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蘭 賴根福
【摘要】葉下珠膠囊聯(lián)合泰甘片治療慢性乙肝,可使部分患者獲得血清病毒學指標明顯改善。經(jīng)3個月治療,96/122的患者HBV-DNA降至103以下,病毒載量均值由5.41±0.80下降至3.35±0.95 log10,31/97的患者HbeAg陰轉(zhuǎn),24/97的患者實現(xiàn)HbeAg/HbeAb轉(zhuǎn)換,ALT由152.33±26.82和49.57±31.17(U?L-1),86例肝功能異常的患者中81例復常。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嚴重危害我國的慢性傳染性疾病。目前核苷類似物和干擾素在臨床普遍使用,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療取得了一定進展,在藥物的持續(xù)抑制下,可使部分患者獲得血清病毒學和肝臟組織學改善[1]。但由于病毒清除困難,致病機理復雜,慢性乙肝的治療方法依然是需要進一步探究的課題。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應(yīng)用昆明星昊四創(chuàng)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葉下珠膠囊聯(lián)合泰甘片治療慢性乙肝,亦可使部分患者獲得血清病毒學指標明顯改善?,F(xiàn)將應(yīng)用葉下珠膠囊聯(lián)合泰甘片治療慢性乙肝資料較完整的122例患者的療效回顧總結(jié)如下:
一、一般資料
本臨床觀察共搜集本科自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應(yīng)用葉下珠膠囊聯(lián)合泰甘片治療慢性乙肝的患者122例,其中男性106例,女性16例;年齡最小9歲,最大48歲,平均年齡28.5±11.43歲;均為HBV-DNA陽性(>3log10,PCR)患者,其中:HBeAg陽性患者96例,ALT高于正常上限(40U?L-1)患者86例。入選病例均符合見表1。
二、治療方法
根據(jù)年齡不同分別給予口服葉下珠膠囊和泰甘片。16歲以下兒童為葉下珠膠囊2粒每日3次,泰甘片1片每日3次;成人為葉下珠膠囊為4粒每日3次,泰甘片3片每日3次,連續(xù)服用3個月,復查乙肝HBV-DNA、乙肝六項及ALT。治療期間均未使用其他抗病毒藥物和保肝降酶藥物。
三、療效觀察
經(jīng)3個月治療,患者HBV-DNA均值明顯下降,部分HbeAg陽性患者HbeAg陰轉(zhuǎn)或出現(xiàn)HbeAg/HbeAb轉(zhuǎn)換。肝功能異常的患者,治療前ALT均有不同程度的不正常波動,治療后ALT均值顯著降低,相關(guān)數(shù)據(jù)詳見表2~3。
治療后,122例HBV-DNA陽性患者中有96例HBV-DNA測定轉(zhuǎn)為陰性(≤3log10,PCR),平均病毒載量由治療前的5.41±0.80log10下降至3.35±0.95,降低了2個log10以上。97例HbeAg陽性患者中,HbeAg陰轉(zhuǎn)31例,24例轉(zhuǎn)為小三陽(HbeAg/HbeAb轉(zhuǎn)換)。
治療期間,可見血清ALT非常顯著下降。治療前及治療 3個月后,患者血清ALT水平分別為152.33±26.82和49.57±31.17(U?L-1),86例肝功能異常的患者中81例復常,無反復波動現(xiàn)象。
四、討論
葉下珠膠囊為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P.urinaria L全草提煉而成,有清熱解毒,平肝濕利的作用。葉下珠屬植物的抗病毒作用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實驗及臨床中已得到驗證,尤以抗乙肝病毒作用更為顯著[2,3]。另有報道,葉下珠提取物對CCl4和D-半乳糖胺所致肝損傷有保護作用。而混合核苷片(商品名“泰甘片”)是合成人體核酸和多種輔酶的前體物質(zhì),是細胞活動的重要物質(zhì),參與體內(nèi)核酸代謝,能量代謝和核蛋白合成。泰甘片可活化肝功能,加快受損肝細胞恢復,對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和逆轉(zhuǎn)錄梅顯示明顯作用,有良好的抗病毒及保肝作用[4,5]。我科通過臨床應(yīng)用,發(fā)現(xiàn)兩者聯(lián)用可顯著減低患者血清HBV-DNA載量,提高HbeAg陰轉(zhuǎn)率和HbeAg/HbeAb轉(zhuǎn)換率,且與文獻報道中核苷類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韋脂等的作用比較接近或更優(yōu)[1,6]。盡管本療效觀察研究為回顧性分析,而非盲法對照研究,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存在偏畸的可能,但其結(jié)果提示葉下珠膠囊聯(lián)合泰甘片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881-891.
[2] 竇志華,葉下珠屬植物抗乙肝病毒的國內(nèi)研究概況,中成藥,1998,20(3):46.
[3] 雷波等,葉下珠類植物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概況,中國中藥雜志,1996,21(5):314..
[4] 劉煜等,混合核苷酸對小鼠急性化學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1,06.
[5] 張玲,六種抗病毒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近期比較,實用肝臟病雜志,1996.2.
[6] Anna S. F. Lokand Brian J. McMahon AASLD PRACTICE GUIDELINES—Chronic Hepatitis B,HEPATOLOGY, Vol. 45, No. 2, 2007 p507-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