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云 郭 偉
摘要闡述了馬鈴薯生長發(fā)育的農業(yè)氣候條件及秋播時間,提出種植秋馬鈴薯應把好農業(yè)技術關,總結出秋種馬鈴薯的高產措施。
關鍵詞秋馬鈴薯;氣候條件;高產措施
中圖分類號S5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9-0153-01
福建是我國最早引種馬鈴薯的省份之一,目前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9萬公頃左右。其中大部分菜用,少量留種和加工利用。由于緯度和海拔高度差異,馬鈴薯種植與收獲時期有明顯不同。大概分為春種、秋種和冬種3季。種植秋馬鈴薯不但可充分利用福建省秋季豐富的光熱資源,提高復種指數(shù),增加農業(yè)收入,更重要的是利用秋繁培育馬鈴薯種,可減少病毒性和生理性的退化,以保持優(yōu)良種性,對農民增收、農業(yè)結構調整優(yōu)化和農村經濟的繁榮起積極的促進作用。
1馬鈴薯生長發(fā)育的農業(yè)氣候條件及秋播時間
馬鈴薯原產拉美高原區(qū),喜涼爽氣候,其生長發(fā)育的最適溫度為10~23℃,下限溫度為7℃,上限溫度為26℃。日最低氣溫低于0℃的重霜可造成凍害,塊莖膨大期最適溫度為15~18℃。福建省低山區(qū)在8月中下旬以后平均氣溫一般在24℃左右,直至11月中下旬平均氣溫仍可達10℃左右,這段時間的熱量條件非常適宜馬鈴薯的生長,而且在秋馬鈴薯塊莖膨大最快的10月與11月上旬,平均氣溫15~18℃,秋高氣爽,光照充足,其生長條件尚優(yōu)于春馬鈴薯。由于福建省地域廣闊,南、北差異較大,適宜秋馬鈴薯生長的時間也各有短長,秋馬鈴薯的時間推算一般是根據當?shù)刂厮?日最低氣溫低于0℃)出現(xiàn)時間,結合馬鈴薯的種性(中熟種生育期90d左右,早熟種80d左右)往前推算,則為該地較適宜的播種時間。福建省北部低山區(qū)一般在8月中旬,南部低山區(qū)可在8月下旬,低丘陵的播種時間可相對延遲15d左右。為保證秋馬鈴薯能早出苗、出全苗、出壯苗,播前對種薯休眠期不夠(芽長不到1~2cm)的,要做好催芽工作,目前馬鈴薯催芽一般采用浸種催芽或埋沙催芽,最好兩者相結合,待芽長1~2cm時即可播種。
2把好秋馬鈴薯的重要農業(yè)技術關
2.1保足密度,提高單產
秋馬鈴薯發(fā)枝較春馬鈴薯少,因此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光熱資源,提高單產,一般保持6萬穴/hm2左右。
2.2控制苗架生長,謹防徒長
秋馬鈴薯生長期的氣溫特點是由高到低,其生長勢是由強盛到減弱,掌握好施肥技術很重要,否則極易徒長。施肥要重基肥,控氮肥,后期增施磷鉀肥。尤其氮的追肥要早,在出苗后即施用,以后則不要輕易施氮肥。馬鈴薯一般在產量19.95~24.75t/hm2的情況下吸收純氮99.75~174.75kg/hm2、五氧化二磷42.0~49.5kg/hm2和氧化鉀139.5~229.5kg/hm2。馬鈴薯雖能適應多種土壤,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機質的(pH值5.5~6.0)黑土最為理想。
2.3注意秋旱與灌水工作
開花和塊莖形成期為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大的時期,如遇干旱,每次灌水225~300t/hm2是保證馬鈴薯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技術措施。在秋馬鈴薯塊莖膨大最快的10~11月,福建省正處于秋季少雨季節(jié),雖光照充足有利光合,但缺水。因此,在選擇種植地塊時最好選在靠水源的地段,同時要做好旱季的灌水工作。
3秋種馬鈴薯的高產措施
3.1根據氣候變化情況,加強田間管理
秋馬鈴薯生育期較短,要獲取高產、穩(wěn)產,就要根據氣候變化的特點,及時加強田間管理。播種至幼苗期的田間管理主要是爭取苗齊、苗壯。此時要加強查苗、補苗,缺窩的要選擇陰雨天氣于傍晚從鄰近窩里勻出多余的幼芽或幼苗補缺。幼芽、幼苗瘦弱的要及時追施芽肥和苗肥。發(fā)棵期要根據苗情和天氣情況采取促、控相結合的管理措施。如遇干旱天氣,幼苗長勢不好的,就要進行灌溉和追肥,保證此期生長旺盛對水肥的需求;如遇連續(xù)降水天氣,造成土壤板結和幼苗徒長時,要及時開溝排除積水,進行深中耕和松土、培土等。結薯期遇連陰雨天氣,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土壤板結;遇干旱天氣,土墑不足時,要及時澆水等。
3.2按照氣候規(guī)律,合理密植
馬鈴薯同其他作物一樣,需要合理密植才能適時封行,充分利用熱、光、水和地力資源,制造和積累更多有機物質。同時封行之后,地面得到適當蔭蔽,可降低地面溫度,促進塊莖生長,提高產量。若播種過密,互相蔭蔽,植株生育不良,產量不高。如播種過稀,雖單株生育良好,但株數(shù)少,產量也不高。從福建的氣候、土壤條件看,秋馬鈴薯種植密度,單作以6.0~7.5萬株/hm2,間、套作以4.5~6.0萬株/hm2為宜。
3.3掌握適時收獲
秋馬鈴薯植株停止生長,大部分莖、葉黃枯之后即進入成熟期,此時抓住晴好天氣及時收獲,避免早霜凍的危害而降質、減產。福建由于地理因素,從北到南,從西向東,初霜日期依次推遲。因此,秋馬鈴薯應掌握在初霜出現(xiàn)前搶晴好的天氣收獲,可少粘泥土,少病害感染,易于安全貯藏。用秋馬鈴薯的薯塊作種薯,可減少病毒感染,防止或減輕種薯的退化。作種薯用的塊莖,可提前7d左右收獲。
4參考文獻
[1] 張寧弟.秋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08(8):18.
[2] 田同平,陳鳳紅,黃坤,等.秋播馬鈴薯最佳栽培方法[J].北京農業(yè),2008(22):11.
[3] 趙德群,鄧士杰.秋馬鈴薯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7(16):41.
[4] 陳先西,闕玉林.秋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yè),200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