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乃斌 王鳳蘭
走進新橋小學,陣陣傳統(tǒng)文化的熏風撲面而來,國學課堂書聲朗朗,小學生人人會說《論語》、《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會背誦古詩文;學校校園、教學樓墻壁上懸掛了精心制作的竹簡式圣賢、先烈的名言警句、唐宋詩詞100多條,還掛有京劇臉譜、剪紙藝術、中國結(jié)、文房四寶等藝術作品。讓學生舉步移目都能受到經(jīng)典文化的熏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們的言行。濃濃的文化氛圍讓人們?nèi)缛胫ヌm之室,心靈得到凈化,精神得到陶冶,行為受到規(guī)范。在這里傳統(tǒng)文化已成了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資源,凸顯了該校的辦學特色,同時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更大成績。
因此,學校先后榮獲“全國班主任專業(yè)化管理先進?!保蛔灾螀^(qū)“文明單位”、“小學語文整體改革”先進集體、“自治區(qū)教科研基地”;海區(qū)“創(chuàng)一流教育”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一、更新觀念 大膽嘗試 自編校本課“國學”教材
新橋小學是一所全日制小學,有1——6年級24個教學班,65名教職員工,1160名學生。該校近年來,在“依法辦學、改革創(chuàng)新、提高質(zhì)量、爭創(chuàng)一流”的思想指導下,除努力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課程外,大力研發(fā)了獨具特色的校本課“國學”教材,取得了顯著成效。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光輝燦爛,博大精深,其中圣賢文化則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開展“國學”進校園,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編寫校本課“國學”教材,在一味偏重文化知識、忽視德育的今天是十分需要的。它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需要,是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需要,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需要?!皣鴮W”中的“仁義禮智信”“厚德載物”“知義明恥”“和為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論述,與當前大力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教育是一致的;與開展“三好、四不、五個做”教育活動也是一致的。它是當代青少年甚至是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教人存身立世、修身養(yǎng)性的不二準則,是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最好啟蒙教材。
編寫校本課“國學”教材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修正、不斷完善的過程,又刻不容緩。2004年寒假期間,學校責成主管教學的副校長組成編寫組,根據(jù)1——5年級(當時小學實行五年制)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開始從浩瀚的經(jīng)典中選編教材進行試行。后每年一總結(jié),根據(jù)實際情況刪繁就簡,去偽存真,剔除糙粕,補充精萃,終于于07年秋修訂完善,一套(1——5年級)裝禎一新、圖文并茂的“國學”教材與師生見面了。教材除附有注釋外,還在每節(jié)課后安排了“我會朗讀了、我會背誦了、我明白意思了、我從中懂得了一個道理”四個自我評價板塊,做到層層推進,對學生不設硬性指標,倡導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學習任務,藉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校本課“國學”的內(nèi)容各冊不同,一年級本以《三字經(jīng)》為主,二年級本以《論語》《道德經(jīng)》為主,三年級本選編《宋詞》,四年級本選用《古文觀止》中的部分篇目,五年級本則從《詩經(jīng)》、《中庸》、《楚詞》中節(jié)選,(6年級本正在編寫中)。六個年級在學習以上述教材的同時,還必須完成《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定的古詩詞160篇的教學任務,使學生達到會讀、會背,盡量作到能夠理解。
二、開展“國學”教育的形式和作法
學校開展“國學”教育,對象是學生,但更重要是需要一支過得硬的語文教師隊伍。為此他們努力培養(yǎng)造就了一支合格的教師隊伍,為“國學”進校園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國學”進校園,教師需先行
教師是學生的表率,讓學生學習“國學”,用以聞道修身,教師應率先從自身學起,作起。所以打造一支志趣高雅肯于學習、善于學習、發(fā)揮表率作用的教師隊伍,是學校追求的首要目標:要求任課教師既具有扎實的國學基礎,又要有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為此,他們首先抓了教師的讀書,要求教師在教學之余有計劃地學習指定的“國學”經(jīng)典及當前的教育理論專著、書刊、雜志和中央的教育政策,做到古今結(jié)合,古為今用。堅持寫讀書筆記,僅2007年教師共撰寫“國學”教學體會、扎記等文章達540多篇。有的老師在讀書感悟中寫到:“當我浸沉在經(jīng)典名著中時,我感到自己的心靈得到凈化,情感得到升華,長期形成的職業(yè)倦怠在請新的詩情畫意中得以消除。”另外為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他們還重點抓了“兩字”“一畫”的基本功訓練和“詩詞教學備課比賽,”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教師中形成了“人人愛讀書,人人儒雅風”的氛圍。通過學習,許多老師改變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學風格,在語文課教學中做到了出口成章、幽默風趣、引經(jīng)據(jù)典、生動活潑,成了最能吸引學生的課堂之一語文老師狄文蓮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在我上大學時就已學過,當時只是背誦而已。但今天為了教好學生,就要重讀細品。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兩句名言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天為人師表的我就應‘先學生之憂而憂,后學生之樂而樂,要把學生的困難、問題放在首位,力所能及的給予幫助、引導,從而受到了學生的歡迎?!?/p>
(二)“國學”進校園的具體實施方法
學校規(guī)定,每兩周上一節(jié)“國學”課,由語文老師按校本課教材授課。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誦讀形式,形成師生互動。有的將古詩詞配上古箏、歌曲、舞蹈,有的與琴棋書畫結(jié)合,利用一切可增強記憶的方式進行。每年10月,學校定為學“國學”活動月,用不同方式進行集中展示。朗讀中可一人讀,也可兩人、三人或全班集體誦讀,做到全員參與,從而增強同學們的集體主義精神。每年舉辦一次古詩文、名言誦讀大賽。還倡導學生自辦“國學”手抄報、詩文配圖,5——6年級則倡導學生自編詩集,或選編或自撰,或一個人辦,也可幾個同學合辦,充分展現(xiàn)小學生的特長、個性和寫作能力,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興趣,陶冶了孩子們的情操,達到文道結(jié)合,以文引道的目的。他們還開展了與“圣賢為友”“與經(jīng)典同行”活動:如“走進賢人,了解歷史”“學歷代賢人,作最好自己”等活動。使學生學有所用,不尚空談。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該校堅持“四有”“四不”“三保證”的原則:即國學課有課時安排,有教學要求,有常規(guī)檢查,有階段驗收;不免強,不做硬性要求,不留作業(yè),不考試;保證誦讀時間,保證篇目落實,保證形式多樣。但總的原則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孩子,首先是重讀,以后在學習成長中逐步加深理解和實踐。雖然采用“四不”原則,但對平常所積累的知識,可以進行單項檢測,對優(yōu)勝者進行獎勵,鼓勵學生平時注意知識的積累。一時間誦讀古詩文成了學校校園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和學生家長的熱烈歡迎。
三、“國學”魅力無窮, “國學”培育當今英才
通過將近四年校本課“國學”教材的研發(fā)、授課,達到了師生雙受益的目的。學校的語文教師通過編寫、設計、實施評價“國學”課教學的過程,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專業(yè)知識、科研能力,自身文化素養(yǎng)、教學風格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徹底改變了“一本教材套牢你,課堂教學是唯一,一種模式教到底”的陳舊觀念,校本課“國學”教材的開發(fā),讓教師都參與了進來。
六年級狄文蓮老師說:“通過‘國學課的教學,我對道家、儒家派關于做人的道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諸葛亮的《出師表》表達了他對國家安危關切的心情,道出了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我用我的感悟教學生在學習中從中感悟,幫助小學生從小樹立愛國主義思想,他們的受益將是終生的?!绷昙壨醵防蠋熣f:“我共組織了三次古詩文大賽,都是自己親手編排而且每次都有提高,并取得滿意的成績,提高了我的組織能力和古典文學水平,受到了廣大學生家長的稱道。”五年三班韓艷玲老師說:“古文、古詩詞艱澀難懂,我用講故事的形式向?qū)W生說明其中的道理,很受學生歡迎。幾年來,我總結(jié)出了‘國學授課的體會是:首先讓學生走進‘國學可暫不理解,但應會背誦;爾后是體驗‘國學,經(jīng)過不斷學習,溫故而知新;再就是實踐‘國學,教學生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進一步加深理解;最后是受益‘國學,不但自己理解,還能舉一反三,用以提高自己的表達和作文能力。”劉晶老師說:“初中生普遍認為古文最難學,我們在小學階段開設這門校本課,讓學生先接觸、到感興趣,為升入初中階段的古文學習打好了基礎?!?/p>
通過“國學”學習,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不斷提高,語文水平迅速提升,知識面逐步擴大,自信心明顯增強。該校五年三班同學潘鵬宇現(xiàn)在己能背誦三百多首《唐詩》和部分古詩文,他與丁文會同學現(xiàn)場為大家熟練的背誦了“岳陽樓記”“陋寶銘”及“憫農(nóng)”等詩詞賦。他說:“以前自己貪玩,心思沒用在學習上。但從上了‘國學課,我懂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從而學習成績也提高了?!蔽迥昙墝W生趙碩說:“我讀了文天祥的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我堅定了向前輩學習,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的信念?!绷晁陌嗟耐踅鹬赝瑢W說:“我學習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后,又看到四川大地震牽動了黨中央,并得到來自全國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援,作為新時期的一個學生,國家有難應做出貢獻,我將自己的零花錢捐給了災區(qū)?!绷耆嗪顝V文同學說:“通過‘國學的學習增強了我對‘國學的興趣,我辦了《閃爍的詩篇》詩集,收編了今古童謠、手抄報的內(nèi)容,詩集圖文并茂,增加了我的知識和制作能力?!边€有不少同學都用不同的事例說明了自己的學習心得。孩子們從小掌握的知識,將終生受益。
“國學”的學習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許多頑皮的孩子變得知書達禮、心地向善、樂于助人、孝敬師長和父母。許多同學語文水平明顯提高,有的已能寫文言文作文,作文水平明顯進步,也拓寬了學生們的知識面。通過與家長一同學習、誦讀古詩文,還起到了促進家庭和諧,提升家庭品味的作用。
在三中任教的學生家長李老師說:“學校開展‘國學課是教給孩子怎樣做人的道理,我的孩子沒學‘國學前有空就去上網(wǎng),學了國學課后有空就念、背,還自己寫詩,幫我們干家務活,我覺得您們教孩子走上了正路,我舉雙手贊成?!?/p>
幾年來的實踐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學校開發(fā)校本課程“國學”課最大受益者是教師,而實施后的終生受益者則是學生。
有詩曰:
塵封古籍臥龍蟠,國學今朝進校園。
稚口聲聲《論語》吐,素垣處處《子規(guī)》言。
潛心聞道頑劣少,克己恭行仁禮蕃。
春苑緣何這般好,圣賢遺訓繞庭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