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一種美好的品德,也是小朋友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養(yǎng)分,學(xué)會了寬容,也就學(xué)會了交際,也就證明了自己已經(jīng)長大。很多作家都寫過關(guān)于寬容的文章,下面讓我們欣賞一下在作家的眼里,寬容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王龍寶
寬容是一門交際藝術(shù)。它潤滑了彼此的關(guān)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閡,掃清了彼此的顧忌,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寬容打開兩顆相對封閉的心靈,像一種明澈而柔韌的調(diào)劑,使之相融相知。懂得寬容的人生,是美麗的。
寬容是一門修身養(yǎng)性的學(xué)問。它戒除了憂煩急躁,抑制了悔憎恨怨,平息了對恣糾爭,避免了嫉妒猜疑。寬容舒展了已久的沉郁的思緒,如一縷輕風(fēng),將自己拂作一朵漂白的云,游于碧空之上,閑然自得。懂得寬容的人生,是高雅的。
寬容不是怯懦,不是在威逼利誘前誠惶誠恐、阿諛奉承、低頭哈腰;不是在是非曲直面前,唯唯諾諾、人云亦云、顛倒黑白。
寬容不是交易,不是為了得到別人的信任,甜言蜜語、口是心非、笑里藏刀;不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權(quán)益,小恩小惠、虛情假意、收買人心。
寬容是什么,不是什么,作者通過詩歌一樣的文字表達得很清晰,而且增強了閱讀的氣氛。排比的運用也讓文章顯得流暢、富有節(jié)奏感。
畢淑敏
寬容是一江春水,抒寫了溫馨、閑適與融洽,讓人在柔和舒適間倍感親切。
寬容是一瀉瀑布,宣誓了奔放、熱切與自信,教人在壯美和激情中意氣風(fēng)發(fā)。
寬容體現(xiàn)了人格,它將友愛、體貼、理解與氣度凝縮于一點。無論是儒家的“仁”“義”,墨家的“兼愛”“非攻”,道家的“修身養(yǎng)性”,還是基督的“愛神”,伊斯蘭的“古蘭經(jīng)”,佛學(xué)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無不包含了豐厚的寬容哲學(xué)。世間因為有了寬容而愛意濃濃,美麗祥和。
畢淑敏是散文大家,在她的這段文章之中,我們能感受到她的博學(xué),她對寬容的深度感受。而小朋友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的是,面對問題要多思考,要多看書,要多體會書中或者生活中的意思之外的意義,這些對我們的寫作是有著非常大幫助的。
馬張留
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我們要想擁有這種胸懷,就必須學(xué)會寬容。人與人之間,難免磕磕碰碰,若是妨礙了他人,歉然一聲“對不起”,別人讀懂了你的意思,大度地一笑,淡了云煙,依舊彩虹。正所謂“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當(dāng)然,寬容應(yīng)是講原則有底線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那是神的境界。如果不講究原則,寬容將會變成縱容。對于那些奸惡之徒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的丑惡行徑,我們不能姑息容忍,而應(yīng)該自覺抵制,予以斗爭。
恰當(dāng)?shù)剡\用名人名言,可以使我們的作文變得有理有據(jù),加上一些自己的思考,更會為作文加分。另外,考慮問題可以多找一些角度,從正面想問題的同時,也可以從反方向想問題,本文的第二段就是從“寬容的底線”談起的,讓我們明白了寬容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