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平
摘要:本文主要是探尋近現(xiàn)代湖南女性文學發(fā)生的源頭:彪炳她們對湖南女性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婦女解放運動所做出的杰出貢獻。
關鍵詞:湖南女性文學;產生;歷史成因
中圖分類號:G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387(2009)01-0053-03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以長沙為中心的湖南婦女和全國廣大婦女一樣,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和封建的政權、族權、神權、夫權四條繩索的壓迫和束縛。她們沉淪在苦海,生活在黑暗社會的最底層,有著強烈的革命要求和謀求自身解放的斗爭精神。辛亥革命后,1912年4月,同盟會會員唐群英等發(fā)起在南京成立了“女子參政同盟會”,各地紛紛相應成立分會,湖南分會亦于同年12月18日在長沙成立(《二十年來湖南婦女運動史略》)。次年2月12日,唐群英、張漢英等與丁步蘭夫婦發(fā)起出版《女權日報》(《長沙晚報》1913年3月7日《長沙女權日報》),旨在作為婦女喉舌,喚醒婦女覺悟。但因當時沒有新聞和言論自由,加之軍政干預,于9月被迫???。據(jù)已知史料,《女權日報》是湖南最早的婦女報紙,也是全國矚目的創(chuàng)舉,曾譽之為“湖南新聞史上之一異彩”(1983年9月22日第4版《湖南婦女報》《同盟會第一個女會員——唐群英》)。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fā),揭開了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也為湖南婦女解放運動開辟了新紀元。1918年4月。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在長沙組織成立了新民學會。學會提倡男女平等。把婦女引為“同志”。在長沙各女校中。一批具有強烈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知識婦女。沖破“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親”的傳統(tǒng)觀念。勇敢地加入了以男性為主體的新民學會。最早加人新民學會的女會員有向警予等,據(jù)統(tǒng)計,在七十多名會員中,有女會員十九名,占四分之一強。其中包括蔡暢、熊季光等等。毛澤東同志很重視她們的人會。在吸收周南女校的一位教師和三位女學生人會時,他提議“全體會員齊集周南開一次大會歡迎她們入會,并照全體相以留紀念”。這張照片一直珍藏至今。在新民學會組織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毛澤東,蔡和森等十分注重“女界同時進化”。在他們的推動下,1919年10月,向警予、蔡暢等發(fā)起成立“周南女校留法勤工儉學會”(《大公報》1919年12月3日《女子留法勤工儉學學會成立》)。從1919年3月至1920年底,全國留法勤工儉學的女生共二十余人;其中湖南十二人,有向警予、蔡暢和蔡暢之母五十四歲的葛健豪等(《時事新報》1921年1月31日《留法女子助工儉學情形》《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隨著運動的發(fā)展,在湖南學生聯(lián)合會的影響下,省立一女師邀集周南、藝芳等女校代表人物開會,成立長沙女學生聯(lián)合會。謝冰瑩1921年就讀于該校,1926年參軍。后來寫出了很有影響的女兵文學。這一時期。謝冰瑩、彭慧等一批湖南女作家積極投身抗日運動。在反帝愛國運動中,省會長沙女學生成了一支生機勃勃的戰(zhàn)斗隊。抨擊封建婚姻制度,歷來是各國婦女運動的中心課題,湖南也不例外。1919年10月,在毛澤東支持下,周南女校學生會主辦了??杜珑姟罚僧敃r被稱為“周南三杰”的周敦祥主編,魏璧、勞啟榮為編輯?!杜珑姟烦撕彤敃r其它刊物一樣進行政治宣傳外,更集中地宣傳婦女解放,婚姻自由,經濟獨立等問題。就在《女界鐘》發(fā)刊后不久。新娘趙玉貞因不滿包辦婚姻,又無法抵抗,絕望之中,自刎于花轎內;袁舜英婚后,因文化低,“土氣”。受到丈夫的歧視。含恨投水而死。這兩件事正發(fā)生在“五四”運動蓬勃發(fā)展時期,引起了人們的憤怒。毛澤東在《大公報》上親筆撰寫《趙女士之死與社會萬惡》等九篇文章,對封建社會制度展開了猛烈抨擊。他在文章中尖銳地指出:“趙女士的自殺,是環(huán)境逼著她求死?!薄白蛱斓氖虑?,是一個很大的事件。這件事的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敗,社會制度的黑暗,意志的不能獨立,戀愛的不能自由……希望有討論熱心的人,對這一個殉自由戀愛的青年。從各個論點出發(fā),替她呼一聲冤枉?!泵囊鹆松鐣膹娏曳错憽?shù)千年來,女子因婚姻問題自殺和被殺的事情不勝枚舉,但提出抗議,見于報章,是從“五四”運動開始的。當時在湖南文化界不少人替趙五貞喊冤、控訴封建禮教,倡導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道德革命成為湖南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和新文學的母題。現(xiàn)代湖南女性文學就是在這種轟轟烈烈的湖南婦女運動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現(xiàn)代湖南女性文學發(fā)端于新文化運動的“五四”時期。在此之前的秋瑾是其先驅。秋瑾跟湖南是很有淵源的。秋瑾是浙江紹興人,但她的童年是隨父親在福建度過的,15歲那年隨父回故鄉(xiāng)紹興:她只在那里生活了一年,她父親就前往臺灣等地任知縣,不久又調往湖南,主管湘潭厘金局。秋瑾與她的母親及兄弟隨同前往。1895年。19歲的秋瑾就與湘潭一個暴發(fā)戶的兒子王廷鈞結了婚,她的婚姻是很不幸的。她后來在《精衛(wèi)石》中寫道:“知己不逢歸俗子,終身長恨咽深閨。”就發(fā)出了她對那種不幸婚事的無限辛酸的感嘆。婚姻的不幸,使她強烈地憎恨著封建禮教,也成為推動她決心走上革命道路的一個動力。她的愛國詩歌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女性文學的精品和代表作。
“秋瑾作為從古代向現(xiàn)代過渡的一位歷史人物,為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奠定了精神基礎……雖然這位‘鑒湖女俠的詩文基本屬于舊體,然而她創(chuàng)辦的《白話報》、《中國女報》,提倡男女平權,她的思想在當時后于中國整個思想界的前衛(wèi)。屬于20世紀。她的創(chuàng)作及活動實際上成了20世紀中國新文學中的女性文學的先導。她詩文中的愛國意識、反叛意識、批判意識、新的女性意識,直接影響過許多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女性,尤其對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代女作家有著重大影響。因此??梢哉f,秋瑾是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史上第一位女作家,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中的女性寫作與新文學史中女性文學的一道分水嶺……秋瑾在中國女性文學上,作為聯(lián)系著民主、平等、自由、女性解放意識等先進思潮的女作家。在以往的文學史中是沒有的。只有到了20世紀,伴隨著西方各種文化思潮的涌入和中國革命潮流的涌起,女性文學才以秋瑾為先驅,真正出現(xiàn)在中國大地上?!?閻純德《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的發(fā)展》《文學評論》1998年第4期)
在湖南,衡山的唐群英比秋瑾早5年嫁到湘潭湘鄉(xiāng)荷葉(今雙峰縣荷葉鎮(zhèn)),唐群英的丈夫曾傳綱是曾國藩的一位堂弟,而秋瑾的婆家和曾家有近親,秋瑾嫁到湘鄉(xiāng)荷葉的王家以后,與唐群英有著同樣的革命志向,因而關系非常密切,她們常在一起吟詩作詞。因秋瑾過早遇難,唐群英揭竿而起,寫詩詞、寫文章、辦報紙、辦學校、積極領導婦女解放運動,成為早期中國女權運動的領袖。在文學上唐群英著有《吟香閣詩草》四卷詩文集,但未能付梓就已離開人世,現(xiàn)已丟失。從僅存的30幾首遺詩和查到的部分文稿來看,表現(xiàn)了她的杰出之才、豪邁之氣、鴻鵠之志、愛國之情。
1891年。嫁到湘鄉(xiāng)(今雙峰縣)荷葉,可是剛過六年,丈夫就
病逝了。按照當時的封建傳統(tǒng)和曾家的族規(guī),她要在婆家守節(jié),才不失為“名門閨秀”。但唐群英生性豪放,蔑視舊禮教。她沖破夫死守節(jié)的封建桎梏,毅然“大歸”,定居于家鄉(xiāng)衡山。當時,外侮頻仍,國勢日蹙,康有為等人正在力倡變法維新。唐群英在家中日習詩文。博覽群書,深受維新思想的影響。她在《讀<大同書>抒懷》一詩中寫道:“斗室自溫酒,鈞天誰換風。猶居滄浪里,誓作踏波雄!”表達了扭轉乾坤的革新壯志。
1904年春,秋瑾在北京沖破封建阻力,赴日本尋求救國之道。唐群英在湖南得到消息后,立即追隨而去。到日本后,她先自費進入青山實踐女校,成為秋瑾的同學。秋瑾曾評贊唐群英說:“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眱赡旰?。她又轉入成女高等學校師范科,因成績優(yōu)異。由湖南當局改為官費生。在東京求學期間,唐群英結識了黃興等湘籍人士。1907年7月,聞秋瑾在紹興就義,悲憤填膺,撰挽聯(lián)一首以吊之:“革命潮流是秋風吹起;自由花蕊要血雨催開?!?905年5月,經黃興、趙恒惕介紹,加人華興會,后又經黃興引見拜會了孫中山。從此,唐群英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各種革命活動。擔任過“留日女學生會”的書記,后被選為會長。1905年8月20日。興中會與華興會等革命團體合并。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唐群英作為華興會唯一的女會員轉入同盟會,成為同盟會中第一個女會員。1906年10月,黃興和寧調元在日本東京創(chuàng)辦《洞庭波》雜志,唐群英是該刊的積極撰稿人和組稿人。她在《洞庭波》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了“八章絕句”,其中的一首絕句寫到:“霾云瘴霧苦經年,俠氣豪情鼓大千。欲展平均新世界,安排先自把軀捐?!贝嗽姳磉_了這位女中豪杰愿為創(chuàng)造“新世界”而獻身的革命精神。1911年加入南社Ⅲ,成為南社早期的女詩人,以其獨立特行的人品與大氣磅礴的不凡詩才被譽為“南社女詩友之杰出者”。唐群英為實現(xiàn)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理想,她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女子參政和女子教育事業(yè),耗盡了畢生的心血和全部財產,她“為文才高學博、參戰(zhàn)英武威猛、從政叱咤風云、興教不遺余力”。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奮斗的一生。在她一生的革命實踐中充分顯示了她的勇敢和智慧,為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婦聯(lián)名譽主席康克清稱她為“一代女魂”。
在湘鄉(xiāng)還出現(xiàn)了一位巾幗奇才張默君,早年她積極參加婦女運動,她不僅是中國現(xiàn)代知名女詩人、女學者,還善書法、能翻譯、懂教育。自幼得其父張通典及母何懿生教育,7歲結集《寶螭戲墨》詩冊。8歲作《放足詩》:“悲憫人天動百神,看從苦海起沉淪。秉彝畢竟同攸好,還爾莊嚴自在身!”率領姑、姐放足。其父是老同盟會會員,受其影響,她從小滋長了民主民族革命思想,敢于沖破女子讀書的障礙。早年畢業(yè)于上海務本女學及圣約瑟女書院,并加入中國同盟會,與秋瑾等反清志士密謀進行浙江革命。她因此被人稱為“嬌姿英發(fā),真是不可一世的巾幗奇才”。20世紀初,她翻譯了《盜面》等書,并與多人相繼譯出了《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該書為她翻譯的主要成就)等書,引起中國小說界的很大關注,并很快催生了大量中國式的偵探小說。偵探作品之所以能在當時風靡一時,以往多強調它情節(jié)曲折,迎合了一般讀者的欣賞口味。這固然是偵探小說能夠盛行的一個重要原因,但譯者欲借此宣傳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抨擊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一面也是不應忽視的。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迎合了當時所倡導的改良政治、啟迪民智的時代潮流,有其一定的進步意義。當時政治、科學、偵探等小說新穎品種的引進。對中國小說界的影響很大,在小說的敘述方式、心理描寫、氛圍渲染等表現(xiàn)技巧方面,都使中國小說家受益不淺。她是中國現(xiàn)代知名女詩人和學者T詩文,善書法,懂教育,有《默君詩存》、《百華草堂詩集》、《玉尺樓詩集》、《紅玉白云山館詞》、《正氣呼天集》、《揚靈集》、《大凝堂詩》等詩集和《戰(zhàn)后之歐美女子教育》、《我之家事教育觀》、《玉蝶山房墨》等著作傳世。詩作體現(xiàn)了南社詩人的風格和時代女兒的氣息。她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女權運動和民主革命的著名女界人物。
還有一位陳擷芬16歲時就辦了中國最早的一張《女報》,寫了大量啟迪女性的雜文。1899年(戊戌變法的第二年),16歲的陳撅芬在上海出版了一個以婦女為對象的《女報》。這在100年前。是個非凡的創(chuàng)舉。后因種種原因,報紙不久就中斷,但這已經讓她嘗到了從事新聞的滋味。1902年她又在上海續(xù)出《女報》,時常以主筆兼記者身份撰寫論說、演說及新聞報道。為婦女運動鼓與呼。她擅長寫政論文,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當屬《獨立篇》,筆鋒稅利。分析深刻,充滿勢如破竹的氣勢與風格。該刊主要欄目有:論說、白話演說、女界近史、譯件、尺素、詞翰等。主要內容是:戒纏足。興女學,提出爭取女權、婦女獨立、男女平等的主張,并以《紅燈照》等反清革命故事鼓勵婦女起來斗爭?!杜畬W報》思想進步,當時有小《蘇報》之稱。1907年,秋瑾在創(chuàng)辦《中國女報》時,主張要把該報作為《女學報》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來辦。1912年3月,陳擷芬、湯國梨和吳芝瑛等各界婦女一百余人發(fā)起成立“神州女界共和協(xié)濟社”,提出婦女參政要求,得到孫中山先生的贊賞與支持。1923年,陳擷芬逝世,年僅40歲。從她16歲登上新聞舞臺到因求學而離開報界,不過五六年時間,卻以其非凡的業(yè)績和超群的風格被歷史深深記載。陳擷芬創(chuàng)辦的婦女刊物《女學報》雖然很暫短,但對當時的清王朝影響很大,同時也給中國以后眾多的婦女刊物打下了基礎。陳擷芬給祖國文化刊物史上留下了開拓的一筆。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女子刊物女主編。
向警予是我國最早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婦女問題的女性。從向警予留下的為數(shù)不多的詩中,可以看出她的豪邁的詩風和對婦女解放運動的高度贊揚:“云橫胭脂嶺,波涌白馬濤,千秋知遇在,曠代英風高?!绷硪皇资撬澑鸾『栏胺魧W的:“走出閨來,放開小腳走大步;跨過洋去,敢從低層攀高峰。”又如1917年她為淑浦女校作詞作曲的校歌中唱道:“美哉!盧峰之下淑水濱,我校巍巍矗立當其前??矗F(xiàn)在已是男女平等,天然淘汰,觸目驚心!愿同學作好準備。為我女界啊大放光明?!边@首詩表現(xiàn)了她“教育救國”的理想和身體力行地為這一理想付諸實現(xiàn)所作的努力。她是中共女黨員之杰,是一位女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和領袖。她英勇犧牲后。黨中央在上海為她舉行追悼會,還在有關刊物上發(fā)表了悼念文章。蔡和森寫了《向警予烈士傳略》。1939年,毛澤東在延安三八節(jié)紀念大會上號召:“要學習大革命時代犧牲了的模范婦女領袖、女共產黨員向警予,她為婦女解放、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了一生!”周恩來在慶祝延安中國女子大學成立大會上指出:“向警予是我黨第一個女中央委員,第一任婦女部長,英勇犧牲了,我們不要忘記她?!?/p>
湖南女性文學的產生主要成因,是在湖南女性新文化運動的先鋒們?yōu)橹袊鴭D女解放運動而英勇斗爭的歷史背景下、在“五四”運動的催生下產生的?!啊逅臅r期無疑是女性文學的起點,先于‘五四的辛亥時期的秋瑾則是其前驅。‘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傳統(tǒng)的封建意識形態(tài)(也包括父權意識形態(tài))的猛烈沖擊,催生了一批敢于反叛封建人倫秩序、主張男女平等、鼓吹婦女解放的新女性?!壤鲎叱蔀楫敃r輿論的一個熱點?!痹谖逅倪\動的激流中。具有深厚底蘊的湖湘文化,造就了“纖筆一枝誰與似”的丁玲、學貫中西的文學先驅陳衡哲、“幽靈塔”里的反抗女神白薇、中國第一位英國文學女碩士袁昌英、蜚聲中內外的文學女兵謝冰瑩……使湖南女性文學魏然屹立在中國文學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