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心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9月17日至11月2日,國家博物館與天津博物館聯(lián)合舉辦了“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精品展”。此次“國家寶藏展”共有57件套(73件)藏品展出,匯集了國家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精華,包括流傳曲折的國寶文物四羊方尊、曾頻頻出現(xiàn)在中學歷史課本中的頂級文物“虢季子白盤”、史前的“人面魚紋彩陶”、奇詭的“三星堆突目銅面具”等曠世瑰寶。這些國寶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智慧的結晶,蘊藏著深厚的民族文化。
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成為世界上文物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到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紫禁城、圓明園、頤和園等國寶聚集之地幾乎全部被毀,中華國寶大量流失,流失海外的國寶幾乎涵蓋了我國所有的文物種類,包括書法、繪畫、瓷器、陶器、雕塑、銅像等各類珍品。
一組來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shù)據(jù)令人倍感沉痛:在全球40幾個國家的兩百多個博物館中,中國文物約有163萬件,私人收藏家手中的中國文物則在1000萬件以上。這其中的文物有一部分是通過正常的渠道傳到海外的,而絕大多數(shù)文物則是在戰(zhàn)爭中被侵略者劫掠或通過其他非法途徑流失到海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