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健
摘 要:“半A不A”格式表達的是一種消極的意義。在語言交際運用中,這一格式所表達的消極意義的程度不同:表示否定意義,如“半懂不懂”,表示的是“不懂”的意思;表達中量意義,如“半大不大”,表示一種“居中、模糊”的狀態(tài);表達少量意義,如“半傻不傻”,表示“有點兒傻”。
關(guān)鍵詞:“半A不A”格式 語用意義 消極表達 心理期待
一、引言
“半A不A”格式由“半A”和“不A”兩部分構(gòu)成,“半A”是對“A”的部分肯定,“不A”是對同一個“A”的全部否定。這種格式既對A部分肯定,又對A全盤否定。從結(jié)構(gòu)上看,這似乎是矛盾的,但在實際語言運用中,整個結(jié)構(gòu)表達的是少量、偏量的消極意義。
二、“半A不A”格式的表達義
沈家煊(1999)把反義詞區(qū)分為“相反詞”和“相對詞”,他認為“‘相反就是在一個概念域內(nèi),非此即彼,非彼即此,只有兩頭,沒有中間地帶,概念域因此不是一個連續(xù)體。例如‘男女非男即女,非女即男。 ……‘相對就是在一個概念域內(nèi),由一端到另一端是漸變的,連續(xù)中有程度差別,兩端之間有中間地帶。例如‘長‘短是相對而言,程度有差別?!蔽覀儼选鞍階不A”格式中“半A”和“不A”兩部分看成相對反義和絕對反義兩種情形。如“半懂不懂、半傻不傻”,前后兩部分是相對反義,因為有中間狀態(tài)存在?!鞍肽胁荒小胨啦凰馈?“不男”即女,格式用“半男”與“女”相對應(yīng),表示“女”的非典型狀態(tài),不被人們普遍認知和接受,“不死”即活,格式用“半死”與“活”相對應(yīng),表示“活”得不好,不是人們愿意接受的狀態(tài)。
(一)“半A”和“不A”兩部分相對反義
當“半A”和“不A”兩部分相對反義時,我們認為“半A不A”表示的整體意義是在“半A”和“不A”兩端之間的這部分語域內(nèi),表達不同,語義傾向不同。我們以相對反義詞“大”“小”為例畫個假設(shè)軸,讓A與B對立。如:
大 小
A--------------------B
A、B關(guān)系的公式是A=不B,不B≠A,B=不A,不A≠B。我們把“大”作為“半A不A”格式中的A,半A是對“大”一端的限定,肯定一半,即有一半“大”的性質(zhì),“不A”是對“大”的否定,根據(jù)A、B關(guān)系的公式:B=不A,即小=不大,“不A”反映的是由B推導出來的結(jié)果。整體格式看上去是矛盾的,但實際上是合理的,格式是通過對A的半肯定和對B的反向推理來表示“半大不大”的實際狀態(tài)的。又根據(jù)不A≠B,即不大≠小,所以格式不表達“小”,加之“半大”的限定,表達“大、小”橫軸之間的狀態(tài)。如圖:
01
(1)三個化子見他半傻不傻,實是老大不耐煩,但又不便對他動手。(金庸《神雕俠侶》)
(2)中學時代對一個男孩子來說非常關(guān)鍵,半大不大的孩子一方面正是長知識、長身體的時候,另一方面卻也是容易學壞的時候。(http://tieba.baidu.com/f?kz=221475298)
(3)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魯迅《孔乙己》)
例(1)中“半傻不傻”語義傾向于“半傻”,在格式中有時語義傾向“半A”,表示程度有限、少量的意思。例(2)表示的是居中的情況,例(3)“半懂不懂”中,語義傾向于“不懂”,表示否定、幾乎不的意思。
(二)“半A”和“不A”兩部分絕對反義
我們所說的“半A”和“不A”兩部分絕對反義,是指語言中有與“不A”相對應(yīng)的絕對反義語言單位存在,稱之為B,A和B二者處于同一語義場的兩端,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關(guān)系,沒有中間地帶。像A、B這樣的語言單位在“半A不A”格式里并不表示實際意義,而表示一種特殊的狀態(tài)或不滿意,是一種消極表達。例如:
(4)另外,從今天的一些青年人的“哈韓”“哈日”現(xiàn)象說起,從一些半男不男的“中性美”說起,這首詞表現(xiàn)出的豪情滿天的大無畏男子漢氣概,更是這些人應(yīng)該反思和學習的。(http://202.113.16.32/dybbs/dispbbs.asp?boardid=13&Id=5138)
(5)還是聽音樂自在,感覺自己還半死不死的活著。①
(6)有點半鬼不鬼的氣氛,拍這短片的時候他(她)還是“青年導演”……(www.douban.com/group/topic/1284804/ 9K 2008-12-3)
例(4)中的“半男不男”,邏輯上雖沒有中間狀態(tài),但進入格式后,就表示了具有中間狀態(tài)的特征,這是格式構(gòu)式的作用。表達基礎(chǔ)在于“半男不男”基于性別只有二分和外觀感覺,男和女對立。例(5)的“半死不死”基于日常的邏輯事理,基點是“活”,是“死—活”中的“不A=B”的基礎(chǔ)。有些即使本身不屬于這種情況,但進入格式后具有臨時性的絕對反義,如例(6)中“半鬼不鬼”與“半人不人”相對應(yīng)。
“半A”和“不A”兩部分絕對反義時,雖然沒有特殊的貶義色彩,但是有很明顯的消極意義,他們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消極環(huán)境中,并且常常與以B構(gòu)成的“半A不A”格式對舉。如:
(7)更可氣的是,把三維技術(shù)做到這種半真不真,半假不假的地步,真的是沒有用三維做的必要了,用真人拍個魔幻片或者是兒童童話片,效果也要比這個好很多。(http://blog.sina.com.cn/myanimation)
(8)“不,我不要?!比共骟@叫著擁住桔梗,“一定會有辦法的,你一定可以活著的。”“活著……?以這種半人不人,半鬼不鬼的樣貌活著?犬夜叉,你太天真了。”(http://tieba.baidu.com/f?kz=110604022)
(9)且不說這個,櫻冢星史郎借著自己在寵物醫(yī)院工作的優(yōu)勢,乘機向動物施暴,還把動物的主人草摩謙人打得半死不死半活不活,既像鬼又像人,還神出鬼沒的。(http://tieba.baidu.com/f?kz=241150139)
三、影響意義的因素
(一)“A”的感情色彩
1.“A”為褒義色彩、積極用法,“不A”相對反之。格式整體表示否定的意義,如例(3)。
(10)然而,因為婷婷始終處于一種半紅不紅的狀態(tài),當初要我們節(jié)目錄她的時候,曾遭到部門領(lǐng)導的反對,原因就是她不夠出名。(http://blog.19lou.com/88362/viewspace-42447)
這里“紅”是比喻義,隱喻后象征順利、成功或受人重視,指的是明星的受歡迎程度大、很有名氣?!鞍爰t不紅”表示否定意義。
2.“A”和“不A”相對處于中性色彩、中性用法。如例(2)。
(11)更有趣的是,在川流不息的熙攘人群中,經(jīng)常能不期而遇一些似熟非熟、半生不生的面孔,有的居然從兒時至今已數(shù)十年沒見,突然碰到,也會帶來一陣小小的驚喜。(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1586c01000a3y.html)
“生”是引申義,表示“不熟悉”的意思,“半生不生”在句子中表示的是介乎于“熟悉”和“生疏”之間的一種模糊的中間狀態(tài)。
3.“A”為貶義色彩、消極用法,“不A”相對反之。格式整體表示的是“有點兒、少量”的意思,如例(1),“傻”是貶義形容詞,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有點兒傻”,語義傾向“半傻”。又如:
(12)偌大的書店就一半破不破的風扇扇著。(http://www.anti-cnn.com/forum/cn/thread-18963-1-1.html)
句子中所形容的風扇是“有點兒破的”。
(二)心理期待
沈家煊(1999)提出:“詞語固有的積極意義或消極意義歸根到底還是跟人的期望有關(guān)系。因為積極意義通常是人們所期望的,消極意義是通常所不期望的。”根據(jù)人們對“A”和“不A”的心理期望不同,我們可以把“半A不A”分成三類:
第一類,“A”是心理期待發(fā)生的肯定項,“不A”相對反之?!鞍階不A”表示否定意義。
第二類,人們對“A”或者“不A”不存在心理期待?!鞍階不A”表達中量意義,半大不大,居中,模糊的狀態(tài)。
第三類,“A”是心理期待發(fā)生的否定項,“不A”是心理期待發(fā)生的肯定項。“半A不A”表達少量意義,程度小或者動作量少。例如:
(13)a.要不就公布,要不就不說,這半說不說的叫什么事啊!
b.他喝的不成樣子,在那很含糊的半說不說的,我們也聽不明白到底是什么。(http://hi.baidu.com/zenkolo/blog/item/2f71a20f17c1deedaa64577c.html)
c.夜已深了,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耳朵里都是樓上半說不說的聲音。
a句表達者要求對方有信息量,心里期待的是“說”,“半說不說”在句子中表示的意義是“不說”,表達說話人對對方?jīng)]有提供信息的強烈不滿。b句表達者不要求對方有信息量,對“他”不存在心理期待,“半說不說”在句子中表示的是“他”喝醉之后的客觀狀態(tài)。c句表達者的心理期待是“不說”,“半說不說”在句子中表示樓上的人在說話,但是并不是一直在說,也不是說了很多。
(三)語境
“半A不A”格式在具體語境中,因語境不同會導致語義發(fā)生變化,感情色彩也有所不同,如“半學不學”在不同的語境中由中性到褒義、貶義。比較下面三個例子:
(14)這個班,根本不學的,半學不學的和認真學的各占三分之一。(http://beishanyugong.blog.hexun.com/11180427_d.html)
(15)于是我用那種半學不學的狀態(tài)一直堅持著。從網(wǎng)上報名,到現(xiàn)場繳費確認,到后期考試沖刺,到步入考場,到每一科考試結(jié)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使很多人退縮,自習室里的人越來越少。(http://bbs.kaoyan.com/thread-2257808-1-1.Html)
(16)優(yōu)點一點兒也學不來,臭毛病半學不學的到是都會了。(http://blog.163.com/shujinyu_001/)
在例(14)中,“半學不學”客觀反映了班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語義居中,感情色彩居中。在例(15)中,“半學不學”表示的是一種“堅持”過程中的狀態(tài),根據(jù)語境,我們可以了解到與之相對應(yīng)的狀態(tài)是“退縮”,它是消極的、否定的,所以我們認為這里的“半學不學”語義居中,但是感情色彩是褒義的。例(16)中“半學不學”的語義也是居中的,但是感情色彩是貶義的。
四、結(jié)語
本文從“A”的感情色彩、心理期待、語境等方面探討影響“半A不A”的不同語用意義的情形,通過對“半A不A”格式進行分析和考察,得出“半A不A”格式表達的是“少量、微量、或者是否定量”,是一種特殊的、不被人們經(jīng)驗中接受的非典型狀態(tài)或不滿意,具有明顯的消極意義。
注 釋:
①本文引例中,凡是沒有標明出處的,均是作者內(nèi)省自擬獲得的。
參考文獻:
[1]陳淼星.小議“半……半……”[J].語文知識,2006,(7).
[2]張衛(wèi)國.四字語型及其應(yīng)用[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89.
[3]李衛(wèi)中.與“半”字相關(guān)的格式的考察[J].殷都學刊,2000,(3).
[4]李衛(wèi)中.與“不”相關(guān)的格式的考察[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6,(6).
[5]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9.
[6]錢敏汝.否定載體“不”的語義—語法考察[J].中國語文,1990,(1).
[7]邵敬敏,朱曉亞.《漢語動詞和動詞性結(jié)構(gòu)》讀后[J].中國語文,1994,(6).
[8]索振羽.語用學教程(第一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9]夏曉燕,李福印.范疇的多視角跨學科研究及應(yīng)用——《范疇與模糊語義》評述[J].外國語言文學,2004,(2).
[10]張德鑫.“半”解[J].語言文字應(yīng)用,1999,(2).
[11]張國憲.語義語法范疇研究的又一碩果——讀《漢語語義語法范疇問題》[J].漢語學習,1999,(1).
(高健 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 1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