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周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響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5: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6。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7?”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8,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9。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10。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11,官知止而神欲行12。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13。枝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14!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15。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16。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17,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18,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19,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20。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21。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22。”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23?!?
(選自《莊子·養(yǎng)生主》)
注釋:
1 庖(páo)丁,廚師。一說“丁”是名。解,剖開。文惠君,即梁(魏)惠王。
2 踦(yǐ),用膝蓋頂住。“膝之所踦”即“膝之踦所”,其中“之”取消“膝踦”的獨立性,使之成為主謂短語,而作“所”的定語:膝蓋頂住的地方。前三個分句中的“之”,相同。
3砉(xū)然,皮骨分離的聲音。
4奏,進。騞(huō豁)然,比砉然聲更大。
5中(zhòng)音,合乎音樂節(jié)奏的旋律。
6會,節(jié)奏。合乎《桑林》、《經首》樂曲的節(jié)拍。
7蓋,同“盍”,為什么。
8 好(hào),喜愛。道,規(guī)律。
9見到的東西(牛)沒有不是完整的牛的。
10不曾見到完整的牛了。
11用思想領會牛的機體結構。
12官知,感官,這里指視覺。神欲,精神指導。
13 天理,牛體天然的結構規(guī)律。郤,同“隙”。 窾(kǔan款):空隙。劈開筋骨空隙,導入骨節(jié)竅穴,依照牛體本來的結構運刀。
14枝脈、經脈、骨肉、筋脈交結的地方[即綮(qǐng)]。未嘗,從未嘗試。軱(gū),大骨頭。
15族,眾、一般。 折,用刀砍骨頭而使刀折損。
16 新從磨刀石上磨出。
17彼,指牛。節(jié),骨節(jié)。刀口薄,沒有厚度。
18 游刃,靈活自如地擺弄刀刃。
19 族,筋骨交錯聚集的地方。
20 怵(chù處),小心謹慎。為之警惕,目光為之集中,動作為之緩慢。
21謋(huò)然,骨肉分離的聲音。委,散落。
22 善,揩拭。
23 養(yǎng)生之道。 即得到了要像庖丁保護他的刀那樣保護自己的養(yǎng)生之道??梢娨皇挛锏囊?guī)律對他事物具有普遍意義。
(張大文注釋)
背景介紹
莊子,姓莊,名周。戰(zhàn)國中期宋國蒙人。
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復雜的時代,做過漆圓吏,對現(xiàn)實不滿,不與統(tǒng)治階級合作,相傳楚威王曾經用千金聘禮請他為相,被他拒絕。
《莊子》今存33篇,分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一般認為,內篇為莊子自著,外、雜篇為其后學所作。內篇《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人間世》、《德充符》、 《大宗師》、《應帝王》是《莊子》的核心。.莊子的文風,汪洋恣肆,儀態(tài)萬方。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稱其“ 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無全?!?、“游刃有余”、“躊躇滿志”“切中肯綮”等成語,即出自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