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涵
坐落在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zhèn)的汶川地震博物館,是中國首家民間地震實物博物館。展覽以日記的形式,分30個展廳,記錄了從5月12日到6月12日每天發(fā)生的事件。在收集的4萬件與地震有關(guān)的實物中,有“可樂男孩”簽名的可樂瓶、特殊館員“豬堅強”,就連“范跑跑”的教科書和他的一副眼鏡也被收藏。自2008年6月12日開館以來,平均每天有上千人來此參觀。今年春節(jié)期間,該館的參觀人數(shù)更是高達10萬人。
今年2月28日,汶川地震博物館開始閉館修建,到地震一周年時重新開館。而由民營企業(yè)家興建的這座博物館屆時是否收費,也引起了人們的關(guān)注。
以日記的形式開設(shè)展區(qū)
2009年1月10日下午,來自四川省江油市的張培麗一家四口輾轉(zhuǎn)來到大邑縣安仁鎮(zhèn)。安仁古鎮(zhèn)因是川軍將領(lǐng)劉文輝、劉湘以及地主劉文彩的老家,而在巴蜀大地頗為有名,而張培麗一家這次主要是來參觀汶川地震博物館。
張培麗遠遠地看到一個獨特標志,上邊寫著“震·撼5·12~6·12日記”字樣,黑色和紅色的搭配給人以較強的視覺沖擊。博物館門口堆放的被地震摧毀的建筑物構(gòu)件、汽車以及火車鐵軌等,讓她看到了地震的殘酷。
讓張培麗感到奇怪的是,博物館門口停放著一輛消防車。待她走近一看,才知道這是一件地震實物。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章蕙告訴她,這輛消防車是去年11月2日才到這里安家落戶的。這輛車的駕駛員是成都市消防支隊七中隊后勤班班長肖和。地震發(fā)生后,他一直戰(zhàn)斗在最危險的地方,后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zāi)英?!薄3啥际邢乐ш爩⑦@輛消防車和部分救災(zāi)裝備捐贈給了博物館。
張培麗發(fā)現(xiàn),這座博物館與眾不同。這是一座尚未完工的上下兩層建筑,裸露的水泥、鋼筋,加之鋼管搭建的護欄,給人強烈的廢墟悲壯之感。走進博物館,廣播里不停放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專為抗震救災(zāi)錄制的歌曲《相信愛》,讓人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恍惚感。
這座面積為4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館,用實物、圖片、文字以日記的形式記錄每天的救災(zāi)進程,每個展區(qū)就是一天,30個展區(qū)正好代表著5月12日到6月12日這一個月。章蕙說,這種方式在全國是首次。
總理用品成珍貴實物
踏進館門,首先來到的是“5月12日展區(qū)”。在這里,溫家寶總理指揮救災(zāi)時所用過的擴音話筒,他在直升機上使用過的軍用地圖以及他喝過的礦泉水瓶等物品格外引人注目。
5月13日凌晨,武警四川省總隊成都市支隊開赴映秀鎮(zhèn)進行救援。為了盡早到達目的地,支隊9名隊員駕駛著5艘救援沖鋒舟,冒著被巨浪打翻的危險,連接起了映秀與都江堰的水上生命通道。9月6日,武警四川省總隊成都市支隊向博物館捐贈了隊長駕駛的那艘沖鋒舟。
在“5月18日展區(qū)”,陳列著一個空可樂罐,這是去年10月12日,博物館新添的一件非同尋常的實物。在地震災(zāi)難發(fā)生80多個小時后,被壓在廢墟中的綿竹市漢旺鎮(zhèn)高二學生薛梟成功獲救,就在救護人員將他送上救護車時,他突然向救援人員說:“叔叔,我要喝可樂,冰鎮(zhèn)的!”“可樂男孩”被送到成都華西醫(yī)院后,他的右手被截肢,一些好心人給他帶來了冰鎮(zhèn)可樂。記者注意到,這個可樂罐上的“薛梟”是用黑色鉛字筆寫成的,由于地震中失去了右手,薛梟用左手書寫的名字顯得有點歪斜。
而綿竹市新龍鎮(zhèn)的吳家方在地震后背著亡妻所騎的那輛摩托車,也靜靜地停放在博物館里。
燭光中翻開“日記”
和張培麗一樣,這天來到汶川地震博物館參觀的人還有其他幾百人。章蕙告訴記者,地震博物館免費開放后,吸引了眾多參觀者,最多一天高達5000多人次?!罢鸷场薄坝郎y忘”,是人們參觀后的共同感受。而這座博物館的建造者是民營企業(yè)家樊建川,他是當?shù)匾粋€有名的商人和收藏家。
2009年年初,央視《經(jīng)濟頻道》評選出10位最能代表改革開放30周年的人物,樊建川榜上有名。
2003年,樊建川在大邑縣建造了一個占地500畝的建川博物館群落。建川博物館分為抗戰(zhàn)、民俗和紅色年代三大系列,有11個展館。
建川博物館副館長何新勇告訴記者,地震發(fā)生當天,他就接到樊建川館長從機場打來的電話,要他們收集地震實物,準備在建川博物館建一個與抗震救災(zāi)有關(guān)的紀念館。于是,博物館派出50余名員工分別前往都江堰、汶川、映秀、北川等地收集抗震救災(zāi)實物。隨后,4000余件與此次地震有關(guān)的物件被一一收藏。
何新勇強調(diào),所有的物件都經(jīng)過了專業(yè)的消毒和就地拍照,絕對真實,但他也有遺憾的事。他從電視上看到,有位媽媽為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幸遇難,她在手機上留下了“親愛的寶貝,如果你還活著,請記住媽媽愛你”的短信。他們苦苦尋覓那部手機,但至今沒有結(jié)果。
2008年6月12日下午2點28分,一場名為“震·撼汶川5·12~6·12日記”大型抗震救災(zāi)實物展在尚未完工的“紅色年代鏡鑒藝術(shù)館”中如期展出。在4000多件實物中,遇難者的遺物成了整個博物館藏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警報聲響后,來參觀的人們每人拿一支蠟燭,大家在燭光中參觀整個展館。
個別收藏物引發(fā)爭論
汶川地震博物館被媒體報道后,捐獻實物的人越來越多。去年7月23日,一座來自都江堰市建行岷山分理處的木質(zhì)座鐘被擺在了地震館入口處的顯眼位置。鐘擺已經(jīng)在地震中損壞,時間定格在14:28,成為博物館的最佳藏品之一。
但是個別收藏的實物也引起了爭論,其中就有“范跑跑”的教科書和地震時他戴的一副黑框眼鏡。
記者看到,教科書扉頁上有范美忠親筆寫的“正在講課。范美忠。5·12”字樣。而他的黑框眼鏡旁是一張金額為224元的發(fā)票,這是博物館給他配一副新眼鏡的費用。對于一些人的疑問,館方認為他們只是真實地保留歷史,如何評價是參觀者自己的事。
而博物館最著名的收藏品之一是“豬堅強”。記者看到,“豬堅強”在博物館內(nèi)有自己的專用小屋,可以不受拘束地在博物館園區(qū)內(nèi)散步。博物館策劃部的吳志雄告訴記者,大難不死的“豬堅強”被埋在地下36天后救出時,原本150公斤的肥豬瘦得只剩下50多公斤。2008年6月22日,樊建川館長用3008元從豬的主人手中買下它,還額外捐贈給他1萬元。現(xiàn)在“豬堅強”的體重已從當初進館時的50多公斤,長至160多公斤。
樊建川的行為受到了善待動物組織亞太分部的嘉許,但這一舉動引發(fā)了眾多質(zhì)疑。而樊建川的想法很簡單,等“豬堅強”壽終正寢后,將它制作成動物標本永久收藏,“它給人們帶來另外一個側(cè)面的記憶”。
重新開館收費成焦點
汶川地震博物館自去年6月12日開館后,建川博物館對外宣稱將免費向公眾開放3個月。兩個月后,建川博物館又把免費開放時間延長至今年2月28日。館方的解釋是,現(xiàn)在博物館的地震實物已經(jīng)超過4萬件,2月28日后要增資2500多萬元重新修建,到今年5月12日14時28分重新開館。
何新勇向記者透露,新展館總面積達6000平方米,由鳥巢中方設(shè)計師李綱設(shè)計。建成后的地震博物館仍采用日記這種特別的展覽形式,分30個展廳。但規(guī)模要大得多,也更具震撼力。觀眾進入封閉的模擬地震廳,能體驗地震發(fā)生的實時場景,感受到山崩地裂的恐懼。
另外,博物館已收集了空軍、陸軍、醫(yī)療衛(wèi)生、消防官兵等多支抗震救災(zāi)隊伍使用過的物品,要為每一支參加救災(zāi)的隊伍建一個展廳,初步設(shè)計在20個展廳左右。
重新建成后的地震博物館是否收費也成了大家關(guān)心的話題。2008年年底,樊建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自經(jīng)營博物館以來,已經(jīng)投入了許多資金,因為地震博物館是免費的?!懊髂晡覀円欢苜嶅X?!睋?jù)了解,目前建川博物館群落的門票是通票100元,單館20元。
建川博物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說,地震博物館重新開館后要收費,可能是20元左右,博物館畢竟投資了這么多錢,不可能一直免費開放。但在采訪中一位游客說,地震博物館的收藏物絕大部分是單位和個人無償捐贈的,館方應(yīng)考慮到這些人的感受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