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杰 李國友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是我國大豆生產(chǎn)區(qū)的重要病害,尤其在東北三省危害嚴重。大豆灰斑病是黑龍江省大豆生產(chǎn)中常發(fā)生的間歇性流行病害。病害流行年份,造成大豆產(chǎn)量、品質嚴重損失,一般可減產(chǎn)5%~10%,嚴重時可減產(chǎn)30%~50%,百粒重下降2~3克,蛋白質和油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癥狀灰斑病可危害子葉、葉片、莖、莢和豆粒。
1.幼苗幼苗子葉上的病斑為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深褐色,略凹陷。天氣干旱時病斑常不擴展;苗期低溫多雨,子葉上的病斑迅速擴延至幼苗的生長點,使幼苗頂芽變褐枯死。
2.葉片成株期葉片病斑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中央灰色,邊緣褐色,病斑與健全組織分界明顯。氣候潮濕時,病斑背面生有密集的灰色霉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孢子梗。病斑剛出現(xiàn)時為紅褐色小點,以后逐漸擴大,嚴重時葉片布滿斑點,互相融合,使葉片干枯脫落。
3.莖稈莖上病斑圓形或紡錘形,灰色,邊緣黑褐色,并有不太明顯的霉狀物。
4.豆英莢上病斑圓形或橢圓形,擴大可呈紡錘形,灰褐色。
5.豆粒粒上病斑輕者只產(chǎn)生褐色小斑點,重者病斑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灰褐色,邊緣暗褐色,中部為灰色,嚴重時病部表面粗糙,可凸出種子表面并生有細小裂紋。
病原大豆灰斑病菌為半知菌亞門,尾孢屬,危害幼苗葉片、豆莢、子粒,子葉上病斑圓形,深褐色有裂紋。病菌的分生孢子梗生于病葉正反兩面,以背面為多,無子座或子座較小,分生孢子梗5~12個束生,淡褐色,上下色澤均勻,不分枝。有時頂端稍狹,正直或具有1~8個膝狀節(jié),隔膜0~5個,頂端近截形至圓形,孢痕顯著,梗的大小為(51~128)微米×(5~6)微米。分生孢子倒棒形、圓柱形,無色透明,通常正直,基部近截形至倒圓錐截形,頂端略鈍至較圓,隔膜1~9個,大小為(19~80)微米×(3.5~8)微米。
侵染循環(huán)與發(fā)病條件
1.侵染循環(huán)大豆灰斑病菌以菌絲體在種子上和病殘體上越冬。帶菌種子和病殘體是病害的初次侵染源。在秋季收集病葉將其用金屬網(wǎng)貯存于室外,并將另一部分病葉埋于不同深度的土層里,第二年春季的不同時期檢查葉上病菌的存活情況,到2月27日病斑上還可產(chǎn)生孢子,經(jīng)萌發(fā)試驗仍能產(chǎn)生芽管,5月2日葉片已發(fā)生腐爛,葉片破碎得很不完整,但在病斑上仍可產(chǎn)生有生命力的孢子,能夠萌發(fā),具有侵染致病能力。
2.發(fā)病條件據(jù)報道,大豆子粒的褐斑率基本上與葉部病情指數(shù)無關,而主要取決于盛花期到豆莢盛長期的氣候條件是否適合于病菌侵染和擴展。葉片上病斑數(shù)量、大小與氣候有關。當溫度適宜,平均氣溫在19℃以上時病斑直徑可達3~4毫米。當溫度適宜,平均溫度在20℃以上和相對濕度在80%以上時,則潛育期短,病斑小,有的只有一個褐點,因而在大流行年份,葉片的病斑小而多。降雨和濕度條件是灰斑病流行極為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病粒率的多少更是取決于莢盛長期——鼓粒中期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數(shù)。這個時期降雨日數(shù)多,又有連續(xù)降雨,病粒率將會增高。損失會增加,而在無雨條件下,病莢及病粒率均明顯降低。因病菌侵入豆莢后,在寄主體內(nèi)擴展也要求有一定的濕度,如在長期無雨露條件下,豆莢雖受害,但病粒率仍會很低。
寄主的抗病性據(jù)報道大豆灰斑病菌小種的分布是有區(qū)域性的,和地勢、氣候、品種有著密切關系。大豆各部位如葉片和豆莢的抗病性具有明顯的相關性,葉片抗病者豆莢被害輕,病粒率低,鑒定品種抗性可以葉片為標準。對灰斑病的抗病育種方面,美國已育成的抗病品種在生產(chǎn)上已有推廣使用,但有關育種方法還未見報道。因此,來自不同原產(chǎn)地的野生大豆對灰斑病的抗性有顯著差異。野生大豆資源中蘊藏著豐富的抗大豆灰斑病的抗原材料。
防治方法大豆灰斑病初次侵染來源是病株殘體和帶菌種子。因此認真清除菌源,合理輪作,種植抗病品種及搞好預測預報。大發(fā)生年份及時噴藥保護,可以減輕發(fā)生為害。
1.農(nóng)業(yè)防治清除田間菌源,秋收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及時翻地,把遺留在田間的病殘體翻入地下,使其腐爛,可減少越冬菌源。進行大面積輪作,及時中耕除草,排除田間積水,對減輕病害作用很大。
2.選種和種子處理可用種子重量0.3%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能達到防病保苗的效果,但對成株期病害的發(fā)生和防治的作用不大。不同藥劑對灰斑病拌種的保苗效果是不同的。福美雙、克菌丹的保苗效果較好。
3.藥劑防治經(jīng)多年的多點試驗,在多種藥劑篩選中仍以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0倍液,效果較好。在防治重點上有不同觀點,有人主張防治重點放在葉部,可以壓低葉部菌源,進而減輕莢部發(fā)病。
4.選用抗病品種品種不抗病是灰斑病經(jīng)常大發(fā)生的重要因素。選用抗病品種是解決灰斑病經(jīng)濟而有效的措施。大豆的一般品種與抗病品種對灰斑病的抗病只是被害程度上的差異,但抗病品種表現(xiàn)單葉病斑少,病斑小受害輕。因此,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灰斑病的一條很重要措施。當前較抗病的品種有墾農(nóng)一號、合豐27、合豐28、合豐29等。還未發(fā)現(xiàn)免疫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