)7例,感覺運動型17例,構音不全手笨拙綜合征11例。活動中發(fā)病的16例,休息狀態(tài)下發(fā)病的14例,睡眠狀態(tài)下37例。既往患有高血壓46例,冠心病24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23例,長期吸煙28例。其中男43例,女24例,年齡最大79歲,最小46歲。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13例痊愈,54例好轉出院。
2 護理要點
2.1 心里護理 中風患者患病后心理狀態(tài)和正常人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個別人因氣質,職業(yè),修養(yǎng)和生活方式不同,在心里活動方面表現也有不同,有的患者能逐漸適應新環(huán)境,達到自我調節(jié),而有的患者適應能力差,建立不起自我調節(jié)[1], 因此在護理工作中,及時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變化,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做患者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患者思想狀況,尊重理解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因人制宜實施心理護理,解開患者心中郁結。耐心的向患者解釋要寬容、豁達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不能以情亂氣,不要過怒、過思,只有心平氣和利于疾病康復。
2.2 后遺癥功能恢復護理
2.2.1 肢體運動功能障礙 應積極指導和輔助其進行功能鍛煉,從簡單的屈伸開始,要求活動充分,合理適度,避免損傷肌肉和關節(jié), 2~4次/d,5~30 min/次。并配合藥物治療,按摩患側肢體以利于功能恢復。
2.2.2 語言不利 語言障礙的患者情緒多焦慮,護理中要多接觸患者,盡早誘導和鼓勵患者說話,耐心糾正發(fā)音,有簡到繁,堅持不懈。
2.2.3 口角歪斜 臨床上常見患側眼瞼閉合不全,口角下垂、流涎,不能鼓腮、皺額、閉眼?;颊叱3.a生消極情緒,失去治療信心,護士應同情、關心患者,給與精神鼓勵,舒其情志,鼓勵其多做眼、嘴、面部運動,并經常按摩患處。
2.3 飲食調節(jié) 中風病因以內傷積損為主,即臟腑失調,陰陽偏勝,而飲食不節(jié),嗜酒肥甘,饑飽失宜,易致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郁化熱,阻滯經絡,是誘發(fā)中風的原因之一。重視飲食治療是中醫(yī)康復的傳統(tǒng),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糖為原則,陰虛者給予甘涼食物,如綠豆、小米等;陽虛者宜食甘溫食物,如麥面、胡蘿卜等;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者,宜多食白菜、黃瓜等蔬菜;便秘者宜食高纖維素食物,如芹菜、韭菜,香蕉等;高血壓者宜低鹽飲食,注意定時定量,少食多餐,戒煙酒[1]。
2.4 并發(fā)癥的護理 少數重病患者長期臥床,易出現褥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尤應注意這幾個方面:①褥瘡是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局部組織持續(xù)缺血、營養(yǎng)不良形成的組織壞死。后果嚴重,重在預防。應首先保持床面干燥、平整、無渣挾屑;每隔2~3 h翻身一次;對骨突部位放置氣圈、海綿墊或棉墊,使易受壓部位懸空;保持皮膚干燥清潔,每天用清水擦洗受壓部位2~3次,衣服被褥污濕后應及時更換;保持臀部、會陰部清潔干燥,用鹽水擦洗浸漬部位, 2~4次/d,對骨骼隆起部位每次至少按摩3~5 min,以活血通經;②防止肺部感染,則應多翻身拍背咳痰,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口腔清潔,防止食物、水誤入氣管;③防止泌尿系感染,要注意保持患者會陰清潔,讓患者攝取足夠水分,留置尿管著,應每天2次用呋喃西林稀釋液沖洗膀胱;④經常進行肢體按摩,抬高患肢,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
3 體會
本組患者大部分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礎疾病及具有吸煙嗜酒不良習慣,臨床上除予以藥物治療外,還應加強健康宣教。中風后遺癥的康復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易使患者及其家屬失去信心。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有高度責任感和同情心,向他們講解康復期護理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取得他們的積極配合。成功的心理護理是中風后遺癥康復期護理的基礎,完善的飲食護理是中風后遺癥康復期護理的關鍵,功能鍛煉是中風后遺癥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得主要手段,對重癥患者并發(fā)癥的預防是康復期護理能否順利進行的保障。只有上述措施的合理應用,才能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復肢體功能、減少致殘率,有效縮短康復期。
參 考 文 獻
[1] 蘇娟.中風后遺癥患者的康復護理.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