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檀
中國銀監(jiān)會某官員最近在紐約表示,投資美國國債是中國的“唯一選擇”。國內學界對此說法提出質疑,認為其作為金融監(jiān)管者,作出此類表態(tài)十分不妥。
購買美國國債并非中國外匯儲備的唯一選擇,美元資產可以購買其他產品,如果人民幣匯率要市場化,那么,人民幣遲早要與被視作貨幣之錨的其他貨幣脫鉤,逐步減少美元購買量就是必然之選。事實上,從前兩年開始,我國增加了除美元以外的其他貨幣的儲備,從去年開始,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增加了美元短債的購買量,雖然增量十分微弱,但脫鉤的跡象已經明確。
更重要的是,在此輪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的資源性企業(yè)逆勢擴張之舉十分顯眼。
2008年2月,中鋁聯(lián)合美鋁斥資140億美元購入力拓英國公司12%股份,占力拓全部權益的9.3%;日前又斥資195億美元,持股比例增加到18%。雖然各方對購買價格多有非議,去年的投資浮虧已經在70%以上,而目前力拓股價遠低于去年2月份,此時繼續(xù)增持期限股份,可能導致更大的浮虧。但對中鋁在市場緊縮期動用外匯儲備,爭取國際礦產資源市場的話語權,則少有爭論。一個最重要的理由是:如果兩拓合并,中鋁在全球市場將徹底落單,毫無還手之力。
此外,澳大利亞忠誠礦業(yè)(OZ Minerals)已與中國五礦集團簽署了一份合并規(guī)劃執(zhí)行協(xié)議,中國五礦以每股82.5澳分的價格收購忠誠礦業(yè)所有已發(fā)行股份,總價26億澳元(約17億美元)。據(jù)悉,此次交易將全部以現(xiàn)金方式完成。
忠誠礦業(yè)是全球第二大鋅礦開采商,主要生產銅、鋅、黃金和白銀等多種金屬礦,其在澳洲昆士蘭的鋅礦,年產量約為50萬噸。中國五礦意在增加公司在銅與鋅礦產方面的投資。與中鋁收購力拓一樣,五礦也是一樁溢價收購。
從近日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從外匯儲備中提取一定比例,設立海外能源勘探開發(fā)專項基金,用于支持石油企業(yè)獲取海外資源。
很明顯,國家外匯儲備戰(zhàn)略正在發(fā)生新一輪調整。第一輪調整是通過建立中投公司作為主權基金,進行金融資產的投資,但到目前為止,投資可謂折戟沉沙,并激起強烈質疑。第二輪就是目前展開的資源收購。不難看出,這些企業(yè)都獲得了銀行的貸款,以溢價進行收購,勢在必得。雖然從目前來看,中國收購這些資源有溢價之嫌,但從長遠來看,處于工業(yè)化關鍵時期的中國,資源短缺是制度短缺之外最嚴重的瓶頸,目前的收購是打通此瓶頸的國家戰(zhàn)略。
從相關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出外匯儲備的用處。截至今年2月,中國公司的海外收購僅次于德國,總額為218億美元。2009年剛開年,中國公司跨境并購占整體收購的90%。這種逆勢擴張反映了外匯儲備戰(zhàn)略與國家經濟戰(zhàn)略的大調整,只有跟上并購步伐,才能看清中國經濟的下一步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銀監(jiān)會某官員“中國外儲只能購買美元國債”一說,或者是障眼法,或者是思路不清。
隨著中國購買商品量的逐步增加,人民幣擁有從掛鉤一籃子貨幣到轉為掛鉤一籃子商品的基礎條件,人民幣匯率的國際化、市場化才有了前提條件。
對于“中國是不是會更多地購買美國國債”這一問題,溫家寶總理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是否會繼續(xù)買、買多少,那要根據(jù)中國的需要,根據(jù)外匯安全、保值的要求”。這是符合中國經濟發(fā)展現(xiàn)狀的實事求是的說法,如果中國國內經濟結構的轉變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的用途一起轉變,中國經濟就有可能成為下一輪全球經濟的引擎。當然,現(xiàn)在說什么一枝獨秀、率先復蘇,實在是言之過早。
葉檀 資深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