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勇
在體育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已成為當今學校體育改革的熱門話題。體育學科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和拓展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自覺鍛煉的習慣和能力是體育教學的核心之一。特別是近年中共中央和教育部等幾部委提出的“陽光體育運動”、“每天鍛煉1小時”、“陽光體育冬季長跑”等一系列的活動,對學生自覺鍛煉能力和習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覺鍛煉能力是指學生在無老師的情況下,完成練習任務和進行身體鍛煉的能力,是對學生鍛煉的習慣、鍛煉的目標程度、鍛煉的內容與方法以及獨立處理鍛煉中出現(xiàn)問題的能力的綜合衡量。
一、警惕大環(huán)境和小局部對校園體育活動的影響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社會對人的身體素質要求愈來愈高,可強健的體魄不是一朝一夕鍛煉得來的,也不是心血來潮偶爾去鍛煉一下就擁有的,而是一個人在他的少年、青年乃至一生中不懈的追求才能獲得的。
(一)體育課課時不足,多數(shù)被文化課擠占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文化課學習任務重、作業(yè)量大,學生除了每周二節(jié)體育課和每天的廣播體操外,幾乎沒有空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更談不上“自覺”二字了,雖然教育部對中小學生體育課時做了調整,但現(xiàn)在在農村中小學根本就無法真正落實,大部分學校仍只停留在文件上。
(二)中考和高考的體育學科考試成績只計部分分或作參考數(shù)據(jù),無實際意義
目前還有許多地方的體育學科中考成績部分計入總分或只作參考數(shù)據(jù),高考體育學科的成績更是沒有實際的意義;鑒于這一點,有哪個學生樂意在百忙中擠出時間,花費精力做“無用功”呢?當然,這不是普遍現(xiàn)象,但卻也是一部分學生忽視體育鍛煉而體質下降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學生的部分體質數(shù)據(jù)多年來一直處于下降趨勢,已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
(三)運動場地和器材設施不盡人意
學校學生多、場地小、設施簡陋,在多個班同時上體育課時,更顯示出場地空間窄小和器材的短缺,全校性的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就更無須說了。這就極大地影響了鍛煉效果和運動量,使得部分身體素質弱的學生沒有體育興趣。
(四)體育課堂教學形式單調、內容貧乏
部分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教法、組織形式等方面基本沿襲命令式、模仿式、檢查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嚴重忽視對學生體育意識、興趣愛好以及獨立自覺鍛煉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熱衷于片面追求競技體育成績,或過分強調“達標”及初中升學考試的體育項目的檢測,加之體育課上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也嚴重打擊了體育老師的積極性,好多稍有危險的教學內容干脆就刪除,導致了本來是學校教育中素質教育手段的體育,反而成為應試教育的附庸。
二、加強中學生體育意識和興趣的培養(yǎng)
(一)以養(yǎng)成教育為手段,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的態(tài)度
良好的課堂秩序是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根據(jù)我校學生體育學習習慣較差以及課堂秩序較亂的現(xiàn)象,我認為首先要通過狠抓課堂常規(guī)來促進學生的自覺遵守體育行為準則的養(yǎng)成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識與自覺行為;同時應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評價機能,將學生的平時課堂表現(xiàn)作為學習態(tài)度納入體育課的平時成績,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調整與加大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評價比例,以此來促成學生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二)以引導為方法,激發(fā)學生自覺鍛煉的興趣
現(xiàn)代課程所要關注的核心是引導學生的需求,不符合學生需求的體育鍛煉項目,則不能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與鍛煉的積極動機,也就談不上對學生自覺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然而初中學生雖然是體育學習的主體,但卻又是處于發(fā)展中的不成熟的主體,他們并不一定能夠全面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體育需求,他們對體育需求主要反映在對學習與鍛煉內容的選擇上,如大多數(shù)學生主要從個人的興趣出發(fā),一般都愿意選擇輕松的體育項目,而對一些單調的、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才能完成,但對促進身體發(fā)展與達成課程目標特別有效的內容卻不喜歡。因此,作為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對學生的需求加以引導和教育。
(三)以提高健身能力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鍛煉的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只有將學生從被動鍛煉中解放出來,變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自覺鍛煉習慣的目的。而被動鍛煉轉化為主動鍛煉,需要很強的自主體育能力。因此,體育教師應根據(jù)中學生年齡特點,運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身體鍛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制定健身計劃,并對自己健身計劃的實施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監(jiān)督。讓學生懂得生理負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鍛煉程序,同時將培養(yǎng)學生的自鍛意識與健身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與內容,并納入評價與考核內容,通過發(fā)展學生的健身能力,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與鍛煉的積極性,以達到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自覺鍛煉習慣的課程目標。
三、培養(yǎng)自覺鍛煉的途徑和方法
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常常與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理解與認識緊密相關,因此,只有通過教育使學生的認識達到一定的程度,才會使學生將參與體育鍛煉變成自覺的行為。作為教師首先要深刻理解新的理念與教學目標,認真制定教學計劃,并將教學思路及方法與學生進行溝通;通過理念的溝通,來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
充分利用序言課,將新的思路與新的要求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并要求學生針對目標與理念進行書面理解與建議,并制定學習目標,教師要及時給予反饋與指導;定期通過書面交流形式與學生進行溝通,如近期學生自己的表現(xiàn)、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對教師的建議等方面進行書面交流,以此來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主體意識,達到師生理念的共識,為教學活動及習慣的培養(yǎng)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使學生在活動中淋漓盡致地揮自己的體育技能;做到盡心盡興、心情舒暢。近幾年我校為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學校每年舉行運動會,每學期舉行班級籃球賽、拔河比賽、乒乓球賽、足球賽,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自覺鍛煉的習慣。
體育活動加強安全教育,正確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把體育活動和校園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中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求知欲、表現(xiàn)欲強,可塑性大,是全面提高身體素質的高峰期;因此,學校體育工作要抓住這一緊要時期,對他們加強體育鍛煉意義的教育,加強自覺鍛煉方法的引導,讓他們在體育鍛煉中體驗到鍛煉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認識到體育鍛煉是祖國的需要,是一生幸福的需要,健康是一生的追求的目標,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達到終身體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