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淑琴
1、煙草花葉病
煙草花葉病是由煙草花葉病毒侵染引起的一種病毒病害,在全國各煙區(qū)普遍發(fā)生。幼苗染病,沿葉脈組織變淺綠色,對光看呈半透明狀,蔓延整個葉片后形成黃綠相間斑駁,俗稱“花葉”。病葉邊緣有時向背面卷曲,葉基松散,葉片厚薄不均,甚至皺縮扭曲呈畸形。早期發(fā)病煙株節(jié)間縮短,植株矮化,生長緩慢。主要傳播方式為接觸摩擦傳播,田間操作時,手和工具接觸葉后再接觸健株葉片,能引起發(fā)病。種子、肥料和土壤中的病殘體,帶病的寄主植物,加工后的煙葉、煙絲、煙末等,都可以成為初侵染的來源。主要防治方法有:(1)輪作。實行2年以上輪作,重病地區(qū)至少要在2年內不栽煙。不與茄科十字花科作物間作或輪作。(2)加強田間管理。苗床和大田操作時應禁止吸煙,手和工具要消毒,田間發(fā)病嚴重時,田間操作應從無病區(qū)開始,打頂抹杈要在雨露干后進行,病株需最后打頂抹權,并及時追肥、培土、澆水以促進煙株生長健壯。(3)藥劑防治:用弱毒疫苗N14和生防制劑S52混合接種進行防治,方法是把弱毒疫苗N14和生物制S52稀釋成100倍水液,即100ml水加N14和S52各1m1,用針刺法接種,每公頃用600ml稀釋液;或菌毒清5%水劑200~300倍液噴霧;或1.5植病靈乳劑800~1000倍液噴霧,或20%病毒An7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或2%菌克毒克200~300倍液噴霧。畝噴藥液量40~50kg。
2、煙草野火病
煙草野火病是由野火病菌侵染引起的一種細菌病害,在全國各煙區(qū)均有發(fā)生,群眾稱“火燒病”、“紅火斑”,煙草發(fā)病主要在大田后期,病葉病狀初期為黑褐色水浸狀小圓斑,以后病斑逐漸擴大,直徑可達1~2cm,四周有寬的黃斑,病斑合并后呈不規(guī)則大斑,上有輪紋,天氣濕潤時表面有薄層菌膿,干燥后病部破裂脫落,葉片被毀。多雨潮濕時幼苗也能發(fā)病,受害幼苗褐爛倒伏或只剩頂芽直立,蒼白細弱,生長極慢,在無病區(qū)種子和煙葉是重要初侵染來源。防治方法有:(1)實行輪作。煙田至少應實行3年輪作制。大豆是此菌的天然寄主,應避免和大豆輪作。(2)種子消毒。用1%硫酸銅液或0.1%硝酸銀液浸種10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再催芽或晾干后直播。(3)加強管理。及時間苗定苗,合理施肥灌水,后期適當少施氮肥,增施磷鉀肥,適時適度打頂,以促進植株健壯。(4)消除病殘體。發(fā)病田應于收獲后及時清除煙秸病葉,實行深耕翻埋,消滅菌源。(5)藥劑防治。發(fā)病初期用每升含200毫克濃度的鏈霉素噴霧,每公頃噴藥液1600kg左右,每周噴一次,連噴3~5次,可獲良好效果。
3、煙蚜
煙蚜又稱桃蚜,俗稱蜜蟲、膩蟲,我國各煙區(qū)普遍發(fā)生,是烤煙和晾曬煙的主要害蟲。煙蚜排泄的蜜露污染葉片,影響煙葉的產量和品質,嚴重時降質1~2等,同時煙蚜又是煙草黃瓜花葉病的主要傳播媒介。煙蚜在我省一年可繁殖15代左右,除煙草外寄主可達300余種,主要有桃、杏、李、蘋果樹以及白菜、蘿卜等各種蔬菜。煙蚜以卵在果樹或其它植物上越冬,越冬卵在第2年5月上旬果樹花芽開始萌動時孵化危害,6月上旬遷入煙田繁殖危害,7月中旬至8月上旬為煙蚜發(fā)生盛期,煙蚜在煙田能繁殖13代,每10天~20天產生1代,1個蚜蟲生活20多天能胎生幼蚜40~50個。煙蚜具有明顯趨嫩綠性、避光性和秋季假死性。夏秋季節(jié),久旱遇雨初晴煙蚜常大發(fā)生。防治方法有:(1)生物防治。煙蚜天敵種類較多,制蚜優(yōu)勢種有蚜繭蜂、瓢蟲、蚜霉菌、草蜻蛉等,注意保護和施放煙蚜優(yōu)勢種天敵,提高對煙蚜控制力。(2)藥劑防治: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10%大功臣30~40g/畝兌水45kg或2.5%撲虱蚜40~60g/畝兌水45kg均勻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