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蓮 杜成忠
摘要闡述了青稞的生物學特性,并從品種選擇、整地、播種、肥水管理、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紹其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以期為高海拔地區(qū)的青稞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青稞;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shù);高海拔地區(qū)
中圖分類號S51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9-0050-01
青稞是高原上特有的一種耐寒耐旱、生命力極強的古老作物,在青藏高原具有3 500年悠久的栽培歷史,主要分布在海拔2 700~3 400m的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肅等地區(qū)。目前,青海省青稞栽培面積長期保持在4.67萬公頃左右,總產(chǎn)與播種面積分別占糧食總產(chǎn)與播種面積的1/3左右,僅次于小麥、油菜,是青海六大農(nóng)作物之一。青稞是世界上麥類作物中β-葡聚糖含量最高的作物,其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和突出的醫(yī)藥保健作用。
1生物學特性
青稞屬禾本科大麥屬,因其內(nèi)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故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分為白青稞、黑青稞、墨綠色青稞等種類。青稞生育期短,比小麥早熟7~15d,生育期一般在110~125d,全生育期130~160d,種子休眠期較短,種子萌發(fā)的最低溫度為0~3℃,最適溫度18~25℃,青稞大田分糵力較弱,幼穗分化較早,屬自花傳粉作物。
2栽培技術(shù)
2.1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優(yōu)質(zhì)豐產(chǎn)、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的品種。青海地區(qū)主要栽培品種有北青一號、北青二號、北青三號、北青四號、北青六號、北青八號、肚里黃及昆侖系列等。
2.2整地
秋整地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進行秋翻,深度在20~25cm,打破犁底層,要求深淺一致,均勻嚴實,不漏耕,不留地頭和荒格子,無坷垃,并進行鎮(zhèn)壓保墑。春整地在春季耕層土壤化凍18~20cm時,及時進行整地、施肥、鎮(zhèn)壓、耙耱,要連續(xù)作業(yè)。使土壤上虛下實,創(chuàng)造播種出苗的適宜土壤水分條件。播前7d左右,用40%燕麥畏乳油3 000mL/hm2,對水750kg均勻噴于地面,迅速翻入20~40cm土壤內(nèi),耙耱均勻。
2.3播種
播種日期依據(jù)青稞的品種特性和茬口等因素適期早播,在地表解凍5~10cm,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0℃前10d播種,10cm土溫達到0℃以上,即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可以播種,總之在不受凍的原則下適期早播。
2.4肥水管理
基肥一次重施,氮肥總用量的50%~60%、磷肥總用量的90%~100%作為基肥施入,一般施優(yōu)質(zhì)有機肥22.5~30.0t/hm2、尿素60.0~112.5kg/hm2、磷酸二銨75~150kg/hm2。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并注意追施速效磷鉀肥。三葉期結(jié)合除草、松土追施尿素30.0~37.5kg/hm2,孕穗至抽穗期用磷酸二氫鉀4.5kg/hm2對水375~450kg,葉面噴施1~2次,最后一次追肥必須在收獲前30d進行。出苗后根據(jù)旱情及時澆苗水,保證齊苗壯苗;拔節(jié)前澆拔節(jié)水,后期視旱情再進行適度澆水,避免大水漫灌,以防青稞倒伏。澆水次數(shù)應根據(jù)實際需要而定。一般應掌握、頭水澆早、二水澆透、澆好灌漿水的原則。具體頭水在二至三葉期,二水在拔節(jié)期,三水在灌漿期(約7月中旬)。若干旱嚴重可于8月初再澆1次水,以防葉片早衰影響產(chǎn)量。
2.5田間管理
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種,苗齊后疏密、補稀。同時拔除病、小、弱苗,做到苗均、苗齊、苗數(shù)均勻一致,保苗375~450萬株/hm2。青稞三至五葉期前結(jié)合間苗、定苗、追肥進行第1次除草,第2次在拔節(jié)初期進行,第3次在抽穗期進行,此次以拔出高草為主。中耕除草可疏松土壤,破除板結(jié),便于調(diào)節(jié)耕層土壤干濕度,利于青稞的正常生長發(fā)育。
2.6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上要因地制宜,選用抗(耐)病蟲優(yōu)良品種。合理布局,實行輪作倒茬,加強中耕除草,秋季深翻,降低病蟲源。培育無病蟲害壯苗。播前青稞種子可用種子量0.01%的80%的402抗菌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4%拌種;也可用2%~3%生石灰水進行浸種,防治條紋病、云紋病和黑穗病。播種前曬種3d。同時保護天敵,創(chuàng)造有利于天敵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選擇對天敵殺傷力低的農(nóng)藥。防治黑穗病可選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噴霧。防治條紋病、云紋病可選用50%可濕性多菌靈1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噴霧,應在晴天傍晚用藥,陰天可全天用藥。
2.7采收
臘熟期選擇晴天,用聯(lián)合收割機收割。或全田90%植株呈現(xiàn)黃色,籽粒變硬時人工即時收割,打捆風干。風干后即時脫粒。
3參考文獻
[1] 李學信,陳斌,澤擁,等.高海拔地區(qū)春青稞增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中國種業(yè),2008(3):50-51.
[2] 李啟銀.青海藏區(qū)青稞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中國種業(yè),2008(1):74-75.
[3] 黨永花.青稞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中國農(nóng)村小康科技,2007(11):43-44.
[4] 王振鴻.青稞的栽培技術(shù)[J].農(nóng)村實用技術(shù),2004(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