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小
最近好朋友跑來跟我說,很想買LV的經典款手袋。說實話,LV這個牌子滿大街都是,我不能說自己是非主流,但至少不想同流,于是勸說朋友在金融危機期間要捂緊口袋??刹还芪以鯓涌嗫谄判?,她就是要拉著我一同去買。我靈機一動,從家里翻出一本書,告訴她看完了就去陪她買。這本書叫《奢侈如何失去光澤》,作者唐娜·托馬斯是美國《新聞周刊》常駐巴黎的文化及時尚記者。她花費3年撰寫這本書,用以揭披當今大品牌集團在哄抬物價的同時降低成本、偷工減料,“大量生產的奢侈品”本身就是一個自相矛盾的詞語。
在位于巴黎近郊的LV大宅院里,一臺生產線上的12個女裁縫使用機器加工數(shù)百件LV手袋暢銷款。以有組織的方式進行生產,公司的產量驚人,但這種生產方式不被透露。當花大價錢買到一只生產線上下來的手袋時,消費者卻誤以為買到了永恒的傳統(tǒng)。
LV的經典產品旅行箱,它延續(xù)著1854年路易·威登發(fā)明的制作方法:骨架使用堅硬、輕巧的非洲奧庫梅木,銜接的地方粘上一層帆布,既不易破裂又使箱面光滑平坦;角落的保護層用黃銅。皮箱里層粘上珍珠灰棉質帆布,上頭有棉布條編織成“LV”字樣的卡其布縫在旅行箱里,所有工序全部手工完成。可這款皮箱一年僅生產500只,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供小于求啊!于是其他LV產品則在生產線上完成,大部分由機器制造。
朋友最終決定:不再買名牌!
其實,許多名牌產品加工生產實際是在中國,但大品牌集團拼命掩蓋這一事實。少數(shù)包標有“中國制造”,但藏得很好,比如在內袋底層的縫合處,或者印在郵票大小的商標皮革反面,需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到。有的“中國制造”的標志是貼在袋子外的貼紙上,貨物運到意大利后就會被撕掉。有一家大品牌集團除了手把,整個包都在中國制造。制成后補上貼有“意大利制造”的手把。該品牌始終聲稱,其所有商品均為意大利手工制造。這樣一只在流水線上生產的手提包,成本大約為120美元,隨話它在香港地區(qū)一家百貨商店里飆升至成本價的10倍。
有一點讓人挺感嘆的,估計到2011年,中國將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奢侈品市場。中國的一些消費者,一邊瘋狂迷戀這些轉了一圈的產品,一邊對“中國制造”缺乏信任,催生了一批仿冒品使用者。這正是大品牌集團瘋狂擴張造成的副作用——名牌標志成為炫耀的標簽,即使喪失原有的品質,附著于這道標簽上的幻想仍在。當一只包的真品與假貨的區(qū)別僅僅是兩道砸線還是三道砸線時,其問的差價就變得十分詭異。
沒有名牌包的你就偷著樂吧,其實真正的名品是沒有牌子的,比如頂級的成衣店制作,像國外的皇室一樣!想要好東西,那就定做一個包包,至少那是屬于自己的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