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打開郵箱,發(fā)現(xiàn)幾天前的兩封新郵件,原來是我以前的學生發(fā)來的。我匆忙打開郵件,想快快回復,但看完后,卻遲遲無法平靜下來,他們不約而同地向我提出了同樣的問題,而我一時尋找不到答案。
印象中,這是兩個很可愛的孩子,他們現(xiàn)在正在外地實習,顯然這些日子他們并不順利,我猜是什么觸動到他們敏感的小神經了,不然不會產生那樣一種極端的想法,一個說,他終于承認大學幾年自己真的是什么知識都沒有學到!一個則抱怨,大學根本沒法健全我們的人格,他在學校左右逢源,在實習單位卻無法融入大人們的微妙世界。
最后他們傷心地得出結論,大學帶給我們什么?我什么都沒得到。
對于他們的困惑,按理說,有幾個前提問題是我要問他們的:你們在大學期間真的認真學習知識了嗎?你們是否以與網游、戀愛等同樣多的時間去參加了社團活動、實踐鍛煉呢?可是以我的習慣,或者我會說,他們的失落只是在實習階段對自己的認識產生偏差,其實他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心智成熟,能夠在努力之下基本完成工作任務,那種感覺上的“格格不入”只是對陌生環(huán)境還未脫敏或者說有待適應與磨合。
這些孩子,他們帶著美好的憧憬和年少的理想走進大學,卻在走出校門回歸社會時夢醒茶涼。
關于大學的功能,比較公認的說法是: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但是具體地說高等教育為這些孩子帶來了什么,眾說紛紜。有人說最實惠的是教他們謀生的技能和知識,有人認為重點在于完善他們的人格,也有人堅持說是訓練他們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人說豐富了他們的人生閱歷,為以后職業(yè)的競爭提供學歷資本。不過,我們也經常聽到質疑的聲音,大學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永遠滯后于知識更新的速度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大學生對生活百態(tài)的單純認識和對人際關系的簡單看法很難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復雜環(huán)境,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日益推進使大學文憑的說服力似乎不再有絕對的優(yōu)勢。
毫無疑問,這些都很有道理,他們同時存在于這一問題的不同層面。但我仍然不甘心,為什么總有一部分走出校門的孩子感覺兩手空空沒有什么收獲呢?我想我們教育戰(zhàn)線上的每一個實踐工作者和理論研究者難辭其咎。
我熱愛大學,我喜歡大學里的人文關懷和自由精神,她讓我感覺年輕充滿活力,我的很多同事也很享受這種幸福的體驗,可是,我們的學生是否產生過這種幸福的認同感?是否能在畢業(yè)后延續(xù)這種幸福感并始終保持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呢?我認為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在考驗我,是否有辦法將一顆幸福的種子穩(wěn)穩(wěn)當當扎扎實實地深埋在學生們的內心。換句話說,我有沒有很巧妙地對這些“主體”發(fā)揮“主導”的作用。
可能做學生工作的人會很無奈,他們每人對應的是200位甚至更多的學生,大學畢業(yè)時學生不熟悉自己的老師和老師不認識自己的學生早就不是個笑話,而是我們不愿卻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從這點出發(fā),由老師們來承擔所有責任恐怕是有失公允的,因此我必須再次強調,我只是從我們自身為討論范圍,在大環(huán)境無法迅速變化時,我們作為其中的一個方面能否作出靈敏的反應和明智的改變?
我“尊重每棵樹開她愿意開的花”,但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班主任、輔導員或者素質導師可以而且應該給予信息咨詢、心理支持和發(fā)展態(tài)勢的必要引導,我說的不是在所謂的“陽光小屋”里等待學生,而是能否將班主任、輔導員或者素質導師的能動性發(fā)揮得更加充分。有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我國高校每年都有一些學生出現(xiàn)自殺一類的極端行為,而這些學生恰恰不會主動去找老師溝通,另外一些在生活、學習中碰到困難的學生也并沒有被老師們察覺到,他們可能自己找尋解決辦法,可能憋在心里自己忍受,而沒有從老師那里得到情感的認同和支持,無法適時建,立信心恢復健康的心態(tài)。
顯而易見,對學生個體關注的缺席,正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乏力克服的一個難題。
現(xiàn)在,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23%,這意味著更多的孩子有機會進人大學度過他們人生中非常珍貴的幾年,雖然他們已經走過二十多個春秋,雖然我們倡導大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是我們仍然是這些孩子學習上的導師和生活上的長輩,對他們的關心是我們這個職業(yè)的天然屬性。
為了不讓我的學生帶著失望從大學畢業(yè),作為教師的我可以做些什么呢?
做富有激情的老師,做有時代大視野的老師,做有社會責任感的老師,做有個性感染力人格魅力的老師,而最緊要的,是做一個善于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機會跟學生進行有效交流并提出可操作性建議的老師。學習的方法,生活的態(tài)度,工作的技巧,處事的藝術,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溝通的話題,相信這樣的我一定能帶給學生們思想碰撞的星火,同時讓他們感受到呵護心靈的溫暖。希望若干年后,當他們長大成人,當他們成家立業(yè),他們發(fā)給我的郵件會說:老師,大學生活留給我們的永遠是幸福的回憶和真誠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