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新課程呼喚有效的課堂教學,教育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要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鍵在于要把握好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四個“度”。
一、明確標度
所謂標度就是指語文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語文教學目標只有體現學科的特點,才能保證其有效性。一篇課文、一節(jié)課的標度(教學目標》不明確,是影響語文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原因。有效的課堂教學,在目標的設計上應該簡明、清晰、具體,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狀態(tài),又要考慮到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教師要以動態(tài)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教學目標,并根據教學情境的變化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語文教學的目標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1.內化范文語言。即掌握生字的音形義,理解和應用新詞,熟悉和應用有關句式,積累優(yōu)美的段落和篇章。這些目標要求大都體現在課后的練習設計之中。
2.建立語言形象。如對《廣玉蘭》一課的教學,學生對廣玉蘭花瓣的柔韌而富有彈性的質感和花的各種形態(tài)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在表述目標上,可借助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如讀到“一株廣玉蘭就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大家庭”時,學生能展開想象,體會到廣玉蘭富有的蓬勃的生機。
3.生成思想意義。通過與文本、作者、教師的對話,解讀出文本的意義。如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時,能夠從老人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中體會到老人豁達、開朗、自信的生活態(tài)度。
二、提高密度
目前,語文教學是有個突出的,且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有些語文教師課堂結構松散、進度緩慢,一節(jié)課應有的知識密度不夠。有些教師認為課講的越細越好,把自己知道的知識不加分析地倒給學生,盲目追求“細”,“芝麻、西瓜一把抓”,將一節(jié)課的內容分成兩節(jié)課內容,一篇講讀課要用四、五課時。課堂教學節(jié)奏過慢,內容繁雜,浪費了極其寶貴的、有限的課堂時間。教師不愿在熟悉教材和備課上下功夫,課堂教學計劃不周密,備課不充分,對一節(jié)課的時間缺乏精打細算,使有效時間損耗增多,課堂松松垮垮,教學效益低下。有的教師語言不精煉,邏輯性不強,東一鋃頭西一耙,羅哩羅嗦,與教學無關的話太多。還有就是方法單調,教學程序大同小異。有些教師不論是講讀課還是課內自讀課、課外自讀課,教學步驟幾乎都是一樣的,先是預習,檢查生字、生詞,接著,劃分段落,再講析課文,總結中心思想,歸納寫作特點等。這樣不僅拖長了教學時間,而且影響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三、拓展寬度
新課標提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因此,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拓寬語文學習運用的領域,把學生引向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結合自身實踐,筆者認為,語文可以向三個方面拓展:
1.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第一,向“原著”拓展。例如學了《三打白骨精》,就要讀一讀《西游記》。第二,向“作者”拓展。即學習了作者的某一篇代表作,就應該讀一讀作者的其它一些作品。如讀了的老舍的《草原》,再讀一讀他的《駱駝祥子》,從中感受他的風格和情操。第三,向“同類型”拓展。學習了某一類作品,適當的向同類作品拓展,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2.由單純的學習本本向豐富多彩的生活拓展?!罢n內打基礎,課外求發(fā)展”應該是大語文思想。把主動學語文輻射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這樣才能增強語文學習的活力。例如,學習了“大好河山”這個單元后,激發(fā)學生到廣闊的大自然中去觀察日月星辰的變化,欣賞花鳥蟲魚的可愛,陶冶情感;如每逢傳統(tǒng)節(jié)日,適度開展相關的研究性學習或詩歌朗誦會。舉行此類的活動,對語文的學習也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3.向其他學科拓展,實現語文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滲透與融合。如與科學教師的合作。在學習寫簡單的說明文時,以橘子為寫作對象,請來科學老師對橘子的生物特點進行了解說,然后解剖橘子,讓學生觀察橘子皮、莖、果、肉,察、聞、嘗其色、香、味,最后學生根據自己了解、觀察、嘗試的情況寫成一篇介紹橘子知識的小短文,教學效果極好。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整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獲得豐富的實踐體驗。
四、適時調度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呈現開放性、不確定性,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即時調度(課堂調控)的能力。在課堂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調控:
1.興趣的調控。興趣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因素,是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前提。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由于語文課內容豐富,語言博大精深,學生學習往往隨興趣而遷移。在教學中,教師聲情并茂的形象講解而帶來的情趣,事理充實的嚴密論證而產生的理趣,詼諧幽默的生動闡釋而形成的諧趣,既可以激發(fā)興趣,啟迪思維,又能使師生之間的感情得以充分的交流,使課堂氣氛處在教師預定的控制之中。
2.媒體教學的調控。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使面向學生的畫面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并茂;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聲、光、電等各種信息,使得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可以有效地創(chuàng)立課堂情景,調節(jié)教學氛圍,還有利于教師更好地突破課文重點、難點,有效控制課堂。
3.提問的調控。有位教育家說:“教學的藝術在于如何恰當地提出問題和巧妙地引導學生作答。”提問調控,可以理清教學思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可以促使學生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掌握;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獨自思考的能力,等等。
4.反饋調控。反饋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課堂教學的成功在于對學生反饋信息量的利用和調控。實踐證明,學習者只有吸收并輸出信息,通過反饋和評價知道正確與否才能順利學習。只要教師重視和強化反饋功能,創(chuàng)設種種情境,采用多種形式誘導作出及時反饋,并善于利用的反饋,因勢利導,及時調控進程、方法,就能夠把教與學有機地統(tǒng)一在一個最佳的程序之中,使課堂收到滿意的效果。