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濤 張增峰
(新疆自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普外一科,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關鍵詞】穿刺;沖洗;急性化膿性乳腺炎
【中圖分類號】 R655.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074(2009)04-0056-01
急性乳腺炎是婦女哺乳期常見病、多發(fā)病,但由于部分病人重視不夠,治療不及時,可迅速化膿,臨床上大多數病人需要切開引流治療,因此導致病程長,醫(yī)療費用貴,根據化膿性乳腺炎的特點,筆者對化膿需切開引流的病人,采用B超引導穿刺沖洗配合中藥治療急性化膿性乳腺炎,不用切開引流,住院花費少,患者痛苦少、病程短、不留瘢痕、不影響乳房外形,且收到良好的臨床效果?,F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67例化膿性乳腺炎患者均為我院2008至2009年期間收治病人。一般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26歲,參照急性化膿性乳腺炎診斷標準[1],均確診為急性乳腺炎,經B超探查膿腫為單腔膿腫,直徑小于6cm,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fā)熱,局部疼痛,白細胞計數增高等。其中初產婦60例,經產婦7例,產后12天-8個月發(fā)病,以產后30天左右居多。單側60例,雙側4例,膿腫位于乳暈下6例,乳房后4例,腺葉間57例。
1.2治療方法沖洗液配制及穿刺方法:沖洗液用500m1生理鹽水加慶大霉素24u?;颊呷⊙雠P位或側臥位,深部膿腫采用彩色B超機,高頻探頭進行定位,將高頻探頭用酒精擦拭消毒,常規(guī)消毒皮膚,探查乳房,確定膿腫部位,大小,并選好穿刺點確定進針方向及深度,用2%利多卡因適量局麻,在超聲引導下用20號空針穿刺深入膿腔,一般用9號針頭,膿液稠者可用12號針頭,淺部膿腫可直接穿刺,穿刺時,囑患者用自己用雙手輕擠乳腺稍加壓,使膿液集中,以利于抽吸。每次抽出膿液后即注入膿液量80%的沖洗液,多次反復沖洗,直至抽出液體基本變清,最后注入本次第一次抽出量的50%保留,然后拔出針頭,用無菌紗布覆蓋針眼,加壓包扎。每日1次,可根據情況每日或隔日1次。在穿刺治療的基礎上,并輔以中藥栝蔞牛蒡湯以清熱解毒,疏肝清胃,通乳和營。處方如下:全栝蔞30g、牛蒡子9g、天花粉9g、柴胡9g、黃芩9g、梔子9g、連翹9g、金銀花30g、青陳皮各9g、皂角刺9g、蒲公英24g、赤芍9g、生甘草3g。水煎服,每日一劑。治療期間囑患者停止哺乳。患者每日給予苯甲酸雌二純2mg肌注以回乳。
2治療結果
本組經治療后,疼痛明顯減輕,體溫明顯下降,37例5天后完全康復;23例在穿刺后第3天,體溫上升,疼痛,B超顯示乳房膿腫,經再次穿刺沖洗后后17例癥狀消失,1周后康復,6例膿腫基本未改變,經切開引流,22天后治愈,58例患者治愈后1個月回訪,無1例復發(fā),直徑1.5~2.8cm者在7±2d內治愈,直徑3~5.6cm者在18±2d內治愈。
3討論:
急性化膿性乳腺炎,多見于產后3~4周,致病菌以金葡菌多見,少數為鏈球菌或其他菌感染?,F代醫(yī)學外治一般行擴大切口排膿法,組織損傷較重、易造成乳漏和長時間換藥組織纖維化不易愈合、疤痕大,甚至因疤痕攣縮引起乳房變形等不良后果。
本組穿刺及中藥口服治療后結果顯示,直徑小,膿腫淺,無紅腫的膿腫愈合快,直徑大,周圍紅腫且疼痛劇烈的膿腫愈合慢甚至穿刺沖洗無效,本組有4例膿腫直徑5cm以上,第1次穿刺后,膿腫消失,后又逐漸增大,行第2次穿刺沖洗后膿腫消失愈合,因此對膿腔大的可多次穿刺治療,膿腫大小相同的不同患者其膿腫縮小和愈合所需時間不同,可能與穿刺抽吸干凈與否及個體差異有關,該法用慶大霉素沖洗濃腔,使膿腔內膿液明顯稀釋,細菌數量明顯減少:且慶大霉素對多種革蘭陰性菌及陽性菌都具有抗菌作用,直接將其注入膿腔,可極高濃度殺滅細菌,減少了全身用藥的毒副作用。本組患者同時應用中藥經典方栝蔞牛蒡湯清熱解毒,疏肝清胃,通乳和營,以促進炎性吸收,減少毒素擴散,并可以減少抗生素的應用。且該法在超聲引導下行乳腺膿腫穿刺治療定位準確,操作安全簡便,出血少,且經濟,省時,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外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353.
(收稿日期:200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