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 文
北宋熙寧年間,邊關告急,說是遼國的兵馬即將入侵,請求皇帝下詔,一旦遼兵開始行動,宋軍就征調百姓的車輛作為戰(zhàn)車,用以抵御侵略。宋神宗心系江山社稷,同意邊關的請求。消息傳到邊關,百姓十分恐慌。
對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造一輛車,那得花多少錢,一家人省吃儉用得多少年呀!
大臣們一個個給皇帝上書,說這樣做會騷擾百姓。對此,宋神宗理也不理。
奏折上多了,宋神宗有些生氣。早朝時,他終于發(fā)火了,使勁地拍著龍椅的扶手,說道:“這大宋朝雖說是我們老趙家的,可也與你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征調民間的車輛,為的是抵御強賊入侵,不是朕用來游山玩水的。以后誰要是再胡言亂語,朕就罷他的官,讓他回家賣山藥蛋去!”
皇帝是真龍?zhí)熳?,說的話自然是金口玉言。朝里的大臣們誰也不想告別榮華富貴,就趕緊住了口,轉而附和皇帝的決策。宋神宗這才松了一口氣,心想:算你們知趣,還沒傻到家。
不過呢,沒人說這事兒,皇帝卻又感到寂寞,當然,更主要的是他想多聽聽大臣們的贊揚聲。
有一個人叫沈括,也就是后來寫了十分著名的《夢溪筆談》的那個人。當時,他在朝中做一個叫“記注”的官,負責為皇帝記錄日常事。他整天拿著一支毛筆,捧著個本兒,皇帝說過什么或做過什么,就一五一十地記錄下來,好流芳百世。
前幾天朝里有事時,沈括剛好生病在家,沒能上朝。他病好上朝時,朝里已經風平浪靜了。有一天,宋神宗處理完一些公務后,閑著沒事,對沈括說:“你知道前幾天朕決定征調民間車輛一事嗎?”
沈括雖說在家養(yǎng)病,但對外面發(fā)生的事情卻也了如指掌。不過,他不能說知道。說知道了,也許皇帝會不高興呢。他不能讓皇帝不高興不是?于是,他故意做出一副十分驚訝的表情,說:“沒聽說過。征調民間的車輛干什么用?”
皇帝愿意和不知道這事的人說說,就說:“遼國又妄圖進犯咱大宋的疆土。他們打仗,總是騎著高頭大馬。邊關大將說,跟他們交手,只有使用戰(zhàn)車才能取得勝利,所以,朕才下了這道旨?!?
沈括說:“要是遼兵入侵,邊關打仗,那里的老百姓的房屋、土地等都得丟掉了,甚至連祖墳也保不住,哪里還有工夫去管車輛?再說,皇上下的旨只是統(tǒng)計一下車輛的數(shù)目,并沒有馬上就征調,這對他們有什么傷害呢?”
皇帝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說:“沈愛卿啊,你說得十分有道理,可朝中的那些大臣為什么要阻止朕呢?”
沈括想了想,說道:“駕駛戰(zhàn)車打仗的好處,在歷史上有許多例子。比如春秋時期,吳國的國君聽了孫子的話使用戰(zhàn)車,很快成了春秋一霸。唐朝的李靖用偏箱鹿角戰(zhàn)車,竟然把當時的頡利可汗給活捉了。不過呢,臣有一事還沒弄明白,想說出來請陛下判斷?!?/p>
沈括接著說:“皇上您看,古時候所謂的兵車,是輕車。輕車體形不是很大,用的材料也結實輕便,進退自如,速度很快?,F(xiàn)在,民間的車輛多是用來拉貨載物的,車體龐大,而且要用牛拉,一天從早走到晚,也走不了多遠,所以,民間稱這種車為‘太平車。如果天下太平,有這么一輛車拉拉東西什么的,還不至于出什么問題,但要打仗用它,只會給軍隊帶來麻煩,弄不好還會成為累贅呢!”
皇帝聽了,說:“你說得很有道理,怎么那些大臣們沒有這么說呢?他們一個個總是擺出一副為民請命的樣子,弄得朕好像是個昏君似的?!?/p>
“其實,大臣們的想法也是好的。他們心中裝著天下百姓,正是陛下您的福呢。要是有什么想法而不說出來,光會跟著起哄,那樣的大臣不要也罷。”
皇帝說:“朕這就下旨,把征調民間車輛的事兒給停了?!?/p>
于是,沈括還沒離開皇宮,官職就晉升了兩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